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爆破”涉嫌多项违法犯罪!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已有应对措施


全文2437字,阅读约需2.5分钟


近日,
河南省新郑市一名刘姓历史老师
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
据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
刘老师在上网课时,
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
有捣乱者恶意威胁,
种种话语不堪入耳。

在网上,

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

被称之为“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

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

随后捣乱者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

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

恶意扰乱教学秩序。

“入侵者”被称为“爆破手”。


“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今后怎么办?



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已有应对措施



“网课爆破”已引起社交平台及网警们的关注。针对“网课爆破”,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已有相关应对措施。深圳网警曾在9月发声并转发《共同指南!在线课堂“防破”指南》。9月6日,腾讯会议称提供了多种会前、会中、会后的权限设置方式,以保障在线课堂安全性和老师的教学需要。

会前


腾讯会议提供了多种会前设置方式,保障在线课堂安全性,满足课堂、研讨会、答辩等多种场景的教学需求。


方式1:会议密码+等候室


在预定会议或使用个人会议号发起快速会议时,主持人可以设置会议密码、开启等候室,防止其他人误入课堂,并可按需关闭“允许成员在主持人进会前加入会议”。


设置路径:预定会议>开启会议密码,开启等候室


方式2:开启会议报名


对于封闭式研讨课程,除了设定密码与等候室,主持人也可在预定会议时,开启报名模式,将手机号、姓名设为必填项,并设置“发送验证码以验证手机是否真实”,通过审核后可入会,参会者昵称将显示其姓名,方便确认参会者的身份。


设置路径:预定会议>开启会议报名,设置报名问题


方式3:微信特邀会议


若您有班级或课程微信群,可考虑预定微信特邀会议,仅会议预定者邀请的好友或群成员可加入该会议,会议链接转发无效。


设置路径:预定会议,旁边箭头选择“特邀会议”>开启等候室>转发至微信群


会中


在会中,为了营造良好、有序的教学氛围,会议主持人(老师们)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管理学生共享屏幕/批注权限


主持人可按需设置共享屏幕权限为“全体成员可共享”或“仅主持人可共享”,并按需关闭“允许其他成员添加互动批注”,保证课堂演示的秩序。


设置路径:(会议中)共享屏幕右边箭头>设置共享权限;(开启共享后)互动批注右边箭头>关闭“允许允许其他成员添加互动批注”


会中防止外人误入


当所有的学生到位后,主持人可开启“锁定会议”,此时其他人不能再加入会议。若发现有误入会议的人,可将其“移出会议”,并可设置“不允许用户再次加入会议”。


设置路径:(会议中)安全>锁定会议,或移出成员


管理学生发言权限


为防止学生误开麦,打乱授课节奏,主持人可关闭“允许成员自我解除静音”,并开启“允许成员举手”,等到互动环节,再通过举手同学的发言申请,开麦交流。


设置路径:(会议中)管理成员>更多>关闭“允许成员自我解除静音”,开启“允许成员举手”>按需关闭“允许成员开启视频”


管理学生聊天权限


为了营造更专注的课堂氛围,老师们可选择设置成员聊天权限,关闭自由聊天,以减少“课堂悄悄话”,或仅允许公开聊天,以保留课堂提问。


设置路径:(会议中)聊天>设置聊天权限


按需管理其他协作权限


除以上操作,主持人还可按需选择设置参会成员修改昵称、发红包、上传文档、分享应用的权限,让课堂更有序。


设置路径:(会议中)安全>设置参会者权限;(会议中)管理成员>更多>关闭“允许发红包”


会后


若您在会中开启了云录制,可在会后设置云录制查看与下载权限,方便同学们复习的同时,也保护课件共享传播范围。


设置路径:官网>个人中心>会议录制>对某个录制文档设置分享、下载权限


举报


若您发现有其他人误入会议,干扰课堂秩序,可在会后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材料,携手共建绿色健康网络环境。


11月2日,针对“新郑三中老师上网课后去世”一事,网课平台“钉钉”客服回应媒体称,“已有相关人员进行核实,会积极配合警方协查。针对(陌生人进直播间)这种情况确有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通过设置‘仅主持人可邀请成员’,限制参会学生把会议号分享给陌生人。”




破坏教学秩序,侮辱老师人格,

很多人不禁要问:

“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如果学生把网络教室的账号密码分享出去,捣乱者通过账号密码进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不涉及违法犯罪。
“但进入网络教室后,在课堂上辱骂师生,则涉及名誉侵权。如果在网络课堂上播放音乐、捣乱、大吵大闹,影响正常网络教学秩序,则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涉及刑事犯罪。”赵占领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网络空间属于公共场所,在网络空间内起哄闹事,与刑法所讲的在公共场所内起哄闹事性质相同。

京都律师事务所翁小平表示,“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对老师进行侮辱、诽谤,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采取“网暴”行为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暴恐内容视频的,则可能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如果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网络课堂,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课堂密码,对弹屏进行控制等,则可能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翁小平说,参与者未满14周岁的,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自古以来,
尊师重道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悲剧敲响警钟,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形成合力,
加强学生尊师教育。
即使是在互联网空间
“尊师敬长,敬畏课堂”也应时时谨记!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法制日报、南通网警巡查执法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