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漆线雕手艺惊艳众人 三两漆泥在饮料瓶上塑造出中华龙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汪雪然 李硕琳 济南报道

近日,在饮料瓶身上开“画展”的视频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随着大家的关注和评论,越来越多“民间高手”也参与到这场“画展”中:水彩绘出千里江山图,刻刀浅雕出西方人物画像,掐丝珐琅做出神话九色鹿……其中,一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漆线雕中华龙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该视频的浏览量已达四百万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联系到这条中华龙的制作者钟女士,了解漆线雕——这门起源于闽南地区的非遗手艺。

1400年历史的非遗手艺 盛行时被俗称为“妆佛”

钟女士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上学期间,她就学习如何制作漆器。而漆线雕,正是漆器领域中的一门非遗工艺。“漆线雕起源于我们福建泉州,大概有1400年的历史。”钟女士向记者介绍,“以前一般做完佛像之后,会做一些佛身衣物的纹饰,就是用漆线雕把它做出来。这样能起到装饰佛像的作用,俗称就是‘妆佛’。”

而塑造成漆线雕的漆泥土,主要成分是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材料,这些原料经过反复锤击,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漆泥土团。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成浮凸的漆线雕图形。

钟女士的漆线雕作品之一,受访者供图

“漆线雕在闽南地区比较普遍。如果你看到这边的佛像身上有一些细细的花纹,而且上面还有闪闪亮亮的金箔,八成就是漆线雕。”钟女士补充道。

毕业后,出于对漆器以及漆线雕的热爱,钟女士选择跟随大学时教授她漆线雕的沈锦丽老师继续在漆器工作室“漆宝斋”学习了三年。这次的漆线雕视频能收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她也感到惊喜,“当时就刷到很多人在饮料瓶用各种工艺作画,我就想,我也刚好会一门非遗的手艺,虽然有段时间没碰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让更多人去认识漆线雕。”

瓶身上的龙是漆线雕必修课 三两漆泥2天制作完成

此次引起热议的中华龙作品,图源于受访者视频

至于为什么选择龙这个形象雕刻,钟女士也解释,当年学习漆线雕,第一个学习的作品就是龙。“因为这个形象它几乎囊括了漆线雕学习者所需要的全部技巧,对漆泥的揉捏搓、点艺以及加减法一类的手法。”继而,钟女士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学习这个龙,就像我们写作文,要先学会汉字一样。”

制作成饮料瓶上这一条龙,需要三两漆泥,用时大概需要2天。比较难的部分,是龙鳞和龙鼻。龙鳞是需要把漆泥搓成非常均匀的细线,放在一起,搓成麻花状的形象。万一这条细线不均匀,这部分就无法完成。“龙鼻的塑形是最难的。”钟女士回忆,笑着说道,“当年学塑龙鼻,反复练习,做了一整个桌子的龙鼻子。”

即使是学习了这些年,也教过很多学生这条龙如何制作,钟女士依然认为自己需要精进,可以做得更好,“没有人敢说对这条龙的制作已经了如指掌。虽然我的龙整体形状还行,但对大小的控制我还是欠火候。”

钟女士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的漆线雕作品,受访者供图

和很多非遗手艺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漆线雕面临缺少年轻传承人的状况。“和我一起学习漆线雕的同辈人,现在还继续在做的,就只有我。”钟女士有些无奈,“不是不喜欢,年轻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很难去支撑年轻人的经济需求。现在当地在做的都只有老师傅,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做这门手艺。”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显示,漆线雕技艺属于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为传统手工技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