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吉祥物、超级场馆,"中国制造"如何征服卡塔尔世界杯?




Part

1


卡塔尔世界杯接近尾声,球迷们在期待着心仪的球队捧得大力神杯。从世界杯的场馆、裁判、周边商品、赞助商,到“最萌使者”大熊猫,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在全球范围内的卡塔尔世界杯周边产品中,“义乌制造”占比高达70%。



距离世界杯开始不到一周的时间,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商的吴君勇接到了加急订单。为了尽快将足球运到卡塔尔,这批订单只能选择空运。早在今年3月份,吴君勇的工厂就已经生产了70多万颗获得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授权的足球。能接到这份订单,源于外商对这里足球质量的认可。


义乌商人 吴君勇:

“他看了我们所有生产线上的一些大货,品质符合要求,首先下了一个6000个球的测试订单,经过3个月外商的售卖之后,客户反馈球的品质都比较好。”



官方授权足球也是出自于这条生产线。由于签订了保密协议,那些发往卡塔尔的足球不能在工厂里留存。


义乌商人 吴君勇:

起初我卖球的时候,以为外国人来我们这里买,图的是价格。我自己办工厂以后慢慢发现,他们选择的还是品质。因为你品质好才能做得长远,足球要走向世界的时候,到了最基层的消费者那去,都要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制造的足球都是很好的。”


义乌市场共有7.5万个经营商位,凭借过硬的商品质量,像吴君勇这样获得卡塔尔官方授权的商户很多。为了方便将商品更快地送到世界各地的球迷手中,义乌甚至开通了“世界杯海运专线”。各个产业链通力配合,商家们可以在20至25天内将货品从宁波港和上海港运到卡塔尔的哈马德港。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中国义乌能够调动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而且它针对自己的拳头产品,已经形成非常牢固的供应链。从义乌怎么把货运到宁波港或者上海港,必须靠义乌的制造商通过跟当地政府、跟邻近县市的政府进行合作,才能够把商品从内陆城市运到港口。目前来说,中国已经是操作得心应手,所以义乌在小商品这个范围内,它的世界领先的绝对优势估计还能够延续几十年。”


义乌与世界杯的渊源由来已久。2002年,世界杯第一次来到亚洲,由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共同举办,中国男足也难能可贵首次闯进世界杯,这股“足球风”也漂洋过海地刮到了义乌。这一年,外贸出口占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额的40%。其中,世界杯相关订单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义乌出口体育用品38.2亿元,出口玩具96.6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这么多年来,义乌对世界杯的贡献,其实不是很大的新鲜事,前些年的世界杯,义乌也就是几亿或者几十亿的人民币货值的贡献。这一次商品的贡献是百亿级的,更高质量的贡献是这次卡塔尔世界杯的一个亮点。”





Part

2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做球衣生意的温从见,从今年4月开始接到卡塔尔世界杯的订单,在6至8月期间达到了生产的顶峰,每天能出厂6000件球衣。


义乌商人 温从见:

“32强还没出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客户来问订单了。我的客户群体在南美比较多,巴拿马那些客户通过中转,卖到北美、卖到南美,甚至卖到加勒比地区。”


过去几届世界杯,温从见做的球衣样式都是遵从客户需求,主要目的是避免侵犯正版球衣的版权。今年,他改变了这种制造模式,开始寻求更高的附加值。


从2022年春节开始,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自主设计了世界杯32强球衣,尽管球衣价格比平时高出20%,外商的订单依然源源不断。基于过往和外商的良好关系,这次他积极推荐自己的设计,没想到外商十分认可。



今年38岁的温从见2006年开始创业,他从一个单间、一台电脑白手起家,凭借英语专业的优势,很快在众多义乌商家中脱颖而出。


2010年南非世界杯,温从见第一次与世界杯做生意,收获颇丰。2014年,哥斯达黎加挺进世界杯八强。这一年义乌商人温从见卖出了60多万件球衣,他还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了自己售出的衣服。



义乌商人 温从见:

“我看到哥斯达黎加疯狂庆祝的时候,一看就是我做的衣服,因为我给它改过了,跟官方是不一样的。我做的衣服能够出现在世界杯那种狂欢的赛事上面,感觉我的产品是真的杀到世界杯里面了。”


此后的世界杯,温从见生产的球衣从不缺席。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赛前他就卖出了超过100万件球服,全年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今年卡塔尔世界杯,他设立新仓库,提升供应链能力,整合广东、广西多家工厂资源,共同制作球衣。在已经过去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温从见已经向国外发出了200多万件卡塔尔世界杯球衣,是去年全年销量的两倍。



