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新乡医学院)顺利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实习生 裴元浩 通讯员 刘红 刘天庆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1月13日至20日,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新乡医学院)举办了四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会议邀请了4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辅导讲学,旨在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逻辑脉络,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

集体备课会第一讲,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卢黎歌教授主讲。卢黎歌以《读懂“定位图” 吃透“施工图”——认真学习准确理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央出台的系列相关文件,从怎样读懂“定位图”、如何吃透“施工图”、撸起袖子大干以实现宏伟蓝图三个方面进行精彩讲解,重点解读了“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下功夫”“三个深刻”“九个深刻领会”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集体备课会第二讲,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讲。张志丹以《新时代意识形态创新的成功密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从以“两个坚持”的掌舵领航为根本前提、以“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为实质关键、以“两个革命”的实际效果为基本依托这三个层面揭示了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创新的成功密码。通过对“为什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新时代坚持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如何坚持党对理论创新的领导”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创新的指导地位”这四个问题的解答,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创新的基本路径。

集体备课会第三讲,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主讲。刘吕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解读及科研选题探寻》为题,围绕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三个方面深入阐释。

她指出,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它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她指出,这集中彰显了党的政治品格、科学回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逻辑,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经受重大考验、赢得历史主动的有力保证。

集体备课会第四讲,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教授主讲。刘教授以《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为题,从以学理研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向教学内容转化、以课程矩阵建设提升理论成果课程化水平、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总抓手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内容为王,避免陷入“方法论的陷阱”。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自觉,夯实学理基础,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内容与方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针对理论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的问题,他强调要积极推进课程群建设,通过打造“1+5+N”的课程矩阵实现多维、多面的有机融入。他指出,“大思政课”是提升育人效果的必要途径,既要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也要从强化实践育人、丰富优质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拓深,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本次集体备课会,四场主题报告高屋建瓴、精准透彻、贴近现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方向,为名师工作室实干践行、精准落地提供了思路。今后,各位教师将在学深悟透上持续发力,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理性之光启智润心,以生动语言沟通心灵,彰显新时代思政课的活力与魅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