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到底低估了没有?(2022年底估值结果)

格力电器,曾经无可争议的核心资产,从没有像这两年一样饱受争议,以至于格力在这两年来有着很高的学习价值——记住我说的是学习的价值,现在我研究格力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反思和复盘。格力到底掉入价值陷阱没有?格力到底值多少钱?格力的护城河是什么?受到侵蚀了吗?这两年的格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是各派人士各执一词。

1,复盘第一次估值,用传统的现金流贴现法

我对格力的第一次正式估值是2021年7月(详见我的文章《修正后的格力电器估值(2021年7月估值)》,此前我算出来的格力的内含股价是51-53元,彼时股价是51.86元,我谓之“公允”。

后来我对模型做了修正,下调了盈利预测,合理价格差不多是45-48元:

不管怎么修正,数量级没有太大变化,合理的PE大约12倍左右。注意表格右上角,12.5%的贴现率,并假设格力未来永续“衰退”-1.5%,股价都值44块钱。彼时如果考虑20%的安全边际,则建仓价35元。

为了观察格力的情况,我在雪球做了个虚拟盘,40块钱建的仓(毕竟彼时算出来最差也值44),不过着实有点打脸。这是个虚拟盘,建仓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和验证,然而鉴于格力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我并没有实际建仓。

2,复盘第二次估值,0增长假设

2021年底,整整1年前,我又写了《格力电器的全新估值方法(附估值计算结果)》,该方法源自格林沃尔德写的《价值投资》一书,将价值区分为3类。

具体不再赘述,可以点击上面看我之前的文章。总之结果就是,算出来的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EPV)=52元,如果再保守一点,以2020年的数据,格力最差的年份来算,也值30元。彼时,格力股价约38元。

3,最保守的估值:重置成本价值

然而我发出这篇文章之后,依然有人跳出来逼逼,什么格力不行了,格力衰退了,你假设格力0增长,想过负增长没有?从长期来看,空调保持存量还是大概率的,现有的空调要更换,未来市场大概率保持稳态,你从长期来说做一个0增长假设是可以的(记住我一直强调长期)。但我也承认,空调市场向上空间不大,向下的概率不小,且格力的护城河之一——经销体系——也在互联网时代遭到弱化。

那么格力的价值底限到底在哪里?格力会破产吗?大概率不会,所以用清算价值来算是不合理的,可以用重置成本价值,也就是如果竞争对手要再造一个格力,他要花多少钱?

此时的估值不再考虑格力的现金流创造能力,而是纯粹基于资产负债表,评估其资产的重置成本价值。我依然坚持一个大前提: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肯定还在,只是可能在弱化,即下图2的部分还在,只是变多变少的问题。重置成本价值是其底限,是下图1的部分,如果我算出1的部分,那么格力的盈利能力不管强弱,只要还在,那么迟早能够实现价值回归。

(1)流动资产部分

以下都基于2022三季报的资产负债表。

比较难以调整的是存货,2021年存货周转天数89天,而美的大概是52天,也就是格力多备了42%的存货,一家新开张的公司如果备了这么多货,估计其中的42%要“清仓大甩卖”才能卖掉。所以405.47亿元的存货里,有58%(235.17亿元)按原值计算,再考虑5%的跌价,算作223.41亿元;剩下多余的存货,半价清仓应该还是有人会要的,所以打半价只剩85.15亿元。综上,存货的重置成本合计为308.56亿元。

对流动资产的调整不是非常重要,毕竟都是流动资产,过不了多久,账面价值和重置成本之间的差距就会弥合。关键在于非流动资产的测算。

(2)非流动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21年报披露的明细如下,2022Q3明细未知。假设还持有闻泰、三安,那么2022年9月30日至今,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是微涨的。但是不知道Q3的明细,这部分就保持原样了。

