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谍影”之八:间宫林藏返程,遥望中国主权的象征——永宁寺碑

接续前文《“东谍影”之七:间宫林藏记录下来的昏聩的清朝官员没有保密意识》

间宫林藏离开德楞以后,顺流而下。

一、沿途见闻,发现象征中国主权的永宁寺碑伫立在黑龙江下游岸上。

间宫林藏的回程还是比较艰苦的。他记述到,在岸上停泊住宿时没有材料搭棚子,只好在地上铺上柴草、铺上毛皮入睡,下雨时拿桦树皮、鱼皮遮盖东西,人用草席防雨。

夜晚又铺天盖地飞来大量纯白色小蝶,向火落入晚炊的釜中,间宫林藏等人只好扔掉上层带满死蝶的粟饭,硬着头皮吃下剩下的饭。

当然,这种艰苦并不值得同情,因为间宫林藏为搜集谍报而来,他搜集到的情报激发了日本侵占中国内、外东北的野心。

到同月18日,间宫林藏和随从回到曾经住宿过的吉奇,然后住在满语翻译家的仓库里。19日在当地进行了交易,买了2只狗装入船内。

间宫林藏考虑到此生不会再来这些地方,于是决定不再重走来时的路线,而是沿江顺流而下,“考察”更多没见过的地理和河流曲直情况。于是20日乘船出发,到达一个叫喀达喀拥有14、5户富庶人家的地方登陆。喀达喀这个地方过去和德楞一样,设过满洲行署,但后来因为当地人闹事就废止了。这说明清朝设置的满洲行署曾经有过迁移。

满洲行署,是清朝官吏收纳贡皮、颁发赏赐的衙门,清朝称为赏乌绫木城,“乌绫”是满语“财帛”的音译。满洲行署最早在普禄,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的人民,每年夏天到普禄交纳贡皮;而黑龙江上游的人民则到三姓交纳贡皮。满洲行署后来又迁移到奇吉、德楞、敦敦等处。

清朝官员则在衙门里赏赐给这些上贡的人蟒袍(金线绣龙的官服)、妆缎、绸缎、布匹装饰品等,当地人民也在满洲行署内外进行市场交易。得到清朝赏赐的人民又在库页岛上拿这些赏赐物品与虾夷人交换毛皮、铁器、火石、刀斧、烟酒等,而铁器、刀斧、烟酒等一般是虾夷人用毛皮或清朝赏赐的物品从日本交换来的,交换到日本的清朝蟒袍被称为“虾夷锦”

间宫林藏等人21日出发,22日晚上到达普禄住宿。途中经过休修,在此吃到当地捕获的鲑鱼。当地人在河上立桩,在水下张网,鲑鱼洄游到这里时,不能继续向上游游去,当地人就拉网捕获这些急于到上游产籽的鱼儿。

当地人民拉网捕鲑鱼

鲑鱼是一种著名的溯河洄游鱼,它们在黑龙江上游的淡水溪河中产卵,产后再回到海洋肥育,沿途要受到人类和各种动物捕食,延续种族的生命之旅相当凶险。

鲑鱼在全世界的洄游和海洋生活区域,其中方框内为黑龙江流域

间宫林藏离开普禄之后,又到了费雅喀人居住的地区。旅途中在巴兹特处又换了一条狗。间宫林藏一再买狗干啥用,人家没说,我也不敢问呀,就是想问也找不到人了。26日抵达喀尔眉。

这期间经过一个叫山鞑卫的地方,值得重点说明。明朝在东北女真地区设置过诸多卫所,考察诸多卫所名称,山鞑卫可能不是本名,只是对当地卫所的统称。此地是清朝称为特林(俄罗斯称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的地方。特林又作特楞、德林、帝尔此地位于黑龙江下游与亨滚河(阿姆贡河)汇合口的右岸,下距黑龙江口150公里,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元朝在此建立奴儿干城,是征元帅府驻地。明代在此设立奴儿干都司,清朝属吉林三姓副都统管理。

清朝的特林地区

一个地区从唐朝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领土,又历经元、明、清三代600来年的直接管理,足以证明此地为中国固有领土。间宫林藏的游记客观上证明了这一史实。由于这一段比较重要,我把相关条文摘录如下:

此日经过名为山靼卫之地方,从前俄罗斯强盗曾沿亨滚河(发源于其国内,流入此河)下航,来此地盘据。他们招抚附近夷人并掠夺其产物,企图蚕食这一带土地,后为满洲人讨伐,兵败归国(年代不详)。当时贼夷所建房屋尚在。在此江岸高处,有黄土色石碑两座。林藏从船上遥望,看不清有无文字雕刻。众夷至此处时,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对石碑遥拜,其意为何不得而知。

