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最惨烈的一次败仗——营救大兵罗伯茨


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特种部队

2002年3月。美军在阿富汗发起了一场代号为“蟒蛇行动”的清剿作战,这是自美军进入阿富汗以来,集结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行动计划是以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为地面主力、联合盟军及来自美军陆、海、空三军特种作战部队,在美第160特种航空团与空军战斗机支援下,对阿富汗帕克蒂亚省东部山区武装游击队进行一次清剿。

在这次“蟒蛇行动”中,一支美军海豹小队被机降到阿富汗沙希·科特山谷边的山头上,他们的任务是:在山顶居高临下监视阿富汗反抗组织游击队行踪,并召唤空中打击消灭之。

然而海豹队员们一下飞机就受到了伏击,美军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仓促撤退,一名海豹队员坠机。然后,这场特种侦察任务彻底失败,转变成了营救海豹队员的行动。

美国记者罗宾.摩尔是2001年后唯一一位被允许全程跟随美特种部队在阿富汗行动的战地记者。他采访了很多战斗亲历者,并在其著作《追捕本·拉登》一书中,记录并还原了这次战斗,展示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细节:

诸如美军无与伦比的空中火力,直升机舱门机枪在机降作战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先进无线电通信也会在山区中失灵,“捕食者”无人机传输信号不稳定等等。纵使美军拥有武器装备上的碾压性优势,但一旦陷入步兵近战状态,瞬息万变的战场也会让他们陷入混乱。

被伏击的海豹小队与“剃刀3号”直升机。

编队飞行中的美军重型直升机

3月4日,星期一。

凌晨3点。

两架第160特种航空团的MH-47E“暗夜潜行者”重型直升机,飞行在在漆黑的夜色中。

这两架直升机的代号分别为”剃刀3”和“剃刀4”,上面分别搭载了2支美国海军最精锐的海豹特种作战小分队。

他们从加德兹的美军基地起飞,任务是在沙希·科特山谷两侧的预定地点降落、然后将第11特遣队的特种侦察兵们部署到山脊上,以便居高临下监视阿抵抗组织游击队的动向。

将近山谷,两架直升机按计划分头行动。“剃刀4”号飞往西侧,“剃刀3”将在山谷东侧山顶、一个被命名为“生姜花”的地点着陆。

160特种航空团MH-47E”暗夜潜行者”,是美军专门改装的特种作战利器,这是一型可以超低空贴地飞行,撕破敌军雷达网、深入敌境的重型直升机。

美160特种航空团的MH47E直升机

而美军万万没想到,这种可以躲避雷达的直升机,却躲不掉阿富汗游击队员们的听觉与视觉,反美武装的游击队早已选定了有利地形,在等着美国兵送货上门了。

“剃刀3”号搭载了一个由6名海豹雷达信号小组成员与1名空军战斗控制员组成的特种小分队。直升机在贴地高度放下了舷梯,特种小队鱼贯而下,投放到了地面。

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国特种步兵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端着步枪、踩着快没过膝盖的积雪移动着步伐。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海豹队员丹尼尔·罗伯茨。

按照作战计划,他们将在这儿设立一个监视点,然后进行地面搜寻,找到武装分子并召唤空中打击。这次行动,只是“蟒蛇行动”计划的一小部分,

美军与反美游击队双方力量的对比是极为悬殊的:

(1)

美军拥有全方位的空天电侦察体系、无与伦比的空中火力,掌握了碾压性的绝对力量优势。

(2)

被打上了“恐怖组织”标签的阿富汗反美武装游击队孤立无援,他们最强大的火力是有限的轻型迫击炮与火箭筒,主要依靠手里的Ak步枪与机枪作战。

从武器装备上看,这是一场极其不对等的较量。按理说,参加作战行动的美国特种兵们将会像往常训练一样,很轻松地打赢这一仗。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并让美军感到了一次无比的尴尬。

