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秋招后,两种能力助你从菜鸟到精英

想起当初我刚入职银行时,经常被主管痛批,理由有很多,没有适应身份转换、没有扭转态度等等,后来凭借转变“眼勤、脑勤、手勤、时间打紧”四个态度,也终于算是度过了新手期。过后仔细想想,在专业性极强、规章制度极严的银行,菜鸟真的挺让人心烦的,毕竟任何一个错误都会给师傅、领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四大行都陆续发布了秋招公告,很快又会有一批菜鸟进入银行岗位了,虽然你们可能还未毕业,但是毕业前一般都会安排实习培训一段时间,其实从这里开始,你们新的赛道就要开始了,绝不是等你毕业后如何快速摆脱菜鸟期,除了我上面提的四个态度,要从工作开始就试图掌握两个能力,即变得特别与抗压能力。别从字面意思解读它,希望我说的这类群体花5分钟仔细看看这篇干货

(1)变得特别

换句话说,就是脱颖而出的能力。能进银行工作的,大多数身边亲属朋友都有银行从业的工作人员,但一家行甚至级别都不同,完全没有代表性。这其中只有一点是共通的:多数人在银行干了半辈子还停留在最底层,如果细细探究原因,很大概率并不是傻到不找人,而是其本身的素质能力肯定不匹配管理岗位。

菜鸟期,我们把自己沉浸到某个岗位角色无法自拔,尚且还能理解,毕竟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仔细钻研探究,可熟悉了岗位后仍不考虑如何进入领导视线或变得特别,通常职业发展就陷入了瓶颈在领导眼中,这种人也许岗位业务干得还行,但只是团队中“差别不大的一员”,很少主动与我交流说明只想安于现状,无法替我解决焦虑说明不具备分忧解难的素养,从未独立完成过项目说明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继续等等吧,也许他自己还没醒悟。

普通员工接触领导的机会本就不多,领导更没理由主动找还是菜鸟的你。思路决定出路,不想变得特别的那部分人只会更加沉默,生怕麻烦找向自己,大多数人选择继续做基层的“一块砖”,而意识到只有变得特别才有跳出基层怪圈的少部分人,一定会选择主动接触领导,通过交流获取更多为领导出力的机会,领会领导的意图,寻找他的“焦虑点”,从为单位打工变成为领导打工,不需要很长时间,少部分替领导打工的人总会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为什么越在人多的基层越难提拔?因为同质化太严重了,如果把基层的人当做一种产品,那么如何推销自己的差异化便成为了一种技能。基层的人太多了,看清楚这点你就会发现:与其让自己在分内事的各方面更加优秀,不如学着让自己更加特别,以至于领导觉得在基层也有人替他排忧解难,充分信任并不断考察你。

某家银行内部有个黑带俱乐部,什么概念呢?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群年薪百万的基层员工组成的组织,每年定期由行里出经费,组织到全国某处地方团建交流。我接触过俱乐部的几名成员,通过交流发现每个人的成长经历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模式相通,就是从一入职就在思考如何另辟蹊径增加业绩,对菜鸟来讲,他们的经历和思想都是教科书式的典范。

(2)抗压能力

我们也可称其为心理承受能力它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此前我就叙述过,银行从业者的压力源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长期加班的压力、完成各项指标的压力、月末、季度末、劳动竞赛的业绩压力、家人不理解自己工作强度的压力,而且,越往后走,职位越高压力越大,这是必然趋势。即便把这些压力拿到各行各业进行比较,也是属于强度最大的一类。

人在压力中可能会失去很多,譬如人性、健康、幸福,如何理解?经常在业绩压力熏陶下,人会变得只关心业务与业绩,忽视其他一切,这种现象让别人觉得很冷漠,伴随着业绩压力增大,长坐或长喝酒都会引起身体机能变弱,疾病很容易上身,直接影响未来的幸福感;但压力并不只会带来厄运,高压环境很能磨练人,我们从压力中也能得到很多,譬如坚韧、毅力、细心。

如何正确对待压力,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只有将自己放在高压的环境下才能逐渐磨练出抗压的技巧与能力。

对初入银行的菜鸟们而言,快速了解银行生态、掌握岗位技能就是提升抗压能力的基础手段,它能否快速掌握,关乎你对银行的直接评价,也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未来的心理压力随着你工作年限的提高而增大,职场领导PUA、客户的言语挤兑等,都需要拿出相应的抗压方案,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 每一次心理失衡都会产生一次逆境感,心理失衡的次数多了,也就是挫折的积累度增强了,这样势必会造成个体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降低或增强。

银行好吗?相对于大部分同级别单位,它很好,但是也只是相对的,比如不适应它的,时薪很低,而适应它的,年收入很高;不适应它的,觉得上班如上坟,适应它的,觉得未来可期。如何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这需要前期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如此才能上岗后快速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早早脱离菜鸟期,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提升方案。

往期原创好文推荐:

银行人,慈不掌兵,义不理财

银行产品经理和授信评审非银行一线人员绝对是认知上的失败

银行秋招季,政策性银行特点、待遇、考试综合介绍,纯干货分享

“喜报”!银行里那些报业绩带节奏的事你还记得吗?

银行人,学会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我是小宇悦读,一个90后写作者,以上内容均属原创,更多银行与社会时事内容请点击关注浏览作者主页,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多来评论与私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