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这样读(4):向领导推荐干部要把握原则、讲究策略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资治通鉴·周纪一》


这是魏文侯和李克(魏文侯非常信任的外臣)商量国相人选时的一段对话。如果你觉得这段话稀松平常,证明你没有真正读懂《资治通鉴》。对于这部皇皇巨著,我们不光要读懂原文、悟透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借鉴,用古人的智慧指导我们的实践,也许就会避免犯错误、走弯路。

这段对话虽然过去了2000多年,但却把下属向上级推荐干部的原则、策略和技巧说得极为通透。如果你在体制内,而且在干部选任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就要认真琢磨这段话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坚决做到向李克同志学习,把握好推荐干部的基本原则、运用好推荐干部的策略技巧,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推干部、推好干部。

一要摆正自身位置。选人用人通常是一把手的权力,主要领导没有征求意见,就不要屁颠屁颠地跑去主动推荐,李克所说的“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就是这个道理。在体制内混,一定要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权行事是大忌,如果主要领导和你讨论干部人选,也最好限于自己分管部门的岗位上,尽量不插手其它部门。

二要摸清领导意图。通常来看,领导找你征求意见的时候,心中可能已经有了初步人选,正如魏文侯“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这时候你就要弄明白领导的真实意图,如果他只是走走过场,你就不要自作多情了,顺着领导的意图讲话就好。如果领导是真心实意要听听你的意见,像魏文侯说的“临事勿让”,你就必须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主要领导做出正确抉择。

三是不替领导做主。千万不要一上来张三如何、李四如何,在那儿点兵点将,安排干部人事布局,要知道这些事主要领导考虑的事。你应该做的是把拟推荐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方面面讲清讲透,给主要领导提供通盘考虑的参考,而不是替领导做主,这就是推荐干部的策略方法。比如李克就是通过阐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的道理,巧妙地向魏文侯推荐了国相人选,虽然具有明确指向性,但把最终选择权留给了魏文侯本人,既达成了自己目的,又符合主要领导的意图,这就是高超的政治智慧所在。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干部问题历来敏感,你推荐的人不一定感激你,但你不推荐的人大概率会记恨你。比如李克推荐魏成后就受到了翟璜这样的质问:“我向君上推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和先生您,各个都是不世之材,哪里比魏成差了?”面对这样的质问,李克义正言辞地予以回怼,他说:“魏成食禄千钟只给自己留了一成,他推荐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都被君上当成了老师,而你推荐的人却被用作臣子,你拿什么和魏成相比?”李克之所以这样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就是因为他坚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才使得翟璜心服口服、拜谢而去。

自古以来,权力运行和职场规则虽然无一定式,但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却始终没变、一以贯之,所以下属向上级推荐干部也必须要遵守这个规律,不但要把握好原则立场,摸清楚领导意图,而且还要讲究方法策略,这绝对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个中奥妙光靠学习借鉴是远远不够的,还是经历长期的历练体悟,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拿捏有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