当海豹队员们离开了直升机后,潜伏的游击队开火了,瞬间枪炮齐鸣,弹雨横飞,一条条火舌在漆黑中泼向了美军特种兵与直升机。

还未来得及完成起飞的直升机瞬间被打得千疮百孔。

机身长达52英尺的MH-47E重型直升机无疑成为了最佳射击目标。反美武装游击队发射的第一枚火箭弹,就打穿了它的机身。

所幸的是,大概距离太近了,火箭弹没有爆炸,只是穿了机舱两个洞,但是割断了飞机的液压油管线。直升机的舷梯还吊在空中,巨大的螺旋桨轰鸣声与密集的枪声交响,飞机上的液压油从断裂油管中喷涌而出。

而地面的特种兵们也当场就陷入了被密集火力四面包围之中。

“撤退!撤退!”飞机起火了,机组组长一边呼叫地面的特种小队,一边命令着飞机驾驶员:“把他们接回来离开这里!”

陷于敌军四面包围的火网中,特种小队还能撤得回吗?

回答是:能!

因为美军直升机习惯性地装备着强大的舱门武器火力,直升机舱门机枪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MH-47E直升机舷舱与尾门的重机枪用猛烈的火力三面泼撒着弹雨,压制了游击队的火力,让敌人再也无法从容地向直升机发射火箭弹,也成功的掩护了特种小分队重新通过舷梯爬回了直升机内。

左舷的机枪手操纵机枪,向地面拼命射击压制,当这架严重受损的直升机摇摇晃晃地开始努力飞离游击队的火力杀伤范围时,左舷机枪手已经打空了他的全部弹药。

MH47E上的左舷机枪,图中清晰可见

由此也可以肯定地说,如果MH-47E直升机没有舱门武器,那么就是以下两种结局:

一是地面小队全军覆没;

二则直升机也会被第2枚火箭弹摧毁。

海豹队员罗伯茨坠机。

受损的MH-47E直升机摇摇晃晃的升上了半空,地面敌军机枪弹向空中乱射,直升机上的尾门机枪不停的开火还击,对地面实施压制。

降落时冲在队伍最前面的海豹队员罗伯茨也跑到了尾门舷梯处,向地面开火射击。

这时候,被打坏了液压装置的直升机突然剧烈震动了一下,没有安全绳保护的罗伯茨被甩出了舱门,尾舱机组组长亚历山大企图拉住罗伯茨,却在已漏满了液压油的地板上滑倒了,随后也与罗伯茨一起掉了下去。

所幸的是,作为机组成员,亚历山大身上系着安全绳,他被挂在了空中,机上的人七手八脚地把他拉了上来。而没有安全绳保护的海豹队员罗伯茨则跌落地面,生死未卜。

严重受损的“剃刀3”号终于飞离了敌军的火力范围,强撑着飞到了一个山谷。飞机的两台引擎还在转动,但液压系统失灵了,机体开始了激烈颠簸并逐渐在失去动力。液压油的不足,使直升机的控制系统开始失效,飞机几乎无法向前飞行了。

机组组长们手动割开液压油罐,把液压油人工灌入直升机的循环系统,控制系统开始稍稍恢复运行,但是撑不了多久。

“我们不能丢下罗伯茨,得把他找回来!”

但是,飞行员与机组成员们已经无能为力,因为直升机不行了,它再也飞不上山顶了。唯有降落,要么坠毁。

当黎明的晨光即将隐现时,直升机艰难着陆了,着陆地点距离交火地大概只有4英里,谁也不知道,地面会有什么情况。

海豹队员们再次冲出机舱,占领射击阵位,构筑起了一条简易防线。

直升机降落前,机组一直在拼命呼叫友机“剃刀4”号,但是,直升机无线通信装置也被打坏了,根本联络不上。

与此同时,在山谷叧一侧完成了特种分队投放任务的“剃刀4号”直升机,发现了“剃刀3”没有按时前来指定空域会合,他们也开始呼叫起了“剃刀3号”,当然,同样音讯全无。

最终,“剃刀3”号上搭载的海豹队员用他们携带的步兵用卫星通信装置与“匕首特遣队”总部联系上了,并报告了自已的方位,总部将信息传给了“剃刀4”号,命令他们放弃任务,前去接应“剃刀3”上的人员。