同理也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这两个科目实际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很大,但占比不高且缺乏明细数据,因此姑且都以账面价值来计算。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空调的生产比较标准化,设备等并不难获得,所以我假设一家新公司可以用7折的成本买到质量差不多的二手设备。

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假设专利这些都是虚的,但土地使用权是必须花钱的,毕竟土地是国家财产,任何公司都要为此付出成本,你无法0成本获得。所以我只保留了2021年的土地使用权价值94.28亿元,其他都视为0。至于其他的“无形的资产”如商誉、使用权资产等,都视为0。

递延所得税资产:按8%贴现率计算现值。

(3)调整后的净资产

假设负债一个子儿都跑不掉,都要如实归还,那么调整后的净资产为653.3亿元(归母),低于账面价值957.13亿元。

那么,一家新公司只要有653.3亿元,就能再造一家格力了吗?当然不是。格力有常年积累的品牌以及经销商渠道,这是格力的竞争优势所在。如果只是一家卖大路货的公司,也没必要让我花时间写文章。

品牌的打造和经销商关系的建设,表现在持续不断的销售费用的投入上。最近5年,格力的平均销售费用是156.99亿元。鉴于在成熟市场建设品牌、渠道需要花更多成本,因此没有个5年时间,没有每年180亿元的投入,恐怕搞不定,因此180*5=900亿元,即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特许经营权成本。

这么算来,格力的重置成本价值=653.3+900=1553.3亿元,对应每股价值27.58元。即是说,再差再差的情况下,目前格力(凑个整)28元就是底。市场的表现也确实如此。

此前也算过盈利能力价值,以数据很差的2020年为基准来计算,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约30元,也就是28-30元应该就是格力的底部了。

4,一点复盘和教训

当前市场对于格力的估值(32元),正好接近其重置成本价值(28-30元),这让我惊叹市场的精妙。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总是有效的,投资者一定要敬畏市场,在自己的认知与市场出现偏差时,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错了。

从一定程度来说,“烟蒂股”比其他公司要更难分析,因为一不小心就掉入价值陷阱。用DCF测算格力,肯定会掉入价值陷阱,12倍的格力并不便宜,现在是6-7倍,从盈利能力价值(EPV)和重置成本法来看,或许市场真的认为,格力就是6-7倍的价值。

定性和定量分析,应该互相结合和互相验证,如果定性地判断空调行业已经饱和,2017年以后即进入衰退期,那么简单地以DCF模型,拍脑袋假设一个成长率,就是错误的。如果能看出格力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弱化,格力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从而在电商、新零售上表现不佳,那么即使计算EPV,也要以保守的态度去做,甚至给予安全边际。

我在测算腾讯的时候(《估值实操:200元的腾讯,到底低估了吗?》),我知道腾讯肯定还能成长,新产品、新业务总能给我们惊喜,我只是不知道腾讯能涨多少,无法预测,于是给予0增长假设,一旦腾讯增长,那么增长的部分就是我的安全边际,是惊喜,果然,腾讯这个月来给我非常多的惊喜,今年过年关果然还得靠Pony。

然而格力则是,成长带来的惊喜是不那么肯定的,大家都在担心它会衰退,此时还指望0增长带来bonus,就不对了。我用2020年的数据保守估算格力的EPV是30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这也反过来说明:市场认为格力接下来就这样了。

如果你不信任格力,在重置成本之外还要再考虑安全边际,假设打8折,可能最好还是等到25元左右再说,这意味着1.5倍的PB。如果你觉得格力没那么差,EPV是存在的,重置成本价值就是底部,那么28-30元也可考虑,当市场承认格力的EPV,涨到我之前说的45-50元的时候,这个差额则是你的安全边际。

那么,格力还会不会涨呢?不知道,这也是“烟蒂股”的问题,巴菲特也说你只能知道当下是便宜的,至于什么时候涨,交给时间。格力的分红是很大的,即使28的底永远不涨,但如果拿住,每年除权除息都能把成本摊下去,至于这笔投资是否划算,就见仁见智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