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何能轻松拿下长江天险?(顶级士族庐江周家为啥站队袁术)

听说孙策要出征江东,沿途前来投奔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抵达历阳之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孙策知会吴郡都尉朱治,将自己的母亲从曲阿经历阳转移到后方的阜陵城(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

孙策取江东的另一大助力朱治也开始浮出水面。

朱治,字君理,丹杨人。

朱治也是孙坚的旧部之一,随孙坚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表为行都尉(随孙坚征伐,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

之后参加了洛阳大战,随孙坚大破董卓,被表行督军校尉(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从破董卓於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

孙坚死后,朱治也暂时依附袁术,但他发现袁术不立政务、品德,便劝孙策返回江东自立。

两人应该私下有商议,因为不久之后,朱治就走了太傅马日磾的路子,前往吴郡担任都尉,郡、县所设的都尉主要职责是缉盗、维护地方治安,类似于公安局长(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朱治在吴郡竭力保护孙氏家族成员,是孙家的真正嫡系(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於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

朱治和孙家的关系有多铁呢?

列举两个事例:

1、孙吴开国皇帝孙权就是朱治举为孝廉的。

2、朱治祖孙三代皆掌吴国军事重权,儿子朱然,孙子朱绩都上了最高武职:左大司马。

万事俱备之后,孙策率军于横江津渡江。

接下来的进攻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之前吴景一直无法突破的长江防线瞬间便土崩瓦解(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刘繇任命的长江防线守将樊能、于麋等丢弃了南岸重要据点牛渚矶,四散溃逃。

就算孙策善战,长江天险也不应该那么快就被攻破吧?

事实是这次渡江,真正的胜负手还是他的好兄弟:周瑜。

因为巧合的是就在孙策发起渡江战役前,周瑜也去往叔父,时任丹阳太守周尚处探亲(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孙策抵达历阳之后便去信周瑜告诉他自己的计划,后者接信后当即率兵前往与之会和(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周瑜本身没有官职,自然是没有兵权的,他带的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叔父周尚调拨的宛陵城守军。

孙策大喜,他知道顶级士族庐江周家已经做出了抉择。

庐江周氏为何不忠于朝廷,协助朝廷委任的扬州刺史刘繇,反而去帮袁术呢?

两点猜测

1、周家所在的庐江郡已经落入袁术手里。

2、表面投袁,实际更看好的却是孙策。

这也是之后袁术会遣从弟胤代尚为丹阳太守,而将周瑜与周尚召唤寿春的原因。

周家的临阵倒戈,完全左右了战局的走向。

刘繇军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长江防线,应对孙策可能发起的进攻,谁料周瑜竟然从后面偷袭了牛渚矶,如果不跑,就要被孙策和周瑜合围歼灭了。

孙策渡江之后,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再加上孙策本身强大的人格魅力,江东士人纷纷加入孙军(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长江据点丢失,丹阳郡郡治宛陵也叛变,刘繇在丹阳郡只剩下一座秣陵城了。

秣陵城在牛渚矶东北方向不到百里,孙策拿下牛渚矶后,紧接着便向秣陵城发起进攻。

守将笮融甫一交战便被孙策阵斩500多人,就此退入营中闭门不出,薛礼也被孙策击溃,弃城而逃。

正当孙策准备合围秣陵时,后方却出了状况,原本逃跑的樊能、于麋两人趁孙策攻打秣陵之际,回军攻打牛渚,试图重新夺回这个渡江据点。

牛渚如被拿下,孙策的粮道将被彻底截断。

孙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秣陵而回救牛渚,兵锋正盛的孙策再次打败樊能等,解了牛渚之围。

随后马不解鞍转身再攻秣陵,只要一鼓作气拿下秣陵,丹阳郡就将是孙策的地盘了!

孙策不愧小霸王的称号,渡江之后: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有朋友最近说每次看一点点让人欲罢不能,这个问题其实也想了很久,如果要继续保持之前每篇5、6千字的水准,说实话,真的很难做到。

毕竟咱们这个也是业余写作,不是专职的小编哈。

每篇都要写长文,估计得两三天才能更新一篇,估计有些朋友更是要哇哇大叫,这个心情我也理解,以前追小说的时候,作者稍微更新晚点,那个心情可是焦虑、瘙痒的很啊。

所以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字数缩减点,但是每篇也保持一个小主题,请大家理解下。

当然如果朋友们能多多转发,让咱们的粉丝书、阅读量上来,以后也像那些大V一样,接点广告,咱们也就可以正式考虑职业写作了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