“剃刀4”再次降落,先接上了已投放到地面的另一支海豹小队,然后按照方位坐标立即飞向了“剃刀3”号的迫降地点。

这样,经过了孤立无援的40分钟等待,损坏严重的“剃刀3”号和它搭载的海豹队员们终于等来了“剃刀4”直升机的支援。

两方会合后,海豹部队指挥官与直升机机长们商量了方案,本着“决不抛弃一人”的原则,他们有三个选择。

方案一:

由“剃刀4”载着所有人员重新飞往“生姜花”着陆区,强行突击,营救掉下下去的海豹队员罗伯茨。

但这是行不通的,因为直升机如果搭载上了2支海豹雷达信号部队、与一个“剃刀3”号上的机组人员,那就已经严重超载,无法爬升到一万英尺的高空。

方案二:

让“剃刀3”机组留在原地等待救援,由“剃刀4”搭载所有海豹队员重返交战区去救人。

方案三:

载上所有人返回加德兹,由上级组织更多的兵力与飞机,再次出动营救罗伯茨。

他们很快就决定了,只能选第三种方案。

因为这时,“掠食者”无人机传来战场实时情报,距他们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大量抵抗组织武装人员正在赶来,必须立即撤离。

已经损坏严重的“剃刀3号”直升机被放弃,所有的特种部队与机组人员全部登上了“剃刀4号”直升机起飞返回。

他们将在加德兹放下“剃刀3”上的机组人员。然后,海豹特种步兵们仍将搭载“剃刀4号”重返战场,投入营救作战行动。

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海豹特种部队

一团乱麻般的战斗。

总部正在组织更多的力量投入营救作战。一架AC-130“幽灵”炮艇机已经升空飞往指定地点搜巡,“掠食者”无人侦察机也在飞往罗伯茨失事地点途中,现场图像断断续续的,被传回了巴格拉姆机场总部。

两架代号为“剃刀1”与“剃刀2”的MH-47E重型直升机,将搭载2支陆军突击队——即大名鼎鼎的游骑兵小分队、与空军战斗控制人员前往支援营救行动。但是他们距离遥远,需要时间才能抵达。

而“剃刀4”号却必须马上出发!

这架直升机搭载了2支海豹小队,从加德兹重新起飞了,快要接近“生姜花”地点时,执行战场监视的“掠食者”无人机红外监视系统发生了故障,以至没有了实时地面情况的通报。

当“剃刀4”抵达了着陆区上空40英尺的高度,正准备降落时,驾驶员隔着挡风玻璃,看到了下方机枪枪口射击的火光。

“该死的!”又要遭袭,驾驶员的咒骂声刚刚出口,敌军的机枪弹就打中了直升机。

穿透了机体的枪弹在机舱内飞溅,性能优良的防弹挡风玻璃也被击穿了。但是这一次不能升高逃离,只能冒着弹雨强行降落。

重型直升机上的舱门与尾门机枪再次发挥作用,舱门机枪手猛烈的三面开火,掩护着打开了尾门的“剃刀4号”降落在雪地上。

机轮才触地,2支小队共12名海豹队员与2名空军战斗控制军士就快速地从尾门冲出了机舱,为时仅半分钟。

海豹队员们边开火、边奔跑,向着他们认为的罗伯茨可能在的地方前进。

空军战斗控制技术军士约翰.查普曼在掩蔽物后射击,掩护着海豹队的攻击前进,一阵机枪连发扫射打了过来,击中了他,查普曼当场阵亡了。

这是该次战斗中第一个阵亡的美军。

海豹队员们陷入了苦战中,而“剃刀4”这种体型庞大的重型直升机是无法在空中提供火力支援的,它投放步兵后,立即就得起飞脱离战场。

这时候,这些海豹队员们的后援——两架“剃刀1”与“剃刀2”支奴干重型直升机搭载着陆军突击队(游骑兵),还在从巴格拉姆前来的飞行途中。

从巴格拉姆到正在激战的沙希·科特山谷,这是一段很长的航程,须横穿洛加和加德兹的崎岖山区空域通道。

直升机上的突击队员们从巴格拉姆出发时,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搜寻一位失踪的海豹队员,待到直升机快飞入山谷时,他们又接到了一份最新情报,要去接应支援一支正遭受袭击的海豹小队。

