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统战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成果显成效

“我在镇上的帮扶车间就近上班,不仅上下班方便,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美好。”11月22日,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旱田村委六地角村脱贫户栗庆兰高兴说。

这是浦北县统战部门引导符庆祖等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服饰加工行业增加脱贫户收入、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成果取得显著效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浦北县委统战部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三合镇新村村、北通镇那新村、龙门镇林塘村等 78个脱贫村结对帮扶,建立“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推动多业态发展,推进农旅融合、农养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产业振兴、就业增收、文旅消费,形成村企合作联建共赢新局面,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找准联建契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狠抓浦北陈皮、红椎菌、官垌鱼、大红八角等产业振兴,找准企业和农村供需契合点,积极对接摸排确定联建企业30户。通过“企业+村+基地+农户”模式,将企业资源和优势与龙门镇林塘村、官垌镇垌口村、六硍镇新华等村级发展有效结合,实现村企共建全覆盖。努力把企业、村集体、农户镶嵌到产业项目上。目前全县打造示范项目21个,实现了以点带面共促发展良好局面。

打造橄榄产业,实现联建促共赢。“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广西北部湾珠乡橄榄食品有限公司、三合镇萃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积极与三合镇新村村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加工生产基地,自主发展橄榄加工项目,打造成浦北县越州橄榄示范区,把橄榄加工作为“一村一品”产业,年加工黄榄1万多斤,开发了橄榄月饼、传统月饼、橄榄果醋饮料、百香果汁饮料、橄榄果菜、糕点年货等系列产品推动食品产业向健康、标准、品牌化发展。带动1270多农户种植、制作、加工橄榄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达2000多元,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化村企合作,夯实增收根基。在北通镇石祖禅茶园基础上,浦北统战部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整合财政衔接资金1000万元继续打造帮扶产业培训基地,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非公经济人士提升发展能力;引导符庆祖等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服饰加工行业,吸纳10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创新县域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引导40个村整合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000万元,与龙头企业合作,做强粮油加工仓储一体化、食品供应等优质产业项目,夯实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根基。

培育乡土人才,创业就业稳增长。县委统战部多方引导深度挖掘叶忠胜等乡土人才,撬动环保、生态、富硒等优势资源变群众持续增收财源。如叶忠胜返乡创业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叶忠胜依托五皇山资源优势,成立了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林中茶特色产业,让附近的村民就近就业。叶忠胜荣在获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表彰为“广西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后,继续围绕建设旅游扶贫产业示范点的思路,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起了“茶旅联姻”的茶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新格局,成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广西森林康养基地、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五星级)等殊荣,带动龙门、大成、白石水、张黄等周边乡镇2万多名群众“脑袋富起来、眼界宽起来、腰包鼓起来”。(通讯员 马启崇 周锦玲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