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历史剧,把《天下长河》和《大明王朝1566》放一起,高下立判


近几年,历史剧一直不被看好,要么打着历史的外衣谈恋爱,要么把历史篡改得没边没沿,拿观众当猴耍。


然而近期播出的《天下长河》,却让不少观众为之一振,剧情设置并非人设讨喜的爽剧,也不是又甜又虐的颜剧,却连续拿了13天的收视第一,播放量冲破8亿,豆瓣评分也高达8. 2。


可以说,这部剧终于给历史剧正了名,就算不谈恋爱,也能拍好历史剧。


这部剧的播出,不禁让人想起十几年前的一部封神之作,堪称历史剧的天花板——《大明王朝1566》。



该剧在豆瓣被20万人打出9.7的高分,不少网友每年都要刷一遍,怎么都看不厌。


明明是历史权谋剧,没有小鲜肉,甚至没有滤镜,为什么被观众如此喜欢?而《天下长河》与它比起来,究竟又差在哪了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01.剧情主线


如果把两部剧比作踏上仕途的男子,《大明王朝1566》像一个磕磕绊绊、命运多舛的学子,前期无人问津,最后一朝登顶,扬眉吐气。


最初在湖南卫视播出几集后,收视率惨淡,拉胯的数据惨不忍睹,直接被关入小黑屋。这一关就是10年,直到网络播出平台崛起,优酷看准该剧的潜力,买下版权,不曾想一经播出直接封神。


不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引起热议,还一度被称作是历史权谋的巅峰。


对比之下,《天下长河》则是被众人从小就看好的学霸,还未播出期待值就被拉满,一路发挥稳定,如今风头正劲。


两部影视作品,一个是以嘉靖与海瑞的故事为主线,一个则是以康熙与靳辅为主线。



两个故事,都是从天灾说起,引向一个现实的问题:人祸。


《大明王朝》的天灾是盼不来的雪。一开篇,就是一条人命。


寒冬腊月的紫禁城,多日无雪。一个被褪去官袍的官员,被宦官活活打死在午门之外。



死的这人便是观星看象的小主管周云逸,因为谏言说了实话遭受杖刑,奈何“杖责”被人为地加大力度,成了“杖毙”。


人凉了无人问津,雪悄悄落了满地。


雪作为贯穿全局的隐喻第一次亮相,大雪片子漫天纷飞,不像瑞雪,倒像给逝者亡魂披上的丧服。



而心机深沉的嘉靖帝,面对这动荡的朝局,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表面上他一心修仙,不问世事,实则暗中观察每个人的动向。


剧中的另一主角海瑞却是个愣头青,独立在官僚体系之外,勇于直言,毫不惜命。急了连清流和皇帝一起骂,大有“连锅端”的架势。这个“无欲无求”的怪人,也引来了无尽的风波。



结局依然是一场雪,嘉靖阖了眼永享安宁,海瑞走出牢狱,等待他和这个王朝的,是如履薄冰的前路


剧情被一场场大雪不着痕迹的贯穿,让人物形象饱满鲜活。


再看《天下长河》的天灾,则是搞不定的水。一上来,就是黄河水患滚滚而来。


扛旗的靳辅和自称河伯的陈湟组队冲锋在前,康熙在背后排除万难疯狂力挺。一轮又一轮的洪水席卷而来,可背后却是数不尽的硝烟战场。



同样是天灾引发的故事,一个是盼不来的雪,一个是堵不住的水。


在由人构建的国家里,天灾从来没那么简单。它们是贪婪的欲,是观念的愚,用《大明王朝1566》里钦天监长官周云逸的话说,就是“天怒人怨”。



两部历史剧同样是讲励精图治,以皇帝和臣子的故事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到太平之下的艰难。


纵使决断者下定决心,前行者豁命推进,也不得不放缓脚步,因为正是这些无形却凶狠的猛兽,形成巨大的阻力,让人负重前行,用一生甚至一个朝代消灾解难。


把严肃的题材拍得好看绝非易事,尤其是历史剧,稍不小心骂声就奔腾而来,《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堪称“编剧大神”,火遍大江南北的《北平无战事》、《李卫当官》、《雍正王朝》都是他的大作,各个口碑爆棚,获奖无数。


《天下长河》的编剧兼导演张挺也同样不容小觑,曾经热播的《花木兰》、《大明风华》、《海上梦府》,以及刚播出就口碑爆棚的《风吹半夏》,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好的编剧就像底牌,为全剧的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再好的故事,也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才能让角色活起来。选角就成了重头戏,优秀的导演就像足球场边的教练,排兵布阵直接注定口碑走势。


02.选角经历


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剧,长久留在观众心里的,往往是鲜活又独特的角色。而在选角方面,《大明王朝1566》可谓一波三折。