游骑兵突击队员们仓促受命,他们完全不了解将要降落地区的地形特征,也没有半点预演。

位于巴格拉姆指挥中心的人员对前方的情况也一无所知,无线电通信大部分时间是失灵的,“捕食者”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信息断断续续,无法作出清晰判断。

唯一可以明确的是:地面有2支海豹小队,十几名士兵正处在敌军包围之中,孤军奋战。

坠落的“剃刀1号”。

“剃刀1”重型直升机载着代号为“白垩-1”10名游骑兵突击队员以及一名空军战斗控制员,这是一支11人的特种小队,他们率先抵达“生姜花”着陆区,而“剃刀2”则载着人数相同的游骑兵小队,被命令待在另一空域待命。

实际上这时候,地面的海豹小队已经边战边退,撤到了山冈下面。

早晨6点30分。

在没有任何通信联络与指令的情况下,“剃刀1”扺达着陆区上空,直升机刚进入低空悬停状态,准备索降突击队员时。一枚“RPG”火箭弹就呼啸着飞了过来,当场就击中了直升机的引擎,立即燃起了火焰。

同时,机枪弹从四面八方地飞了过来,机身被打得火花四溅。

“我们马上就要坠落了,立即离开直升机!”

机组人员操纵着摇摇晃晃的飞机对突击队员们大吼了起来,舱门机枪手用猛烈的火力还击,试图压制地面上的游击队,以掩护突击队索降。

突击队员们冒着弹雨扔下了滑索,迅速降到地面,几乎脚一触地,他们就得立即找掩护并开火射击。

在枪炮轰鸣中,损毁严重的“剃刀1号”紧急降落成功了!

但是2名驾驶员的双腿被穿透挡风玻璃的子弹击中,身负重伤。

右舱门机枪手菲利普.斯威塔克军士在与地面对射时,被机枪弹连续击中而身亡。

左舱门与尾门的机枪手分别双腿中弹。

有2名游骑兵在冲出机舱时被子弹击中,全部身负重伤。

但是,他们最终保证了直升机迫降成功,而不是翻滚坠落。如果没有舱门机枪手的猛烈还击,稍稍压制了敌军的火力,他们必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连同突击队与直升机被击落坠毁、全员丧生覆没也是可能的。

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砸了过来,迫击炮炮弹在他们身边不时爆炸,更可怕的是,飞机坠毁的地点没有任何可掩护的物体,特战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躲在直升机里会吃炮弹,冲到直升机外面就会吃子弹。

敌人的火力打击越来越严密,此时又有3名突击队员军中弹,当场失去战斗力,生命垂危。

11名突击队员,仅在几分钟内,还能战斗的就变成了个位数,游骑兵们的战斗力在敌人火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突击队开始呼叫基地请求空中支援,贝格伦空军基地陆军指挥官富兰克林.哈根贝克少将通过无人侦察机传回的图像画面判断,基地组织的力量在那里非常强大,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而在另一边山脊上,海豹突击队员们还在跟敌人猛烈地交火,他们并不知道,前来接应自己的救援队伍,也遭受到了全军覆灭的威胁。

这时候,令陷入苦战中的游骑兵们无比恼火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山区干扰了无线电通信,在山谷外空域待命的另一架代号为“剃刀2”号直升机,因为失去了与“剃刀1”的通信联系,机长便下令返回了加德兹。

当他们降落后,“剃刀2”上代号为“白垩-2”游骑兵小队队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开始暴跳如雷,几乎是掐住了“剃刀2”直升机机长的脖子,狂吼着要他马上飞回去,去支援他的队友。

机组组长向他解释道:“我们必须先联络上他们,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以及他们是否需要我们。”

突击队队长则怒吼道:“你们这帮鄙卑的混蛋、该死的运输工,你们只运进去一半的部队,而我们是他们的另一半。他们只有10个人,该死的,如果有什么事发生,他们就需要我们!”

