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湾人,在大陆卖小吃,三年赚一套房,娶大陆媳妇,爱上大陆

这是我们记录的第27个人物

我出生在台湾的桃园市,今年42岁了,现在定居在大陆的四川成都。

我的工作主要是做外卖小吃的,卖的是台湾的一款名为“大肠包小肠”的小吃。这几年网上关于这个小吃的梗不是火了嘛,大意就是说:“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我也趁着这个热度,在这三年赚了人生第一套房。

我是1980年生人,前几天刚过了42岁生日。人生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间我就到42岁了。以前小的时候,感觉三十岁、四十岁离自己很远,都不是自己考虑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该考虑五十岁的事情了。

也不知道,现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我上学比较晚,我八岁才上小学。那个时候,因为台湾在经济快速发展,所以我父母都投入到了创业的浪潮中了,也就疏忽对我的照顾。

后来,我就住到了我外婆家里。那个时候条件过得也艰苦,我的童年都是在捉鱼摸虾,因为我要是捉到鱼了,这对于家里人来说,就是一顿大餐。毕竟这是肉啊,还是鱼肉。

小的时候,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天天叫上几个朋友,一到放学就是去河边玩。那个时候,也不管什么危险不危险,就是想去干。当然了,现在让小孩去河边,我是不愿意的。

毕竟现在不是以前的年代了,现在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孩子的安全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我小时候,去河里下地龙,就是一种网,专门用来捉鱼和虾的。因为它放在河底,一排排的,像一条龙一样,所以我们就叫它地龙。后来我到大陆之后,我才发现大陆也是这么叫的,然后我还特意去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一叫法是从大陆传过来的。

那个时候,桃园市也穷。也没有啥特别好的地方,和西方那些发达城市相比,我们这儿就是个破败的乡村。

后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读到了苏东坡的一首诗,诗名叫《惠州一绝》,里面有一首诗句,写的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个时候,因为我很爱苏东坡。我爱苏轼的才气,爱他的坦然,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还拥有的那份豁达态度。

所以,我就特地去查了惠州在哪里。查完之后,我才发现,惠州竟然是在广东。然后下面对当时苏东坡在惠州的描述,大意是说当时的广东属于蛮夷之地,到处都是杂草植被,很偏僻的一个地方。

宋代的广东,还没有开发。毕竟那个时候,经济重心都是在北方。这和现在的广东,是完全相反的。现在的广东,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经济大省,各种高科技的企业都是在这里的。

我就瞬间对惠州感兴趣了,也对广东省来了兴趣。然后我就不断地挖掘,顺着这个脉络,我开始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感了兴趣。

后来,我就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大陆。

然后没想到,这个想法最后还真的实现了。

我高中毕业之后,就下学了。那个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再上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徒增家庭开支而已。

我高中下学的时候,我爸妈做小吃正做的红火。然后我爸妈看我在家也没啥事,就想培养我接手家里的这个小吃摊。

一开始,我爸妈认为我可能受不了这个累,只是给我一些轻活。比如说,开家里的配方,在家里配一些调料。而像在前台真正开夜市摊,比如说应付客人,收付款、收拾桌子、清洗餐具等等,这些活都没让我做。

可是,我自己一个人老在家呆着也不合适,就那些配料表还有秘方,其实我打小就知道了。毕竟我爸妈经常配调料的时候,都是带着我的。所以我上手很快,就那些配方我一个星期就都熟记于心了。

后来,感觉没有啥事,就琢磨着能不能给这配方再加些什么,让“大肠包小肠”这个小吃更好吃。

我这个人啊,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喜欢瞎琢磨。还真让我给琢磨出来了,我期间试了无数种作料,最后真正能让这个小吃更好吃的,就再加三种就可以了。

然后我兴奋地去告诉我爸妈,本来以为会受到我爸妈的夸奖,可没想到是一盆冷水。我父母说这是祖传的配方,不能改。尽管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解释,甚至是让他们试吃,可他们也是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知道,点头是对我新添加的这三种配方的认可,而摇头是对我这一想法的拒绝。

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了。以后我要单干,而且要离他们远远地,要做得比他们更好。

台湾夜市

后来,就这样在家里给我父母帮忙,一直到了20岁。在这期间,一直陪着我的,陪伴我的灵魂的,唯有手上的那本苏东坡诗集。

我20岁那年,我来了一趟大陆。那一年,是陪着我父亲来大陆寻我二伯父的,去的就是广东。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见证了广东的繁华,然后我听说深圳那边也正在发展扩大,可能以后甚至会超越广州。

我向往大陆的心,越来越炽热,我感觉快压制不住了。同时,我也预感到,要不了多久我就要去大陆了。

果然,我们探望我二伯不多久,我父母就对着我说:“文德,你有没有考虑去大陆发展?”

那一刻,我知道,大陆,我来了!

后来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我来到了大陆,并且定居在了广州。我在广州开了个夜市摊,卖的就是我家的祖传小吃“大肠包小肠”。当然了,这个“大肠包小肠”是我改良过的配方,我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广州夜市

后来,因为做得好吃,就吸引到了许多顾客。而随着我干的时间越来越久,这些新顾客就变成了老顾客,我们还经常在凌晨一起喝酒。这群老顾客中,就有我的妻子。

我媳妇是成都人,在广州这边上班,她来上班的第一年,就到我这个小吃摊开始吃小吃。因为我的小吃摊是从晚上6点开到凌晨三点的,所以基本上覆盖到了加班族。

她第一年的时候,因为孤身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让她感觉到孤独。而且她还经常加班,一加班就到晚上11点或者凌晨。而我的小吃摊正好在她下班的路上,时间久了,她好像就对我的烧烤摊有了一种寄托。

这是我们在一起之后,她告诉我的。我也没想到,我一个开烧烤摊的,竟然成为了她的一个寄托。

夜市生活

后来,在我开小吃摊第三年的时候,她约我去海鸥岛玩。在那里,她对我表了白。真的难以想象,我一个做烧烤的,竟然会被一个女生表白。当然了,我这个人大男子主义,不会让一个女生给我表白的,我说:“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今天是我的表白时间,不是你的哦”。

就这样,她从难为情,逐渐变得轻松。因为单方面的表白和双方的表白,谁都知道哪种方式会让双方接下来的相处更轻松吧。

第四年的时候,她说她在广州呆得久了,想回成都了。然后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成都,如果不能一起去,就只能分手了,因为她不想异地。

成都

关于去不去成都这件事,我决定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和她一起去。

不过,还好结果是好的,我们俩个结婚了,她的父母也对我很好。

现在,我在成都开了我的夜市摊,还是卖得“大肠包小肠”,不过不同的是,现在的夜市摊,更像是一个大排档,当然主打的还是“大肠包小肠”。

我这个小吃摊,在成都开了得有18年了。时代在变,可能不怎么被年轻人喜爱,可是那群老顾客还是会经常的来。

成都夜市

而且,我现在靠着卖小吃,在成都买了2套房子了。现在,我也不会经常出摊了,出摊也是老顾客在群里天天嚷着让出摊,我才会去。

只要那群老顾客在,我也一直会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找到了我的生活方式。我父母的生活方式是在台湾,而我的生活方式是在大陆。我已是一个大陆人了,说的话也是大陆的普通话,也没有你们所说的夹子音,我现在就是一个地道成都人。

谈:由于李先生不想透漏个人生活照片,还有一些详细的信息,这里的一些照片我们都是做了模糊处理。

采访人|李先生

记录人|谈

我们虽不能走过别人的人生,但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访谈真实人物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