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温情脉脉的兄终弟及,还是手足相残?记大明王朝的四对兄弟皇帝

前言:《皇明祖训》,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五月书成。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在序言中表示,历朝历代之所以都是由开国之君建立法规制度,是因为这些人在创业的时候备尝艰苦,所谓“阅人既多,历事亦熟”,远非后世守成之君可比。至于我本人,为了编写这本《祖训录》,把书里的内容誊写出来挂在奉天殿西庑“朝夕观览”,可谓是“一字不可改易”

不过老朱说的话,自己也不经常遵守,毕竟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又对《祖训录》进行了一番更定,最终将其改名为《皇明祖训》。早在大明建国之初,老朱就对储君的出身资格做出了明确说明: “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而在重新更定的《皇明祖训》中,针对继任皇帝可能绝嗣的情况,朱元璋又打了一个补丁: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皇明祖训·法律》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而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 “兄终弟及”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如果算上堂兄弟的话,足足出现了四对兄弟皇帝。其实要是算上南明的话,这个数量会更多,我们今天不妨来梳理一下。

第一对:建文帝与明仁宗

建文帝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时任皇太子朱标次子,生母次妃吕氏。明仁宗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二日,时任燕王朱棣长子,生母燕王妃徐氏。

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分别是太祖朱元璋长子和第四子。而在朱允炆和朱高炽这对堂兄弟出生的时候,他们原本是没有希望登上皇帝宝座的。朱高炽就不谈了,将来安心做一个嗣封燕王就是了。而朱允炆乃是庶出,朱标的接班人是太子妃常氏所生的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就算朱标当了皇帝,也轮不到他朱允炆来当太子。

皇嫡长孙朱雄英剧照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命运之神为了让朱允炆过一把皇帝瘾,将他登基道路上的所有障碍全部排除。他的嫡母皇太子妃常氏,大哥皇嫡长孙朱雄英,父亲皇太子朱标相继去世。此时65岁的老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止在他死后出现主少国疑,权臣篡位的可怕局面,痛下杀手清除了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武勋集团。这些人中凉国公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开国公常升则是她的弟弟,他们的死让常氏的次子朱允熥失去了继位资格。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九月十二日,年轻的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如愿以偿继位为帝,是为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帝。

至于朱高炽,他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随着父王朱棣一起之国北平后,又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闰九月二十一日被册封为燕世子。不出意外,他将在父王薨了之后袭封燕王,继续为朝廷戍守北疆。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当年为了册立朱允炆,老皇帝朱元璋得罪了宗亲和武勋,他能依靠的只有江南地主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这些人的利益,朱允炆在登基伊始将举起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叔叔们。最终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被逼无奈的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在历时三年的靖难战争中,朱棣长时间领兵在外,守卫北平城的重任全落在世子朱高炽的身上。为此朱允炆不顾自己当年和堂弟朱高炽在南京的同窗之谊,特意写信离间朱棣父子,差点获得了成功。

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间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 “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间不得行。—《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最终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靖难大军杀进了京师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废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改明年年号为永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初四日,燕世子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继位,成为大明王朝第四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剧照

小结:朱允炆和朱高炽虽然都是大明皇帝,但他们之间显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作为失败的一方,朱允炆直到在南明弘光朝才获得了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的谥号和“惠宗”的庙号。而作为胜利的一方,朱高炽在监国二十年后登上皇帝宝座,虽在位不足一年,却打下了仁宣之治的基础,驾崩后被谥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第二对:明英宗与景泰帝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仁宗朱高炽之孙,生母时任贵妃孙氏。景泰帝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初三日,明宣宗次子,生母贤妃吴氏。

宣德三年二月初三日,朱瞻基亲自给长子赐名祁镇,所谓至大之义曰祁,安重抚定之道曰镇,看得出来宣宗皇帝对这个儿子期许之深。二月初六日,尚不满百天的朱祁镇被册立为皇太子。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嫡庶之争,宣宗皇后胡氏“自愿”退位,贵妃孙氏进封皇后。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当月初十日,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二月初九日,新天子朱祁镇册封其弟朱祁钰为郕王。如果不出意外,皇帝和郕王之间会是一片兄友弟恭,其乐融融的景象。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朱祁镇率领二十多万京营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前来犯境的瓦剌太师也先,留弟弟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师。皇帝亲征,亲王居守,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并不陌生,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也不过是像以前一样走个过场而已。

然而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八月十五日,明军在距离京师并不遥远的土木堡遭遇惨败,扈从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殉国,就连皇帝本人也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京师之后上下震惊,经过短暂的惊慌之后,当年的孙贵妃,如今的孙太后力排众议,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同时册立朱祁镇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不过随着朱祁镇不顾廉耻在大明境内频频叫门以后,早就对他信任太监不满的文官们给太后和郕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孙太后决定立朱祁钰为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九月初六日,郕王即位,随即大赦天下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并最终在当年十月的北京保卫战中一举击败瓦剌军队,就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壬子,致书宗室诸王曰:兹者虏寇乘机入关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赖宗室至亲以宗社为重,命将统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驰赴京勤王。以除虏寇,以安国家。期在旬月毕集,仍自镇静,固守藩疆。—《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剧照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日,朱祁钰册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并于五月十五日改封太上皇帝之子、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然而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子朱见济便不幸夭折。此后由于朱祁钰再无子嗣,太上皇帝朱祁镇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并将病重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仍降封为郕王。

