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木,你还在叫错名字吗?


巴旦木,音译自Badam,“核”的意思,又名扁桃仁蔷薇科 扁桃亚属

由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较多地从美国主要产地加利福尼亚州进口,过去曾被错译名称为所谓的“美国大杏仁”。其实就是扁桃的果仁,跟杏不沾边。

为防止与我国原有的真正杏仁混淆,我国规定以“扁桃作为标准名称巴旦木为别名。并规定包装上不许再使用美国大杏仁”字样。

巴旦木栽培历史约有6000年,早在公元前约4000年,中亚等国便开始了引种并驯化栽培。


巴旦木之乡


我国新疆喀什一带的巴旦木,是1300多年前的唐朝从古波斯(现伊朗)传入的,古时称偏桃、偏核桃、婆淡树等。那时还没有美国呢。

新疆由于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无论从口感上,还是营养价值上,新疆巴旦木都优于美国所产。

新疆巴旦木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

十二木卡姆的发祥地喀什地区莎车县为著名的巴旦木之乡,受到当地政府扶植和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援。

每逢初秋,当果园里的巴旦木果由绿变黄微带红晕,开始开裂成熟的时节,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前去选购采摘,迅速将成熟的巴旦杏争购一空。

维吾尔族居民日常生活中,在刀柄、花帽、地毯等上常可见到一种古朴的月牙形图案。这种图案就是取自维吾尔人民喜爱的名贵特产——巴旦木。

巴旦木也是维族人待客的珍贵食品。

新疆巴旦杏品种繁多,约有40多个,分5 大品系。最佳品种有纸皮巴旦、软壳巴旦、薄壳巴旦、双仁巴旦等。

为适应大批量的巴旦木加工,新疆农机所还研发了脱青皮机及其他配套设施,代替人工。


巴旦木口感甜香,可以零食,也可入馔或作糕点、牛轧糖、巧克力等果料。

新疆切糕(玛仁糖)

巴旦木营养价值丰富,维吾尔人视作每日健身滋补的“珍贵宝果”,每天睡觉前细嚼十余粒,用开水冲下。

长期食用巴旦木,能使人通宵熟睡无梦,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身强体壮。

民间维吾尔医也用它入药,60%的配药都有它,用作止咳去痰,治疗气管炎、哮喘、胃肠炎等。美国一些医院,也常以巴旦木粉辅助治疗糖尿病、儿童癫痫、胃病等。


营养成分


巴旦木仁粗蛋白质含量范围12.2%~29.80%,平均为22.55%,巴旦木仁粗蛋白质含量范围12.2%~29.80%,平均为22.55%、高于杏仁、核桃、花生,以及牛肉等。也是蔷薇科植物中少数能生吃的果仁。

调节血脂,降低“坏”胆固醇

巴旦木含油脂~55%,9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1%,亚油酸占20%,胜于橄榄油。这对调节血脂来讲,远超其他坚果。而且它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也很高;

保护皮肤、减缓衰老

巴旦木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含量特别丰富,高于花生、核桃等坚果,可以有效对抗自由基,起到保护皮肤和减缓衰老的作用。

但有宣传说巴旦木可美白,则是商家毫无根据的炒作。

有益血管扩张

巴旦木的氨基酸化学分(衡量蛋白质质量的重要标准)略高于核桃,它富含精氨酸和亮氨酸,前者对血管扩张有重要意义,后者对肌肉合成有促进作用。

帮助控制体重

巴旦木食后会饱腹感明显,有助于控制其它高热食品的摄入,且巴旦木所含的膳食纤维让脂肪吸收率降低,从而有效控制体重;

帮助控制血糖

早餐食用巴旦木的饱腹感会更强,可有效控制进食量及血糖浓度,大大降低了血糖升高的风险。


成品


巴旦木一般等级分为特级中级一般大类,区别级别的主要根据是皮厚薄程度,皮越是薄,等级也就越高。

所以买的时候尽量选皮薄的,而不是开口大的。开口特别大的情况,是经过加工故意使果仁外露的。

巴旦木除了原味的,还有盐焗、椒盐、蒜香、奶油等多种口味加工品种。

原味

一般来讲,好的巴旦木都是原味出售的。

  • 品质差的、过期的往往会放入各种添加剂。

纯正

极品巴旦木的外壳粗糙,颜色自然,颜色和核桃壳的颜色差不多。

  • 而经过过度加工的一般外表颜色焦黄、金黄亮丽的。
  • 有的为了使成品带甜味,会加糖,外壳裹着一层薄薄的透亮糖层。一遇潮湿就会发黏。

纯正的果仁应该是乳白色,外面裹着层红褐色衣。

  • 果仁纯白,无杂质的肯定是加工过的。

优质的巴旦木吃起来清脆爽口,有股木质的香味。变质的果仁会有哈喇味、酸味、霉味、苦味,购买散装的可以通过品尝鉴别。还要注意是否生虫。


存放

购买的巴旦木,应置阴凉、干燥,密封的地方保藏。千万别放到潮湿、高温的地方,加味的果仁更容易吸潮变质。

鉴别

还要注意与真正的杏仁相区别

杏仁心形短小,比巴达木(扁桃仁)要小一半,而且表皮颜色较深,有苦、甜两种。

巴旦木仁


杏仁


真正的杏仁价格也比巴旦木贵些。

真正的杏仁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扁桃仁出口到我国时,被误译成“美国大杏仁”。

一经广泛传播,以讹传讹,造成整个社会的误解。

这种名称乱象曾造成国内杏仁行业的大幅度受冲击,价格跌到原来的1/3。尽管行业专家多方呼吁,纠正社会上30多年的错误认知,困难重重。

许多以甜杏仁为原料加工的杏仁露企业也惨遭灭顶之灾。

一直到2014年,采取了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并通过多起法律程序案例推进,才扭转了混乱局面。

比如

  • 2014年9月成都一女士因“杏仁”与“扁桃仁”名称混用,将经销商和当地食药监局告上法庭。
  • 2015年,一名消费者在超市购买的德芙杏仁巧克力,里面压根没有杏仁,使用的是巴旦木。消费者将卖巧克力的超市告上法庭,最终胜诉,获得了十倍货款的赔偿。

巴旦木虽好,适量吃对身体有利,但它毕竟油脂含量很高,吃多了则可能有害。

建议每天食用5~10颗即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