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被子、踢正步,解放军的这些传统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军队的军容军貌军风建设工作中,踢正步叠豆腐块被子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前者在阅兵中体现,后者出现在日常内务中。那么,这两项让国内外都惊叹的军队传统,是谁发明的?或者是从哪里沿袭来的?

踢正步的起源

解放军的正步其实起源于西欧的普鲁士王国,普鲁士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起初是波兰-立陶宛公国的封臣,后发展壮大,成为席卷欧洲的强悍国家。

普鲁士全民皆兵,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军队”,就连国王都是一个“大号的士兵”。普鲁士非常注重军队建设,其军管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很多国家,最显著的就是德国。

机缘巧合下,普鲁士正步踢传到了东方的中国和苏联,经过改良后,演变为自己的步伐。

袁世凯的新军是第一批学习正步的军队,当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期间,聘德国顾问来培训军队,普鲁士正步因此在国内普及。

新军作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它的很多传统直接影响到后来成立的黄埔军校、红军。黄埔学员在培训期间,很多都照搬了小站练兵的经验,也将正步踢学了过去。

随着国内局势的演变,大量黄埔军校学员进入红军,担负起革命根据地培养战士的任务。正步踢,第一次出现在我国军队。

抗战和解放战争结束后,军容军貌迎来大改革。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对我军各方各面都影响深远,毛主席随之提出独立自主的建军方针,要脱离苏化。

早期高抬腿的正步踢,被改为更适合中国人骨架,视觉效果更好的小抬腿正步踢,并加入了摆臂动作。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解放军正步踢。

现在,被改良后的解放军正步踢,同样影响了很多他国军队。比如坦桑尼亚、卡塔尔等国。

叠被子传统

解放军的叠被子传统,同样沿袭于新军小站练兵的德国顾问。

近代的欧洲军队,为行军打仗方便,有携辎出征的传统,毛毯像春卷一样裹起来背在背后。

我军效仿后,也将棉花被子折叠成方方正正的很小体积背着行军。后来井冈山推出的《暂行内务条令》中,也规定了叠被子的标准。

这项传统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传承了近百年时间。

现如今,叠“豆腐块”被子于正面交战并无直接关联,却是军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起到磨炼心性的作用。而且内务做得好,也有利于军营的清洁,减少疾病爆发的风险。

除了解放军,还有很多军队有叠被子传统,比如朝鲜军人,把被子叠成奇怪的S形:

欧美军队习惯盖毛毯,虽然没有叠被子的传统,但床铺整理标准十分严格,甚至要用尺子丈量。

但论整体美观程度,还是我军的“豆腐块”被子占优,也获得了不少别国军队的高度赞扬。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