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精选 | 我们一起走过这三年

一周精选

这是广州日报客户端推出的

一档荐读栏目

每周六更新

带你尽览过去一周精彩

一周速览

1、

2020-2022,新冠已经持续了三年的时间。面对三年来复杂多变的疫情,广州市上下戮力同心、守望相助,广州市上下众志成城、苦战鏖战, 广州市上下坚定信心、保持韧劲,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凝聚起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2、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下我们如何更新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库?如何让普通市民更快更迅速掌握领会最新热点?如何提升个人健康素养、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广州日报为你准备了《个人防疫超全指南》,赶紧收藏。

3、

1952年12月1日,广州日报在西瓜园里诞生,到如今已经经历了70个年头。70年寒暑更替,广州日报人的故事镌刻在时光里。讲述“我们的故事”,不忘来处;聆听“我们的故事”,瞻望前途。星光逐梦人,风雨同舟路。

4、

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开始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三年疫情回顾

三年鏖战:病毒弱了 我们强了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广州而言,这是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特别是“1022”这场硬仗,就像一面 镜子照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

一线记录:凡人微光 温暖内心

三年疫情,广州日报记者始终行走在一线,向险而行,多次深入高风险区,关注每场疫情防控有关的新闻发布会,传播权威防疫科普知识……广州日报记者记录着一个个无私奉献、共克时艰的温暖瞬间,记录着抗疫路上平凡人绽放的点点微光,记录着照亮前方、温暖内心的奋进力量。

回眸!钟南山院士与广州新闻发布共同走过的这三年

12月9日上午,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其团队一行,举行媒体见面会,整整100分钟,24个问题,全程作答,干货满满。

方舱里,他们奉命坚守到最后一刻

12月12日,在琶洲方舱医院各方舱陆续关舱、逐渐“安静”下来的同时,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大白”们没有丝毫的松懈,而需要转舱的部分感染者也在他们的陪伴下安心等待着。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守的D20方舱,“大白”们在一如往常地陪伴着101名尚未达到出舱标准的感染者。今天下午4:00,待这批感染者转入黄埔知识城方舱后,该方舱将正式结束历史使命。

视频加载中...

最全防疫攻略

点击下图查看《个人防疫超全指南》

↓↓↓

最全!全场景防护路线图,速速收藏

上班、宅家、购物、拿快递……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学生到校在教室、食堂、宿舍、运动场怎么防护?请收好这份全场景防护路线图!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做好防护。

新冠用药别盲目跟风,这些注意事项请收好!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专家提醒,疫情期间用药一定要规范,不要盲目跟风买药,更不要盲目用药,特别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服药预防新冠的行为更不可取。

广州吸入式新冠疫苗开打,哪些人能接种?体验如何?解答来了!

近日,广州市内各区已陆续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黄埔、番禺、荔湾、海珠等区现可接种。老年人打吸入式疫苗安全吗?有呼吸道疾病能不能打?之前没打过新冠疫苗,首针能不能选吸入式?……针对市民街坊关心的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多位公卫免疫社卫专家,由他们来一一解读答疑。

广州日报创刊70周年

《“新”火相传》——广州日报创刊70周年宣传片

0.42平方米,见证大潮奔涌东方起;19.19克,承载时代最鲜活记忆;70年,21575期,铭刻城市前进的足迹。读一张报,爱一座城。《广州日报》,与广州共奋进,与时代同呼吸。这些年,我们恪守党媒姓党,把握正确导向。

公祭日

幸存者,54位

2022年12月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向远松去世,享年94岁,登记在册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下54位。2022年,已有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还有多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逝世。他们等了一辈子也没等来那句道歉。送别他们,但我们不能忘!吾辈自强!

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12月13日,是我国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5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人生故事和交汇的人生际遇或许会给你答案。

民生热点

直击广州高二、高三学生返校:“线下课堂的参与感更真实!”

12月12日起,广州高三、高二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恢复线下教学。今日上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前往广州多校直击返校现场。

中大纺织商圈全面复市 部分商户订单猛增

12月12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中大纺织商圈商户正式复市。记者走访了商圈内最大的广州国际轻纺城等专业市场,首日总体复市率大约在六成左右,首层的商户复市率达八成以上。“最近两天的订单显著增加了,最后这个月大家加油,力争兔年‘兔’气扬眉。”商户工作人员张女士说。

广州东站将择时改造,同步实施地铁换乘工程,5条地铁交汇

广州东站将择时进行改造,投资额12亿元的地铁换乘工程同步实施,为期约5年。根据规划,目前双地铁换乘的广州东站未来将有5条地铁,分别为1号线、3号线、11号线、18号线、37号线,其中后两者都是高速地铁。12日,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东站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批前公示。

不涨价、不停工!广州退热药积极保供

对于市民关注的抗原检测试剂和药品的供应情况,多家相关企业相继回应称,正通过投入储备场地、积极招工、多班倒等多举措,全力以赴增产保供。“不涨价、不停工,广药集团全力保障药品药械和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有的产品产能增长到了之前的150%。以白云山和黄产的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为例,按照产品当前库存量和使用建议日用量计算,可供应537万人份。”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刘菊妍表示。

粤韵周刊

读懂广州·粤韵|五百年文教传奇 教育路迈步至今

广州北京路商圈有一条教育路,长约500米,看似普通,却藏着广州持续数百年的文教传奇。自明代以来,教育路一带一直是广东最高文教官署的所在地,明代提学道署、清代学政署、民国时代的教育委员会及现今广州市教育局都位于此。钟灵毓秀,文化积淀深厚。漫步这一带,书坊街、铭贤坊、九曜坊、药洲遗址、大小马站书院群、原教育路小学校门……历史似乎从时光隧道中迎面走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