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震文的山水画:把“宁静”作为养成,让“智慧”拓展画径

乐震文先生是著名的画家,现任上海觉群书画院的院长。乐震文先生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多个视角加以分析概括,“宁静”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他是把“宁静”作为养成,让“智慧”拓展画径。于是作品“风烟俱净,天山共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时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时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山水画经历了从“江南作品”至“黄土作品”的灵变。这一灵变源于他对太行山的深入考察和写生。在乐震文的“黄土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特点:构图饱满、山水叠加;结构坚挺、山体穿插;皴法方折,峭然巍峨;山色金褐,层林尽染……

细细品味乐震文的山水作品,一是有自己的语言。乐震文的作品语言恬静萧旷,逸宕委婉,清而贵真,雅而见醇,层层烘染,色墨相融。他努力“寻找表达和解读这个世界的自己的见解”。他说过:“我们都在寻找着表达和解读这个世界的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样方能产生自己的绘画语言”。

二是有自己的结构。乐震文的作品讲究结构的张力、层次的叠加、构成的流畅和时空的一体,在平实的结构中巧含清新,在层次的设计中形成震撼,在虚实的营造中表达开合,在疏密的思考中体现空灵,他的绘画传统布局与视觉创新并重,刚直大气与经营之趣同存。

三是有自己的“秩序”。在震文的山水作品前,我们可以读出“秩序美学”:在山水“秩序”中有构成、节奏、疏密、远近、虚实、动静、气势、神奇,山水“秩序”的整合能力又牵引水墨色、形光影、精气神……当然,有时他也采用“以奇带正”,以“无序”胜“有序”, 这是在更高层面上对于“秩序美学”的一种践行。

四是有自己的“气格”。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十分关注“气格”。所谓“气格”,不仅是唐人“高古”的审美理想,同时又赋予平易、雄壮、生动、清绝等新的美学内涵,乐震文认为,作品气格的凸显离不开笔墨,而笔墨的气格又“由笔而出”。

五是有自己的意境。“意境”强调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是情意物化、景物人化、具体景物熔进艺术家情感和意图而构成一种新颖独特的景象。

- 展览名称 -

《海上三人行》大幅山水画展

- 主办单位 -

胡问遂艺术馆

- 展出时间 -

2022年9月28日-10月30日

- 展览地点 -

胡问遂艺术馆第一、第二展厅

- 参展画家 -

胡 考 陈燮君 乐震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