其中,皇帝嘉靖由陈宝国饰演,他把一个多疑、自负的“道士皇帝”演得入木三分,这部剧成了他的巅峰之作。


其实导演张黎最初找到陈宝国时,想让他演海瑞,他也有意出演。那时候他刚演了《汉武大帝》,找他的角色几乎是一水儿的皇帝。


然而看到剧本后,他被这个不一样的皇帝打动,主动请缨饰演嘉靖帝。



因此,海瑞这个重要的角色被空了出来,直到开播前12天,导演才邀请到了黄志忠。当时的黄志忠身体壮实,为了演出海瑞清瘦的特质,特意在12天内减了19斤。



如今老戏骨黄志忠,在《天下长河》中再次堪当大任,饰演誓死治理黄河水患的靳辅。



这次他一如既往地拼,有一场洪水的桥段,剧组做了个45度的滑道,用铲车把水托起,水流顺滑道反弹,滔天巨浪直冲到人身上。


现场拍摄时,水浪一下就把他掀起后甩出老远,导致他旧伤复发,然而为了剧组的进度,他一直忍痛坚持,还淡淡地说:“没什么好矫情的”。


《天下长河》的选角与其他戏不同的是,不光衡量演技,还参考画像,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人物。


可是画像并非三维动图,简单的线条勾勒,随便化化妆都能摆拍出七八分像,这也被不少网友吐槽为刻意制造噱头,其实剧组这样做目的,不是追求一毛一样,而是力求神似。


就拿高士奇来说,他的画像特点是颧骨高,这样的人气性不大好惹,头脑灵光鬼点子多。



而看起来憨憨的徐乾坤,从画像能看得出眼角耷拉,长了个哭包脸。


他家里的兄弟一水儿的状元,自己却在39岁时才中探花,虽然得了功名,但在家人面前就是个芝麻,因此他的行为举止不会是张扬活泼的,而是前怕狼后怕虎,早年更是心机内敛。



被网友诟病最多的是剧中的女性角色。


剧中饰演康熙母亲的刘一莹,看起来不乏少女感,说是姐弟也不为过。其实这并非选角失败,而是她饰演的角色,本就脑阔有问题,一直以为自己是小女孩,天天吵着要回家,心智卡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里。


而演靳辅老婆的刘一含,一出场同样引发热议,颜值太高,年龄太小,额间没白发,脸上没皱纹,手指嫩如葱,这合适吗?



尽管从年龄上看这样的人设,与历史并不违和,毕竟清朝女子平均在15岁结婚。但饰演靳辅儿子的李昕哲27岁,与35岁的刘一含站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母子。



尤其是三人同框时,更像是小两口听父亲训斥。特意显示老夫少妻可以理解,用化妆呈现反差也说得过去,但两代人年龄差距过小,很难让观众完全接受。


一部剧的选角很难天随人愿,成熟的观众们从不在单一层面定义一部剧的优劣。那在演技和细节处理上,两部剧的表现如何呢?


03.演员表现


《大明王朝1566》里,陈宝国作为皇帝专业户,把一个自恋幽深、喜怒无常、可嗲可凶的“仙皇”拿捏得恰到好处。


为了演出一个城府极深的帝王,他把帝王心术揉在表情和台词里,一嗔一怒都在透露着讯息。


今天不爽,疑心长在脸上。



今儿高兴,就让人给大人们都装扮上田园风,就爱看老东西无奈的样子。



听奏报时,背过身狡黠一笑,不只是为内容。



给官员赋能时,一点都不假大空,就爱踢直球。



只要老子开心,天地任我舞,四海凭我浪。



当得知鄢懋清收盐税,为严党贪了200多万,自己亏大了时,抬头纹都气飞了。


陈宝国饰演的嘉庆帝,生动有张力,把人物塑造得立体饱满,这个角色贯穿全剧,演技扛得住推敲,可谓功不可没。



不仅主角饰演的惟妙惟肖,配角也不落下风。王劲松饰演太监杨金水权势滔天、八面玲珑,看过这部剧的人,对他满脸扎针的名场面一定过目难忘。



这场戏并非特效,为了追求效果真实,剧组找来医生,往他的脸上扎了40多根银针,排异反应让整个脸都肿了。


剧组公认王劲松是演员中最遭罪的一个,还有一场寒冬天拍测试是否真疯的戏,一桶桶刺骨的凉水从头浇下,活活被浇了12桶。



该剧播出后,王劲松被称为“30年第一太监”,话虽难听却满含盛赞。


这部剧中全组上下都是大牌,却没一个耍大牌。


编剧刘和平说:“没有人带剧本来现场,都已把词背熟,来了就是飙戏。收工后也没有人去喝酒,都在房间里做功课。”就连倪大红、祝希娟、王庆祥、倪妮、赵立新等人,甭管戏份多少,一个个都把赤诚之心全交给了荧屏。



