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联通:建设智慧校园 为教育插上“云翅膀”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师生们提供优质快速的网络体验,怀化联通携手洪江区教育局打造全省首张“教育精品网”,采用专网专线的组网方式,让每个点位稳定实现千兆网速,真正实现了教育网络安全、高速、可靠、可视、可管、易用的建设目标,开启校园网络“新”时代。

精品网络 赋能教育“新模式”

精品网建设之初,怀化联通经过现场勘察,多次与洪江区教育局沟通讨论,为其量身制定了《洪江区教育精品网建设方案》,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实现闭环管理。

经过现场调研,怀化联通在原网络的基础上,聚焦网络安全、网络提速、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打造一张专属的教育精品网络,包括设备专属、链路专属和带宽专属,确保每个班级都能独享千兆大带宽。此外,公司将学校原有的监控和广播系统集成部署在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联动平台,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使用教室内外的监控和广播设备,方便快捷的进行巡课、广播和监管课堂安全等操作。

根据洪江区教育网络的实际情况,怀化联通采用“云+网+端”一体智能化的全光网络,通过软件平台对网络和信息安全进行管控,光纤缆线1:1接入教室和办公室,轻松实现万兆到校千兆到班,让教育网更加安全、高速、可靠、易用。大带宽、低时延的精品网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网络拥塞问题,提升教育教学应用感知,在未来5-10年,这张精品网络都能完全满足洪江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洪江区联通负责人建设智慧校园相关建设

智能监控 织密智慧“安全网”

在洪江区教育精品网络搭建完成的基础上,怀化联通的5G未来校园建设,采取一校一方案的方式,为每所学校定制专属性的建设方案。洪江一中作为洪江区教育精品网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示范点,全校共有学生1675名,学校寄宿生占全校比例的三分之二。以前的教育设备陈旧、网络卡顿、维护难度大,粉笔黑板教学内容有限,公司启动项目建设后,学校的网络平稳高速、维护可视便捷。

走进洪江区一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的一排人脸识别通行闸机。该门禁闸机具有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算法和温度检测功能,学生老师即使佩戴口罩也可刷脸,闸机即可根据名单库自动识别名单人员、非名单人员,以及实时记录人员的体温情况,减轻学校安保人员工作负担,提升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以及出入校园的效率。

放眼望去学校的围栏四周,安装了8台高清监控摄像机,24小时全天候监控,并接入边界报警管理系统。这是怀化联通为一中搭建的无感智能电子围墙攀爬告警系统,基于 AI 的周界算法,当有异常闯入人员时会及时进行提醒警告,并将报警画面实时推送至后台大屏,方便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管。

顺着教学楼往前走大约20米就是洪江区一中的宿舍门口,会发现一个“铁将军”牢牢守住了住宿学生的安全——无感智能宿舍管理平台。学生进出宿舍,必须通过“宿舍人脸识别屏幕”刷脸,方可出入。而安装在宿舍门口斜上方的智能无感人力识别摄像机,抓拍进出的学生,后台会自动生成出入记录,形成统计报表。老师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检查学生归寝、离寝情况,系统对于晚归或未出等异常情况自动示警发给老师,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洪江区一中校门口的人脸识别通行闸机

云端设备 架起家校“连心桥”

来到洪江区一中的食堂,可以看到学生们井然有序地刷脸付费的场景。这是怀化联通安装的“联通云餐刷脸设备”,学生只要通过微信小程序自拍上传,进行实名认证,就能绑定自己的微信账号,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密码或密码泄露,生活费安全保障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该设备还能设置限额消费,为学生算好“经济账”,家长通过手机端也能看到孩子的消费记录,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乱花钱了。

由于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怀化联通在教学楼、男女生宿舍共计安装16台了可视亲情电话设备,以此解决学生与家里的通话需求。和以往的刷卡机不同,学生只需刷脸就能免费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怀化联通还为洪江区一中搭建了“智慧课堂”,包含了教学应用、学校管理和数据服务三个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平台,老师们可以围绕知识点、教材同步选题进行智能组卷,助力老师精准讲评,实现以学定教、个性化学习,让“教”更轻松,让“学”更高效;学校管理平台,能将学生情况个性化推送至家长客户端,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数据服务平台可自动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错题复习、智能训练再推送,个性化学习手册让学生在分秒必争的学习生活中,迅速找到符合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练习,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学生在食堂刷脸消费

洪江区的教育精品网以及洪江区一中的智慧校园,是怀化联通助力洪江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个成功案例。公司将践行“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新定位,不断探索未来课堂教学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怀化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贡献联通力量。(谢小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