三分钟科普|做口译项目管理,你不可不知的二三事(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三分钟科普”栏目!在前两期推送()中,我们对于口译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与前两次的抽象概念不同,本期推送我们将重点关注到项目中具体的参与者,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我们把参与到项目中的、与项目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称为“干系人(stakeholder)”。本期的主要内容就是:

1. 口译项目的干系人

2. 口译项目中的技术应用


一、口译项目的干系人



具体而言,干系人是指影响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以及那些会受或自认为会受项目影响的那部分人(项目管理协会,2013:11)。在口译项目中,最重要的三类干系人是指译员、语言服务供应方和语言服务需求方,还有项目发起人客户方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设备供应商等等。


供应方依照需求方要求提供口译服务,选择推荐译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协调沟通和回访等。


需求方在项目之初明确提出口译需求和预期,尽可能提供项目所需相关资料,变更需求时提前联系供应方,配合协调解决突发事件等。


译员是连接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纽带,一方面需服从供应方管理,积极完成译前准备和现场口译任务,另一方面需接受需求方的质量监控。有时,译员也会充当项目经理角色,全力配合需求方完成口译任务。


项目发起人指以现金或实物形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来源的个人或团队。


客户方的概念与需求方略有差异。客户方既可以是项目的直接需求方,也可以是会议主办方和语言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中介。


项目经理是由供应方,即翻译公司委派、负责口译项目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或团队。口译项目经理的职责是满足口译任务需求、团队需求、译员需求、客户需求,进行综合管理,成功实施项目,实现公司盈利。项目经理需要把握全局、协调各方。具体而言,其任务包括明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译员、规划项目、组织协调译员的译前准备、监控现场口译质量、应对突发事件和妥善完成收尾等。



上述职责基本是项目经理的核心任务。我们可以看出,项目经理须了解口译行业,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和谈判的技巧。项目经理虽不亲自进行现场口译,但仍须充分了解口译的特征、口译项目类型、口译设备,以及行业内最新动向等;具备领导力、项目决策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能够合理使用项目管理知识和工具,实现相应目标;在项目进行中,能与客户进行有效谈判、充分了解其需求;与客户、译员建立起充分信任,有效监控项目运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激励团队成员。可以说,项目经理队对整个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团队成员受项目经理管理,包括翻译公司自有团队(全职)和外部团队(兼职)。由于全职译员都是翻译公司的自有员工,因此项目经理的自主性和职权较大,管理相对集中,结构明晰,权责清楚,目标明确。外部团队成分则较为复杂,可能包括承接翻译项目的其他翻译公司的外包团队、设备供应商团队和自由译员团队等,项目经理对其管理和约束力较小,须及时做好项目的应急备案。


口译项目中设备租赁情况分为三种:第一,需求方会自备设备;第二,某些供应方既提供口译服务,也提供设备租赁及安装;第三,供应方或项目经理须主动联系设备供应方进行租赁,并在报价时加上设备报价。

二、口译项目中的技术应用


口译项目中涉及到的技术应用包括口译设备语料库语音识别技术机器翻译网络平台等。


2.1 口译与口译设备


传统形式的口译是基本不需要设备的。在同传出现后,设备则成了刚需。一套完整的会议同传设备包括同传主控机、红外发射器、红外辐射板、译员机、同传间、同传耳机等。传统会议系统多采用相对封闭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智能、无纸化、双视频流传送等技术则成为了主流。


同传主要设备


2.2 口译与语料库


语料库是一个电子文本集,集成了大量的单语、双语或多语电子文本信息(通用语料库文章合集戳这里>>)。就口译语料库而言,它在训练、测试译员时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口译语料库多按主题、场景、训练目的分类,因此就可供新手译员观摩资料片、学习口译技巧,了解不同口译种类的职业特征,学习专业译员处理各种情况的方法,练习转写,做同传训练等等。教师、项目经理等也可以从中抽取语料,考察学生、新译员的水平。


2.3 口译与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在口译和口译训练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语音识别,发言人的声音可以以文字形式呈现给译员,减轻其短期记忆压力,弥补笔记不足,降低误听的风险。


在口译训练与研究中,语音识别技术也可以辅助转写。转写者在听懂的基础上,只需跟读口译材料中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语音自动转化为文字,再进行校对整理即可。



语音识别技术还可以辅助字幕翻译。目前,与语音识别软件相结合的字幕软件可以识别原文和打轴,译员只需在软件中修改译文、调整时间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字幕翻译效率。


语音识别技术依托信号处理等技术,语音环境变化、麦克风敏感度、环境噪声、发言者说话习惯以及语音面貌等都会影响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口译或口译训练中,如果译员依赖语音识别,那么识别效果就成了制约口译效果的直接因素。同传中,译员使用语音识别更像是在视译,听的同时花时间去看语音识别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译员协调听、读、译的节奏,协调精力分配。因此,语音识别有时可为译员提供有效辅助,但有时也会影响到译员的输出节奏和效果。因此,有的译员认为语音识别会分散其注意力,而且识别效果差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输出质量,所以他们不愿使用类似技术,而主要依靠自己的听记。


2.4 口译与机器翻译


计算机借助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实现从A语到B语的语音自动翻译的过程叫做机器口译,也称实时口译、自动口译等。现在的机器口译发展尚不成熟,存在的问题是机翻和语音识别两大领域问题的并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开发者还是在这一领域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2018年3月“翻译与自动化用户协会(TAUS)亚洲峰会”就同时采用了机器同传和人工同传两种模式。


2.5 口译与网络平台



如今,国内外翻译公司都倾向于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以宣传企业文化、展示服务特色、列举成功服务案例、寻求业务拓展与合作等。几乎所有的翻译公司都会在网站上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特色、报价、解决方案、成功案例等在主页或专门页面上展示出来,同时邀请客户、应聘译员留下口译需求、个人简历或联系方式,以方便交流和沟通。这样,翻译公司就实质上通过网站建立起了自己在线的口译项目管理平台。平台具有中介性质,根据客户需求匹配译员,由客户最终确定译员,通过平台支付费用。网络平台极大地简化了项目管理的流程。


//


全文完




主要参考文献

[1]口译项目管理[M]. 王华树, 李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14-34.

[2]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体系指南(第四版)[M]. 王勇, 张斌, 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五版)[M]. 许江林等, 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END -

编辑:魏德

关注VX公众号“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语言服务行业”,了解更多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资讯和洞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