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转文字:荣梓杉的成长独白



和大多数年少成名的童星相似,常伴荣梓杉左右的不仅有工作人员,还有始终陪伴他的母亲;不过和那些大多数并不能自己说了算的未成年小演员不同,荣梓杉的母亲始终对儿子的工作持有一种既全身心投入,又相对疏离的状态。和许多存在感过强的家长不同,荣梓杉的母亲在采访前悄悄退出化妆间,她对儿子当天的妆造不发表任何意见,荣梓杉转场换造型,她也只是原地等候;但是,当她远远听到工作人员评价荣梓杉“并没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后,下意识迎上前问,“是太诚实了吗?”


大部分成年人在进入社会这座最庞杂的学校后都曾被告诫,“成熟意味着不需要全说真话”,而眼前这个明年才会升入高二的少年,即便在演艺圈已经超过八年,却仍不情愿说哪怕是一句的场面话。不确定的问题他会多思考好几秒,最真实的想法他又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用最诚实的态度对待最真实的人世间,应该是荣梓杉在被戏剧折叠的层层人生中,找寻到的一种自洽方式。


回忆起第一次拍摄肯德基广告的场景,荣梓杉到现在还觉得很新奇,“因为它会动,而之前拍的那些照片,基本全程都是一个表情,要么微笑,要么摆酷。”如果说七岁时候拍平面广告只是家人为荣梓杉选择的一个兴趣爱好,那么之后,屏幕上这种动态化的表演,则让荣梓杉自己推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就像《大考》里头他饰演的吴家俊,当发现自己的爱好、天赋、学业及父母的期许可以通过美术联考来一并实现,他便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无论障碍千万,都将义无反顾。







这个第一次看到镜头就不会害怕的孩子,后来遇到了隐忍、怯懦的朱朝阳。“《隐秘的角落》是我初一时拍的,对朱朝阳的塑造一开始挺难。之前无论是《山河故人》还是《西小河的夏天》,我演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我可以找到我与他们的共性去体验,比如晓阳喜欢踢足球,我就会和剧组的人一起踢球,去寻找那种感觉。但朱朝阳很特殊,我周围没有过这样的人。我的方法是看许多类似的作品,有小说,有电影,尽可能去体会、模仿,在这个摸索过程中完成和角色的‘交流’。关键是首先让自己相信我是他,然后让导演相信他是我,这样观众才不会出戏。”


就在朱朝阳进入观众视野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荣梓杉也在疯狂地长个。镜头中的朱朝阳还是个小孩,而现实生活中的荣梓杉已经进入青春期。和所有同龄人一样,荣梓杉会觉得妈妈唠叨,会反感父母的“多虑”与保守,甚至会故意和他们唱反调。“但我们不会有‘隔夜仇’,绝大多数时候你说你的想法,我提我的意见,一架吵完过了两分钟就好了。”不开心的时候,让自己独处是能够令荣梓杉恢复平静的最佳方式。和豢养的仓鼠说说话,观察在房间里自由探索的龙猫,带着心爱的小狗去外面奔跑,对荣梓杉而言,都是属于一个人的珍贵时刻。







而渴望长大的荣梓杉,还有两年也将面临高考。拍戏之初,家人也有过疑虑,毕竟刚开始这不过是课余生活的一个兴趣,它是否值得这个小孩投入数倍于兴趣爱好的时间、精力,乃至被迫过上一种被围观的生活,甚至倾注自己的整个人生?“我喜欢演戏,”荣梓杉斩钉截铁地说,“我应该也是一名艺考生。”


“《大考》里头这些同学的经历,和我的未来还挺像的,这部剧让我提前感受到了高考的严酷。这个考试不仅对个人,甚至对整个家庭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使出吃奶的劲儿想拼命多考一些分数,我能想到它有多困难。我从小也害怕考试,现在回想的话,小学和初中学很多东西都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潜意识里努力做作业、考试考高分都是为了他们,但是当我上高中后,当我意识到我的未来和学习这件事越来越紧密,我就觉得学习确实是为了自己,和别人都没什么关系。至于艺考,即便身边人不支持,我也会坚持。家人的态度对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我想这不仅是我,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特征。”


为了兼顾学习,工作之外,不在学校的所有私人时间,荣梓杉几乎都在网课与补习中度过。这反而令他比小时候更喜欢学校。曾经有多少因为拍戏与校园的诸多不同而令荣梓杉感到好奇与激动,那现在就有多少因为校园生活的纯粹而令荣梓杉感到安心与难得。“其实因为出名,我很怕自己回到学校后会变成一个特殊个体,我会忐忑,会担心自己和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变得小心翼翼,但回去后我发现老师还是老师,同学还是同学,学生还是学生,我希望他们不把我当回事,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状态。”







渴望长大的荣梓杉说:“十年后,我最想看到的是,我仍然是一个演员。”他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所谓自由,第一,是可以在角色之间自由切换,“我不给自己设限,任何没有尝试过的角色我都想尝试,无论大小角色我希望都能hold住。”第二,希望演员这个职业不会对自己的私人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我很想演一个父亲,因为演了太多儿子,就想换位感受一下。”而关于合作过的父亲们,他们有的像师长,有的像朋友,都给予了荣梓杉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传递给我更多的,是正直与善良。演戏如同做人,做好人,演好戏,实践大于空想。”


而距离成年两步之遥的荣梓杉,虽然已经演过两个成年角色,仍旧期待真正成年的时刻。“我期待长大,因为长大后会有更多不设限的尝试,我妈妈也会更放手一点。”喜欢新奇感的荣梓杉,同时期待能拍武侠剧,“因为和现在的生活反差很大,可以说完全不沾边,更主要是因为没有尝试过。”爱阅读的荣梓杉看过所有的金庸小说,他说最想演段誉,“可能年龄比较接近吧,我也喜欢乔峰,但我现在hold不住,演不了啊。”


荣梓杉特别喜欢饰演“小丑”的杰昆·菲尼克斯,这位游走于众多边缘个性人物角色之间的奥斯卡影帝,有着悲惨的身世、跌宕的演艺经历,从业三十年,杰昆为每一个角色都注入具有穿透力的真实感。这无疑让还在试图去触摸真正“表演”的荣梓杉心生向往。


“至少还需要积累10—20年吧,我才能尝试挑战一个目前不可企及的角色。就拿乔峰来说,他饱经风霜,身受各种命运的拉扯,但仍然坚持家国大义,这样一个现在看来不可能去完成的角色,目前只能存在于我的想象中。我也不介意反串,拍戏主要还是因为可以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期待自己真正成年后饰演的第一个成年角色。”









“我还是一个演艺界的新人,虽然拍了八年戏,但我年龄还比较小。我喜欢拍戏,喜欢在不一样的角色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也乐意带领观众和我一道感知这些完全不同的人生。我尊重演员这个职业,因为许多人生道理、科学知识、自然历史依靠作品、依靠演员去传递。我很喜欢《理想照耀中国》这种类型的作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铭记历史,这就是文艺的现实意义。”


荣梓杉期待长大的那一刻,而我们也在期待着他的成人礼,以及他为我们带来的更多作品和角色。就像成长的路上,我们留下的那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再回头看时,那些欢笑和忧伤其实都是珍贵的记忆,而那些作品和角色,也会慢慢印在观众的心中,成为这个少年带给的我们最真挚的陪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