小结:朱祁镇复辟后即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当年二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在皇宫西内去世,死因不明,享年30岁。明英宗命葬以亲王礼于金山,赐谥曰戾。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当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宪宗不计前嫌,恢复了叔父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不过由于没有庙号,朱祁钰依然不能升祔太庙。直到南明弘光朝才为这位景皇帝上谥号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镇和朱祁钰虽然是亲兄弟,但他们之间也不存在兄终弟及的温情,而是兄弟阋墙的残酷。

朱祁钰景泰陵

第三对:明武宗与明世宗

明武宗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明孝宗朱祐樘长子,生母皇后张氏。明世宗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八月初十日,时任兴王朱祐杬次子,生母兴王妃蒋氏。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三月初八日,朱厚照被册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明孝宗朱祐樘驾崩。当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

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皇帝就失去了对于京营的掌控,而明武宗一心想打破文官们对于皇权的限制。他先是任用太监刘瑾打压文官,失败后亲自上阵,通过设立镇国府等看似荒唐的举动绕开文官们对于兵权的掌控,并且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至于朱厚熜,他的父亲兴王朱祐杬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去世,享年44岁,谥曰献,而他要在守孝期满除服之后才能袭封兴王。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十二月初十日,武宗亲征凯旋,并于正阳门下阅视俘虏。然而三天后,当朱厚照大祀天地于南郊之时,却突然呕血于地。此后这位亲自上阵拼杀的皇帝便缠绵于病榻,最终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于豹房驾崩,年仅31岁。

由于武宗无嗣,且孝宗也只有他一个成年儿子,大明朝大宗面临绝嗣的窘境。此时权臣杨廷和在和张太后商量之后,以兄终弟及的名义迎立已故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新皇帝。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 ‘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又传慈寿皇太后懿旨谕群臣曰: “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虽然有些勉强。故而杨廷和等人在朱厚熜继位之后,即要求他认孝宗皇帝为皇考,而称自己亲爹为叔父兴献大王,闹出了一场争斗多年的“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剧照

朱厚熜登基后为堂兄朱厚照上谥号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但在他赢得大礼议之争的最终胜利,并且坐稳了皇位之后,却对武宗生母张太后、遗孀夏皇后颇为不敬。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夏皇后去世,朱厚熜仅给了六个字的谥号,称“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直到一年后才重新给了一个明代皇后十二个字的标准谥号: “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小结:虽然是明代历史上第一对兄终弟及的皇帝,但由于世宗和武宗只是堂兄弟关系,这其中必然涉及到一个法统的传承问题。换句话说,这里的兄终弟及如果指武宗和世宗,那世宗必须过继给孝宗才行。但如果指的是孝宗和兴献王,那世宗相当子承父业,这才是朱厚熜拼了老命要给老爹一个睿宗庙号的根本原因。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去世,享年60岁,谥曰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

第四对:明熹宗与崇祯帝

明熹宗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时任皇太子朱常洛长子,生母才人王氏。崇祯帝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常洛第五子,生母淑女刘氏。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神宗朱翊钧驾崩,享年58岁。八月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位。然而这位著名的“一月天子”在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最终于九月初一日驾崩,享年39岁,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九月初六日,16岁的朱由校以皇长子的身份即位。这位被后世蔑称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其实和他的高伯祖明武宗一样渴望权力。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大太监魏忠贤将一干东林党整得死去活来,把他们对大明朝局的破坏力降到了最低。然而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一次诡异的落水后,朱由校的身子便一直没能恢复,并最终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驾崩,年仅23岁。

和没有子嗣的武宗不同,朱由校有三个儿子,可惜一个都没能保住。长子朱慈燃,皇后张氏所生,可惜一出生就是一个死胎。次子朱慈焴,慧妃范氏所生,未满周岁而夭折。第三子朱慈炅,容妃任氏所生,死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 “王恭厂大爆炸”余波。

明光宗共七子,但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外,其余全部夭折。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13岁的朱由检被册封为信王。现在大兄皇帝无嗣,只能再次按照《祖训》兄终弟及的条文传位于信王。

若夫死生尝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 “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即皇帝位。—《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七》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八月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即位,为兄长上谥号为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义军攻破京师外城。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清军入关后为其上谥号为“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庙号“怀宗”。南明弘光政权则为先帝上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毅宗”。

结语:大明王朝四对兄弟皇帝,只有明熹宗和崇祯帝是真正意义上的“兄终弟及”。其余三对若非手足相残,便是兄弟阋墙,抑或是各怀鬼胎,不见一丝一毫的温情脉脉。只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其实说起来南明二帝和明熹宗以及崇祯帝,也可以算是兄终弟及。弘光帝朱由崧,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堂弟,崇祯帝堂兄。永历帝朱由榔,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崇祯帝以及弘光帝的堂弟。只可惜当年被明熹宗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东林党首先坏了规矩,不肯承认朱由崧“兄终弟及”的正统性,结果造成了明朝宗室个个都想称帝的混乱局面。清军来了之后,又是他们首先屈膝投降,真正的误国罪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