这时候,总部消息来了,“剃刀1”已经被击落,直升机上的机组成员与游骑兵们陷入了被包围的苦战中。

于是,“剃刀2”号搭载着代号为“白垩-2”游骑兵突击队再次升空,飞往正在激战中的沙希·科特山谷“生姜花”着陆区。

这一次,直升机为避免降落时遭伏击,避开了激烈交火的区域。

上午8:30分。

“白垩-2”游骑兵小队在低于2000英尺的地方着陆,作为第二拔突击队员,他们在柯林·卡农上士的带领下,背负着超负荷的弹荮,向着山顶步行前进,除了武器弹药与饮水,突击队员们扔掉了其他一切可以扔掉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一整天时间里,等待他们的将是美军士兵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步兵与步兵之间的战斗。

然而美军的优势仍然得天独厚,因为随着总部调遣,空军战斗机来了,他们拥有着几乎不间断的空中火力支援。

靠着无与伦比的美国空军火力,美军地面特种部队才得以支撑了下去。

当“剃刀1”被击落时,幸存的直升机机组人员与“白垩-1”游骑兵们之所以没有全军覆灭,是幸亏了在上空盘旋的AC-130“幽灵”炮艇机及时赶到了。

炮艇机上搭载着105榴弹炮与多门40和25毫米速射机关炮,这些专门用来对地射击的火炮,能精确的射击目标,能在一分钟之内打出一个步兵营的弹药量。

空中炮艇以精准而密集的火力支援着陷入了四面包围的美国特种兵们,使他们得以从慌乱中回过神来,终于建立起了防线,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

炮艇机在不间断的向地面倾泄着火力,直到天色将大亮时,AC130上的几千发炮弹打空了,飞机被迫飞离。

这就意味着,陷入地面苦战中的突击队员们,将依靠手中的步枪与机枪继续战斗,直到下一波空中支援到来。

美军AC130空中炮艇机

第二轮空中支援什么时候才能前来?

加贝·布朗上士是直升机组人员,自从在头顶掩护的“空中炮艇”离去后,他就用无线电一直在拼命的喊着:“我们是一架被敌军击落的直升机,我们需要支援,需要支援!”

几百英里外,有2架美国空军的F-15E战斗机收到了求救信号。这2架战斗机代号为“扭曲者5-1”和“扭曲者5-2”,飞行员名字分别为小克里斯·肖特少校、和柯克·潘泽·里克霍夫上尉。

两位飞机员驾驶着F-15E以1000多英里/小时的速度前来支援,大概至少需20分钟以上才能到达。

同时,天亮也意味着,美军特种部队的高清夜视装备也不再有任何作用了。

隶属于美国空军的基尔里·米勒军士带着一个三人医疗小组,在子弹横飞的激战中承担起了伤员的紧急抢救任务。他们奔跑的身影大概是引发了阿富汗抵抗组织的游击队的关注,一串串机枪子弹追着直朝他们飞了过去。

米勒军士从坠落的直升机尾门舷梯上拆下了一挺M60机枪,递给了一名机组人员,大吼道:“向他们射击!”

被击落的“剃刀1”MH-47重型直升机的舷窗与尾门上架着多挺机枪。

不得不说,美军在直升机上架机枪的这个好习惯,让陷入包围的特种部队与机组成员们増强了不少可用于自卫的火力。在关键时刻,这是救命的!