间宫林藏绘制的奴儿干故城的永宁寺碑

间宫林藏看到的石碑是明朝永乐年间在当地树立的著名的永宁寺碑。本系列文章只发表于“头条”平台,作者泰岱程硕,其余平台发表的相同内容文章均为抄袭。

间宫林藏讲述这段文字比较重要,历史背景很复杂,值得说道。间宫林藏后面的行程比较简单,暂且不提,我们就此地相关历史介绍一下。

二、中国自唐代开始管辖黑龙江中下游地区。

历史上有明承元制、清承明制的说法,而元朝承金制,金朝中后期体制又高度汉化。特林这一地区的行政管理也有同样的承继关系。

1857年革命导师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写到:“俄国……它占领当今中国统治民族的故乡 ——黑龙江两岸地方,才只有几年的时间。”这是事实。历史上的中国对黑龙江流域具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虽然现在中国东北的边疆比较安宁,但这种历史史实是绝对不应该忘记的。

唐开元十年(722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勃利州, 任命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刺史, 统辖现在的伯力(俄罗斯称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区。开元十四年(726年), 唐朝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设置 “黑水都督府” 。《旧唐书》199卷说:“ 仍以其首领为都督, 诸部刺史隶属焉。中国置一 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 。黑水靺鞨分为十六部 , 各部受封的“刺史” , 都隶属黑水都督府管辖,黑水都督府归幽州都督府、平卢军节度使管辖。唐朝还派出从三品官“长史” ,代 表中央政权对黑水都督府的都督、刺史行使监督领导。

黑水十六部中 , “ 思慕部” 即萨马儿古人, 位于黑龙江下游 , 今萨尔古湖到孔东村(俄罗斯称 阿穆尔共青城)一带;“郡利部” 即吉列迷人(今尼夫赫人)在奇集湖以下沿江地区 ;“窟说 (悦)部” 即苦夷(今阿伊努人),居住在库页岛。

辽代在东京道下设五国部节度使,管辖黑龙江中下游 。 金朝上京路 “ 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 ,管辖到黑龙江下游 。

三、元朝在奴儿干城设征东元帅府。

到了元朝,完全承袭了金朝对该地区的管辖。

元朝灭金以后,继承了对黑龙江流域的统治权。元朝在辽阳行省下设达达路,管辖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两岸地区。元世祖时, 在奴儿干城建立征东元帅府,统领黑龙江下游军政事宜和招抚骨嵬 (库页岛)民众。

《元一统志》说奴儿干(黑龙江下游东岸的特林)、哈州(黑龙江下游东岸阿纽依河口附 近) 等域 “ 皆辽金之旧 ”。山鞑卫这个地方就是古代的奴儿干城。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纳尔干”。奴儿干城最早得名大概在辽金时期。

元朝的奴儿干城和征东元帅府

元朝初年,这一地区居民主要为女真水达达吉里迷,因骨嵬(今库页岛)越海掠吉里迷人,在奴儿干城特设征东招讨司镇守其地,管辖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地。征东招讨司又称征东元帅府或东征元帅府,隶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先后为开元路水达达路管辖。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91年),驻奴尔干的征东招讨使塔塔儿带、杨兀鲁带曾率兵万人、船千艘征骨嵬。后来,骨嵬王善奴等遣人来请求归降,每年贡纳异皮。就这样,元朝将其纳入辽阳行省的管辖范围。

元人黄缙对东征元帅府的山川形势和当地居民生活情况曾如此描述:“东征元帅府,道路险阻,崖石错立,盛夏水活,乃能行舟;冬则以犬驾耙行冰上。地无禾黍,以鱼代食”。

需要补充的知识是,元朝的征东元帅府与征东行省不是一回事。

元朝的征东行省,全称是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一般简称为征东行中书省或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是元朝政府曾经筹划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立的一个特殊的行中书省

公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帝国,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高丽成为元朝藩属国,元朝为控制高丽,规定高丽王应娶蒙古公主为后,且高丽世子幼年应在大都蒙古朝廷长大。

元朝皇帝与高丽王是翁婿关系

1280年,元朝为东征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专务征讨日本之事,并在高丽首都开城派遣“达鲁花赤”监督高丽。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

日本名画《蒙古袭来绘词》(局部),描绘13世纪蒙古远征日本,在日本登陆的蒙古军队与日本军队战斗的场面

1287年,高丽国通过元朝高丽籍宫女、宦官,得到行省职务。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丞相)。《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

征东行省在高丽国的统治没有达到地方统治的层面,只在高丽国都城设有行省官署,没有建立管辖路府州县的地方统治体制。元朝的征东行省范围就是高丽国全境。

元朝的征东行省——属国高丽国疆域(慈悲岭以北和耽罗岛分别于1290年和1294年归还高丽)

明朝建立后,在元朝东正元帅府的旧址上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这一块历史非常重要,如果本文写下去会太长,我们就在下一篇介绍,这一篇宁可短一点。当然下文还要提及重要的永宁寺碑,就是间宫林藏远远看到的那两块石碑。

被沙俄毁掉的永宁寺石经幢

未完待续。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