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各个是戏精,是演员的教科书。


反观《天下长河》,一开播,口碑便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尤其罗晋饰演的年轻版康熙,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有人抨击说40多岁的罗晋演20出头的康熙,演不出少年感,帝王气不足,台词有气无力气,和陈道明没法比。


也有的人为他正名,说他眼神清澈有力量感,一点都不油腻,把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演活了。



其实罗晋的表现,但凡拉胯一点,都会被配角凭实力碾压。他虽不及炉火纯青的老戏骨们,表现也可圈可点。


他的扮相符合历史形象,23岁的康熙此时羽翼未丰,暗蓄力量。



他的渴望是贴在寝宫墙上的3个小目标,面对算盘打得噼啪响、戏精附体、猴精化身的大臣们,他表面隐忍,内心却如明镜。


当听到平定三番的消息时,他一边小跑,一边大喊:“16岁以上的宫女全部放出宫去嫁人,顺天府的犯人全部放掉,京城60岁以上的老人都赏半斤肉。”眼神里是掩不住的狂喜和坚定。



罗晋的整体表现,在戏骨扎堆的《天下长河》里是过关的,但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公磊和梁冠华,他们不仅把对手戏演得流畅松弛,还喜感十足。


在殿内人五人六,马屁拍的震天响,一出门就凑一起唧唧咕,接地气的口语,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



还有令人恨得牙痒的于振甲、双商逆天的高世奇,一个个小角色,被好演员硬生生地演活了 。



选角过关、演员给力,服化道也逃不过观众雪亮的眼睛,《天下长河》在这方面的表现值得一提。


04.服化道配置


《天下长河》片头的图画,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清代黄河图》,这图用鸟瞰绘制技法,用工笔重彩描绘了黄河两岸的自然人文景观。


康熙在剧中多次展开长卷仔细端详,画面与此图一模一样。



在一线打野的靳辅,和众人守着河道进行勘测,一边对着迷宫一样的木制测量仪器,一边等着陈潢的实测,确定准确位置。



这样传统的测量仪,与宋代《武经总要·水攻》里的水平仪相似,费事费力却是当时最为准确的测量技术。



就连大臣们的顶戴花翎,也相当考究。就拿顶珠来说,一品是红宝石,二品是珊瑚,五品是水晶,七品是素金。剧中明相、高士奇、于振甲等官员的装扮就可见一斑。不仅如此,补服式样、朝带、朝珠也都严格按标准来。



反观《大明王朝1566》,服化道上确实略显粗糙了,甚至有网友认为:如果不是服化道,这部剧能得满分。然而瑕不掩瑜,服化道的瑕疵也掩盖不了这部剧的光环。



如今,随着审美水准不断提升,本该为剧中增色的特效,却越来越让人不忍直视。


譬如《天下长河》第一集中,不少观众就被剧中特效雷到了,说5毛钱特效一点都不为过。核心的黄河水患,想体现如黄龙凶猛,画面假得不能更明显了,感受一下:


两人在岸边商讨对策时,画面是这样的:



风和日丽,朗朗乾坤时,康熙站在船头,脚下是淘气小波浪,头顶是蓝蓝的天。



上一秒河水是大地色,下一秒就是米浆色。



反观《大明王朝1566》,同样表现水患,天色昏暗,水流湍急,抗灾的人那是真往河里扎。



众人扛沙袋的桥段,也和背景毫不违和。



唯美和科技固然必要,但若呈现的效果失真,就适得其反了。对于灾情共生的叙事场面,比起巨浪滔天的震撼感,观众更想看到激流勇进的真实感。


如今再看《大明王朝1566》,这仍旧是一部毫不过时的剧,虽然有些网友说看一遍没搞懂,但越是有深度的剧,越禁得起推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但《天下长河》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也有自己的亮点所在。想重温经典的就选前者百转千回,看腻了古装商业剧,想看当代主流历史剧的创新与用心的,不妨看看后者。



《天下长河》虽不够完美,但相信成熟的观众会持有更多宽容之心,给予优秀的影视创作者们,更多肯定和进步的空间。



因为他们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对奋斗过的人们心存悲悯,也唤起我们对受难同胞的深切同情。


苦难不会停止,但有绝境就会有重生。正如风雪再大,也不会阻止春天的到来,总有孤勇者握紧拳头,迂腐者悔过觉醒,这些就是乌云裂缝里透出的缕缕微光。


——END——

【文|天晴】

【编辑|好姑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