20分钟后,2架F-15E战斗机到达上空。

但是,这2架战机在接到求救呼叫时,已经用光了机翼下携载的炸弹,他们唯一能用来支援特种部队的武器,就是F-15E上的M-61A16型20毫米格林机关炮,毎架F-15E上的航炮载弹量为940发。

地面维护状态中的美军M61航空机关炮

如今,这门本是用以空战打击敌军飞机的高射速机关炮,却要用来向地面射击。

而事实上是,美军飞行员们从未在实战中用这种机炮打过地面目标。

首先抵达的“扭曲者5-1”F-15E战斗机减速至575英里时速,呼啸着俯冲到了坠落的MH-47直升机头顶上。这时,阿游击队员已经攻破了美军特种部队防线,距直升机已不到10米。

战斗机开火,在机关炮猛烈扫射下,敌军的血肉肢体与松树皮四处飞溅,活像炼狱。

“扭曲者5-1”上的武器操纵员吉姆·费尔柴而德中尉射击技术精湛,如此近距离扫射,竟然没有伤及地面的美军特种兵分毫。

10分钟后,2架F-15E战斗机的燃油将耗尽,他们离开了战场,将飞赴百余里外与空中加油机汇合,完成空中加油后,再继续前来支援,这个过程也将需要20分钟。

地面的突击队员们,不得不再一次用步兵火力苦战,独力支撑战斗了一段时间。

20分钟后,加了半罐燃油的F-15E战斗机再次到达,继续用机炮扫射着山顶,强大的火力,逼迫着游击队员们撤了回去。

不久后,F-15E战斗机上的弹药用尽,开始返航。

F15E战斗机

但是这一回,地面部队暂时再无须担心孤军奋战了,因为更多的空军战斗机收到了信号,从四面八方源源不绝的赶来了。

又有2架F-16战斗机,与一架满载了“JDAM”卫星制导炸弹的“B-52”重型轰炸机到达了。

B52轰炸机

这样火力强大的空中支援,使得从凌晨起一直陷于苦战了几个小时的游骑兵突击队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半山腰爬上来的“白垩-2”突击队到达,2支陆军游骑兵小队会合了。而在山岗的另一侧,还有2支海军的海豹小队。

游骑兵是来支援这些陷入重围的海豹小队的,现在他们分别被敌军包围,各自为战。

上午,天色已经完全大亮,糟糕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几乎所有可调遣的空军战斗机与轰炸机上的弹药再次耗尽,将不得不离开!

而且地面的特种部队被告知,短时间内,将不会再有空中支援,因为其他方向的战斗同样激烈,有大量的美军及盟军地面部队需要支援,美国空军忙不过来了。

  • 而为了支援这4支特种作战小队,美国陆军已经损失了2架重型武装直升机;并且打空了1架“B-52”重型轰炸机、1架“AC-130”炮艇机、以及2架F-15E与2架F-16战斗机上的弹药。

万幸的是,在之前的空中支援下,游骑兵突击队员们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抢得了一处制高点,这里有一道阿游击队构筑的战壕,依托地形,凭借着普遍装备了瞄准镜的、性能优良的美式步枪与机枪,他们总算能够在没有空中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也暂时能守住阵地了。

美国特种兵严重依赖空中火力,不愿意打近身的步兵战斗。但必须注意的是,美国特种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当被逼入绝地时,他们近战能力实际也是出色的!

美国式战斗英雄——美空军特种部队“伞降医疗救援队”一等兵詹森·坎宁安的杰出表现。

游骑兵小队会合后,在抢占到的敌军战壕里发现了已经僵硬的的海豹队员罗伯茨,与罗伯茨躺在一起的两具武装分子的尸体,有一人身上穿着罗伯茨的保暖夹克。

在美国空军使用500磅炸弹连续的轰炸下,敌军不得不暂避锋芒,激战暂时平息,但是神出鬼没的敌军游击队员利用熟悉的地理,还在不断的用冷枪射击美军特种部队。

由于一时没有了空中支援,美国特种兵们只能勉强守住防线,却并不能在地面步兵近战中占到任何明显优势。

2支游骑兵小队与处于山头另一侧的2支海豹小队分别向总部报告了情况,四支小队都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其中有一名直升机飞行员负伤严重,其余人员或者负伤、或者垂死、或者已经阵亡。

罗伯茨已找到,特种部队向总部申请了从空中撤离,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需要一份搭载区的详细情况报告。”

随同游骑兵们行动的空军战斗控制官凯文·万斯在无线电里连续呼叫请求:

“搭载区天气严寒,我们伤亡惨重,请求紧急医疗搬运!请求紧急医疗搬运!”