义乌商人 温从见:

“这是我们为了这次世界杯专门租的仓库,因为厂里仓库不够放,这里整齐摆防的都是世界杯的球衣,发货中心、配货中心基本上都是以这里为主。现在差不多有接近10万件左右的衣服在这边,另外还有10万来件在厂里。”


如今在义乌,像温从见一样转型做原创设计的商户随处可见。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义乌本身比较一穷二白,一开始没有什么资源,农业条件也不是很好。改革开放以后,久而久之它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然后它也打开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乃至于到现在,义乌所能够得到的商品不仅是义乌当地生产的,也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生产商提供给它的,由它再重新组合一下,向全世界各地推送。



主营世界杯纪念奖杯、纪念章和钥匙扣等周边产品的叶德模,在义乌从事外贸将近18年,如今手里的订单量同比增加了近50%。往年世界杯,他的工厂都要生产各种金色涂装的产品,比如大力神杯,金靴奖杯等。这次世界杯,为了符合不同客户的偏好,他花了更大的功夫做出不同的金色。


义乌商人 叶德模:

“根据中东卡塔尔那边的国情或者客户的喜好,我们在整个奖杯系列的产品色系上会加深一点,中东人喜欢土豪金。”



从4月到开赛前,这里每天出产2000个奖杯,20000个奖牌。根据市场的变化创造新的产品,像叶德模这样的义乌商人,正凭借灵活变通的制造模式,获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从消费者的反馈可以看到,随着义乌生产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和提升更加精细,对用户消费者的需求掌握的更加清晰,不同的种类、不同特色的球迷,不同的呐喊的方式、欢呼的方式,义乌的贡献变得更准了,这也是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结果。所以应该说额度更大,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这是这一次义乌对卡塔尔世界杯贡献的升级,也是国内高质量发展在卡塔尔世界杯里面的体现。”




Part

3



最近,一个灵巧可爱的“小家伙”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它就是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吉祥物拉伊卜。


今年4月 ,卡塔尔世界杯组委会公布了吉祥物拉伊卜的平面设计图,但如何将平面变成立体,赋予它灵动的形象 ,全球30多个设计团队都在其中激烈竞逐。



吉祥物拉伊卜玩偶设计团队负责人 陈雷刚:

“它刚刚出来就是这张平面的图纸,跟现在的拉伊卜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没手没脚,很难去表现。面部的表情丰不丰富是这个产品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从平面“饺子皮”变成球迷手中的可爱玩具,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让无手无脚的拉伊卜“站”起来;二是在毛绒工艺中体现它飞翔的动态。


通过工艺改进与包装设计,这两个问题都能得以解决。但其面部立体度的设计之难,让世界各地的很多厂家退出了竞争。而陈雷刚的第七版设计依然没有通过,卡塔尔组委会留给他和团队只有三天的时间。陈雷刚十分焦急,一旦在拉伊卜设计中出局,则意味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怎么让拉伊卜的表情神态更饱满?一连三天,设计团队冥思苦想。


吉祥物拉伊卜玩偶设计团队负责人 陈雷刚:

“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是鼻子没做好,把它的鼻梁呈现出来。做出来以后,他们真的是满意的。”


拉伊卜有了“鼻梁”,这个小小的改动,让“东莞籍”拉伊卜脱颖而出。但此时距离世界杯开幕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生产迫在眉睫。陈雷刚立即整合各方面资源,压缩生产时间,重新编排流水线,最终让几十万个拉伊卜如期运到了卡塔尔。



吉祥物拉伊卜玩偶设计团队负责人 陈雷刚:

“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产业链以及我们团队的集体合作能力上。因为东莞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非常优秀的产业集群,也有非常优秀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其实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跟不同的品牌合作以及不同的造型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去改造和实现目标。”


在东莞的近十年里,陈雷刚充分利用产业链集群的优势,先后服务了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世界杯开幕前夕,陈雷刚在某天下午5点收到了组委会追加的新订单,晚上11点就完成了样板制作,在大湾区无可比拟的产业链优势下,再次如期将拉伊卜小玩偶交付给组委会。这些小玩偶最终出现在开幕式上每个观众的礼包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中国体育产品实际上是折射了中国过去这些年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折射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非常精致的产业现象。中国连续差不多10多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货物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商品贸易、小百货贸易,而体育商品又是小商品贸易和小百货贸易里面非常精致的体现。实际上是体现了中国在各地,尤其是广州、义乌,拥有非常便捷的物流,非常符合各国需求的设计,以及非常高效的生产过程,是多方面结合的一个优势产物。”




