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奔驰3.14失控”门,潮州特斯拉事故中后台数据参考价值成疑

过了那么多天,潮州特斯拉事故依旧吵得沸沸扬扬。其实也奇怪,在智能辅助驾驶之前,历史悠久的燃油车,从未见过误踩油门狂奔2.6公里也无法停下的案例!

现在的网上无非就两种论调,其一,车辆故障导致的失控;其二,车主操作不当引起的失控。因为事故已造成2死3伤,特斯拉官方和事故车主,双方都已经无路可退了。在这件事的博弈当中,车主如果输了,那就是交通肇事罪(最新交通肇事罪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死亡 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面临的将是牢狱之灾,以及背负刑事案件后对家人和后代的影响。如果特斯拉输了……那是它的事,跟小市民无关。

两种论调,在网上展开剧烈交锋。目前的证据,其实对车主很不利。特斯拉官方有后台记录的数据,而车主,除了事发路段的监控,什么都没能提供。但从车主方的发言和事发当天及事发前几天车主到店停车时的监控来看,逻辑上分析,车主误操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但逻辑在所谓的官方数据面前,往往显得既苍白又无力。但是,官方的数据和检测报告,真的可靠吗?回顾一下几年前的“奔驰3.14失控事件”,也许,大家对官方的数据和检测就会有新的看法。

央视调查和央视的《法治在线》曾做过详细报道,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2018年3月14日晚上,车主薛先生开着刚买一个来月的奔驰车从河南开往四川,在高速公路上启动奔驰车的定速巡航后,刹车失灵,定速巡航的功能解除不了。经过自行尝试后仍无济于事,随后车主选择报警求助,在警方的协助下,车主高速通过收费站,以120公里/小时在高速路疾驰1个多小时之后,最終通过开关车门的方式才把车速降下来。栏目组还为观众展示了部分车主报警录音,交警协调经过,飞速惊险穿过收费站的监控画面等。更值得关注的是,事发后两个多月左右,奔驰公司及第三方车辆鉴定中心的两份鉴定报道均显示,薛先生当时的车辆制动系统正常,无故障,巡航系统工作正常。换而言之,失控奔驰当时没任何故障,纯粹不是车的问题!

我们可以相信奔驰公司和第三方机构的鉴定报告是没有作假的。但是,一个发现车辆停不下来,都知道打电话给奔驰客服,都知道打电话给警察求救的车主,竟然不知道踩刹车,拿自己的生命在高速路开车疾驰一个多小时,怎么可能!怎么会有这种可能?

在各方均没有造假的前提下,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那就是当时出现的不是机械故障,而是软件故障,因为最后车辆恢复正常了,车机程序在运转之后继续正常读写,覆盖了既往数据,甚至可能只是命令传入途径受到外界干扰,定速巡航程序正常执行了受干扰后的命令而已。

就如同手机的程序闪退之后,你再次登录,依旧正常运转;又比如手机卡死重启后,照常运作,过一段时间去检测,能检出来当时有闪退或者卡死重启吗?从这个角度上思考。假如特斯拉当时车机异常出现死机的情况,它还能正常向后台传输数据吗?这个时候传输到后台的数据,对此次失控事故的鉴定,还有参考价值吗?

事已至此,事故是谁的责任,是最应该值得关注的地方吗?往更深层次看,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经随处可见,可以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智能手机,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有几个人没碰到过闪退、卡顿,甚至自动关机重启的事情?人工智能出点小故障,其实无伤大雅,谁不犯点小错误呢?但并不是每一个时候,人工智能的失误,都可以轻描淡写。

象棋机器人伤人报道

象棋机器人夹上孩子手指


我们可以即兴编一个故事:有一天,一辆具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机车,突然就失控了,不明原因,没任何前兆。这个时候,车主通过操控车内的机械按钮直接切断所有智能驾驶,完全接管机车,挂空挡,滑行,刹车,靠边,停好车,机械手刹,P档,通知事故组,等待救援。万幸,因车主及时接管机车,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当电影上出现人工智能消灭人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忧虑,生怕未来会发生这种事情。可是当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多数人却在为到底是个人还是品牌方的责任而喋喋不休。愤怒的情绪总是容易蒙蔽人的双眼。这和哪个品牌有关吗?这和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有关吗?谁能保证,下一次事故,就不是智能辅助驾驶的故障造成呢?无论此次事故是谁造成的,所有车企,都应该把认识到,把人工智能放入辅助驾驶的时候,没有在驾驶位添加一个可以让车主便捷全权接管机动车的机械按键,那就是车企对广大车主的不负责任。这句话在此不接受任何反驳!为车主的安全着想,为车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及体验,才是车企的生存之道!

都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实所有事物都是。用得好了,造福人类;用得不好,会为人类带来灾难。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更应该完善人工智能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备案。纵而无制,反噬其主。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平衡,如果要利用它,就必须掌控那个平衡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