极其讽刺的是,虽然拥有着绝对制空权与强大空中力量,但是总部这时候却调派不出直升机前来撤出这些困于山头上孤军奋战的美国特种步兵,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坚持到天黑,才能有直升机前来接走他们。

这就意味着:这些游骑兵与海豹队员们,必须用自己手里的步兵武器,用他们虽然训练娴熟却最不愿意去面对的战斗方式,去与敌军游击队周旋一整天。

训练中的美国空军伞降医疗兵

空军伞降医疗兵、一等兵詹森·坎宁安与其他医疗兵们设了一个医疗点,他们一边全力抢救伤员,一边冒着枪弹与爆炸,拖来更多伤员聚在一起,以便及时救治。

坎宁安是一位多次参加过实战的老医疗兵,他在行动前就提了要求,说服总部同意战场医疗兵应携带血浆包,这在以前行动中是没有过的。

而这一回,医疗兵的血浆包挽回了很多负伤突击队员的性命。

敌军的火力又逐渐密集,四面八方都有子弹朝着美军飞来。

坎宁安奋力拖着一个个伤员,尽量将伤员置于隐蔽处,并倾尽自己所学的技能实施救治,然而他却把自己暴露在了敌军火力下。

一颗子弹击中了坎宁安的腹部并穿透了他的骨盆,导致了瞬间大量失血,这位一直在激战中拼命救人的老伞兵,一头栽倒在地。同时,另一名160航空团的医疗兵也中弹倒地,当队友们拖着他俩转移时,雪地上留下了长长一串血迹。

坎宁安的英勇在于,当他为自己止住了血后,他并没有躺着休息,而是拖着伤重的身体继续在战场上移动,照顾着其他的伤员。如此一来,他的伤势就愈发严重了。

下午17点。

太阳落山,在山头困守了一整天的美国特种兵们已近崩溃边缘,

刺骨的寒风从山间呼啸而过,躺在地上的伤员们大多奄奄一息,突击队员们不得不从坠毁的直升机舱壁上扯下了那些绝缘材料当成棉被,盖到了伤员身上。

因为空气稀薄,气温过低,脱水、断粮且弹荮不足,所有人都开始了咳嗽,并咳出了血。

下午18点15分。

26岁的伞降医疗兵坎宁安终因伤重,而在雪地里停止了呼吸。

晚上20点15分,总部派出的空中救援终于来了。

4架重型直升机抵达了山头,其中3架降落在了游骑兵们占据的阵地上,接上了包括“罗伯茨”在内的所有人员及遗体。

1架直升机则飞往山冈另一边,搭载上了困守在那里的2支海豹小队。

事后,阵亡的空军伞降医疗兵詹森·坎宁安由于杰出的英勇表现,被追授“空军十字勋章”。该勋章是在1960年由美国国会设立的,自设立至今,仅有22人获此殊荣,其中20人皆为越战时期的老兵。

然而,如果美国空军支援效率稍高一些,在白天就派出直升机,坎宁安本来或能抢救过来的。

从凌晨3点多开始,直到所有的特种部队士兵撤离,已经过去了16个小时。

而游骑兵们发现了罗伯茨,从上午开始请求撤离,直到晚上才完成撤离,竟然用了近10个小时。

美国空军为何不在上午就将这些已经找到了罗伯茨却被困于包围圈中的特种部队撤出来?却非要拖到天黑才派出直升机实施撤离?

须知,阿富汗反美武装并没有空军,也没有成体系的防空力量。

由此可见,所谓“美国空军能在第一时间为其地面部队提供无所不在的支援”的这个说法,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神话!

而在这一次本来是侦察控制任务,却因为遭受伏击转变成了营救行动的、失败的特种作战中,美国最精锐的160特种航空团、游骑兵与海豹等特种部队,付出了8人阵亡,几乎人人带伤的代价。

虽然根据无人机拍摄的图片确认,这次战斗中至少造成了阿反美武装200人以上阵亡,但是从双方所拥有的力量对比上看,美军这次行动,无疑是惨败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