Part

4



在众多“中国制造”元素中,卢塞尔体育场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即将到来的总决赛和闭幕式都将在这里举行。卢塞尔体育场建筑面积达19.5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同时观赛。它以金光闪闪的亮丽造型,被网友称为“大金碗”。它是采用国际足联标准建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专业足球场,总用钢量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被冠以多项世界之“最”。


2016年11月,中国企业摒弃以低价取胜的策略,用技术、专业度和经验实力从9个国家11家竞标者中拔得头筹,为世界杯顶级体育场馆的设计施工提供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


卢塞尔体育场中方项目总经理 李重阳:

“我们团队历时半年去整理投标文件和技术资料,靠着国内的强大实力,和在国际上这么多年整合的资源,我们提出了二百四十几项的优化,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案例。”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拿到这种工程,往往会再承包给其他公司来做,除了高级的技术人员以外,具体的工作人员非常短缺,很难很快地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队伍,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边必须准时完工,中国是一站式、多维度、多功能统统揽在一起。”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数次在国际上承建高难度项目。比如,需截断尼罗河才能建成的世界最长大坝——苏丹麦洛维大坝,25个国家都不敢接手的阿尔及利亚的甘塔斯隧道,法国历经10年建设最终放弃而中方仅用8年就建设完成的刚果国家1号公路,巴基斯坦最大的核电站——卡拉奇核电站等。


这一次承建卢塞尔体育场,中方面临的依旧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要建造的是世界上同类型索网体系中跨度最大、悬挑距离最长的索网屋面单体建筑。索、膜可以简化理解为如同一把雨伞的伞骨与伞面,索膜结构在卢塞尔体育场建设当中更为复杂。



卢塞尔体育场中方项目总工程师 李白:

“屋面的这个索膜,基本上外方以前也都没干过。屋面索的跨度是274米,总共有2000根,合起来34000米长。主索有96个千斤顶要同步给它提升上去,先在架子上组装完成,再提到屋面70米的高空。”


为了将这世界上最复杂的索膜结构建筑完美交工,实现屋面膜“钻石型”外观效果,施工团队不仅要克服张拉、找形等安装的难题,还需在近70米的高空作业。


卢塞尔体育场中方项目总工程师 李白:

“因为它是索体系,必须手拉,比如你调一根对其他的都有影响,所以次索的调节对我们也是一个难题,想了很多办法才把它完成。”


历经2118天的艰苦施工,卢塞尔体育场完美呈现了以金椰枣碗和珐琅灯笼为灵感的建筑设计理念,展现出阿拉伯传统文化之美。其中,中国参建人员总数约为1000人,包括约800名中国工人、200名中国工程师和一线技术人员。


卢赛尔体育场圆满交付后立即成为世界“网红”,外媒热议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卡塔尔人不仅把它印在自己的纪念钞上,也印在卡塔尔中央银行发行的正式货币上。



卢塞尔体育场中方项目总工程师 李白:

“快要完工的时候,国际足联主席、卡塔尔的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他们都到现场参观过,说我们按时按期保量完成项目确实是不简单的事情。他们觉得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人在这方面确实是了不起的,认为中国人的整体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候甚至超出他们的想象。


中国企业还为卢塞尔体育场馆特别研制了分辨率达4K,能在卡塔尔严苛高温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超薄LED显示屏。同时,卡塔尔另外几座世界杯球场的建设也都有中国企业参与其中,如教育城球场的钢结构主体工程由中企负责施工,“974球场”所使用的集装箱也是中国制造。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中国的承包商、参与方、设备供应商、服务商等等都倾心而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而且确保了这次世界杯的正常进行,展示了中国的制造业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工程、通讯等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工厂全球第一的位置,在500多个主要工业品品种中,有四成的产量都保持全球领先。的确,地缘政治、疫情阻隔等等因素带来了一些疑虑,但卡塔尔世界杯中,中国制造又一次显示了融入国际大市场的实力。目前,建设卢塞尔球场的中国建设者们已经转往沙特,他们要为沙特的“2030愿景”建设新未来城隧道支洞项目,又是一次映射时代光芒、凸显全球化的国际合作。


制片人:宋阳

编导:胡远蓉

编辑:王津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