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说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言一行,皆有着其特殊的含义。数千年的文化沉淀与积累,使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事情,背后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深意。

例如我们常说的买东西,从我们出生,便一直听到的都是买东西,并且无论南北东西,各个地域都秉承着同样的使用方法。在购买物品的时候习惯用买东西来代替,但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其实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最终却被一个十岁孩童道出了真相。

一、五行说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地位,是毋庸置疑。

虽然理学的存在,的确对百姓的思想解放有着明显的压制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儒学之上做出的贡献,千年以来,与之匹敌者并不多。

朱熹在为官期间,除了处理政务之外,更多的便是开设学堂,讲经授业,先后教授了众多学徒。在一次授课过程中,学堂之外路过了两名妇人,手提着篮子,准备前往集市买东西。

朱熹灵光乍现,便对学生提问到,明明方位有东南西北中,为何前往集市采购物品要用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这节课上的学生,大都是年龄较小的孩童,听到朱熹的提问,叽叽喳喳开始讨论起来。

其实在宋代,买东西也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大家早已将其看作是最正常的一种行为习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过了一会,一个十岁的孩童站了起来,回答道:“金木水火土,配东西南北中。”

篮子乃是木条编织,属木;火会燃木;水则外洒;土则遗漏。唯有金能被木装下,因此才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朱熹听话,大为惊异。先不论这个答案对还是错,孩童能够将五行说联系起来,已经属实不易。

在五行学说之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央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虽然五行说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熟,但一个十岁孩童能够将五行说利用得如此贴切,却十分罕见。

而且小孩这样说,也并没有违背古人的习惯,古人行为做事对阴阳风水之说极为考究,五行之说也是最常见的。至于买东西如此常见的行为,其实也蕴含了古人对社会的思考和探究。

当然这仅仅是买东西称呼来源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为什么叫买东西,还有很多原因。

二、古代城市布局的原因

和现代到处都是集市的分布状况不同,在古代,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有着严格划分的。

中国是一个极为传统的以小农经济立足的国家,从先秦时期到清朝灭亡,皆是如此。因此农业在统治者的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乃是国之根基。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便是安土重迁,较为稳定,而这无疑符合统治者要求社会安定的需求。反观商业则不同,其有着极大的流动性,对于统治者的威胁极大,因此在古代才出现了士农工商这种特殊的等级制度。

商业在古代长时间受到统治集团的打压,虽然商业获利高,收益大,但对于统治者来说,社会稳定才是关键。因此在古代长期剩下重农抑商政策,并且从多个方面来限制商业的发展。

首先就是商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即便家财万贯,但地位却不高。最典型的就是李白,李白出身商人之家,因此被限制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才会多方面运作,结交达官贵人,得到推荐机会,被唐玄宗看重。

其次就是限制商业的发展,采用了严格的坊市制度。

在中国古代,经营商业的场所称之为市,而居住区则被称为坊。在隋唐时期,是坊市的分布是有着严格管理的,二者是不允许建在一起的。

在北朝民歌《木兰辞》之中便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样的描述。其实就反映了当时坊市制度的严格。

隋唐时期,坊市制度趋于完善,呈现出了严密的规划和分工。

唐都城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排列整齐。

外城的四面各有三个城门,同时六条大街贯穿十二座城门,成了长安城主要的交通要道,除此之外还有朱雀大街横贯南北,成了长安城的中轴线。在这种建筑形态下,长安城分为了严格的东西两部分。

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为了满足东西两县百姓的生活需求,东西两部各设立了一个商业区,也就是市,唐代长安称之为东市和西市场。其次便是星罗棋布的110个居民区,也就是坊。

至于东都洛阳的规划,其实大致和长安接近,洛阳城内东北和南部属坊市居民区,有109个坊,而西北侧则是皇城。

相对只有东西两市的长安来说,洛阳则有三市,分别是南市、北市、西市,洛阳市的规划主要和洛阳城的建筑形态有关,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地形地势、河流走向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长安作为唐代都城,影响力也相对较大,其他地区城市的坊市规划大都延续了长安的形态,如此一来,市场就自然而然是东西分布了。因此百姓去购买物品,自然是向东西,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买东西。

那么为何宋代时期反倒对买东西陌生了呢?

那是因为自五代开始,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原本的市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往市场何时开市、关市,都有着严格限制,长安金吾卫其中一项职责便是负责坊市的宵禁管理,时间一到便开始催促百姓归家,市场闭市。

但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已然无法适应经济的需求,因此统治者顺应时代发展,逐渐取消了对坊市的限制,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因此我们在看宋代影视剧的时候会发现,居民区和商业区混杂在一起。而如果是汉唐时期的影视剧,会发现居民区和市场有着严格划分,几乎不可能冗杂分布。

三、古代语言的习惯问题

上文提到了《木兰辞》之中涉及了东西南北四市的称呼,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

如上文涉及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我们会发现,古代城市习惯于坐北朝南,东西两侧乃是坊市的分布之地,而南北大都是宫殿和政府驻地。

可能很多人会说那么为何洛阳城会出现南市、北市这种情况呢?其实唐代时期,市场的时间空间限制已经有所打破,而且更多的是因为洛阳城受到了地形地势的影响。其紧靠洛河建立,很多方面都要考虑周围的地形等。

而《木兰辞》乃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城市规划还是非常严格的,并且对市的分布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作者在创作的时候用到了互文的手法,来使民歌更加朗朗上口,是为了满足创作需求。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简约描述,很多人都觉得古人文绉绉地喜欢长篇大论,其实古人也讨厌那些啰里啰嗦的讲话方式,也会采取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表述。

最典型的就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为什么这本编年体史书要叫《春秋》呢?

在先秦时期,每一季的开始,都需要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书写记载,并且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有冬夏,其实春秋便代指了时间的变化。

史书一般追求的都是简约干练,因此取名之时也采取了较为简洁的方式,名为《春秋》。

至于我们说的买东西,其实也大致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当我们听到买东西的时候,其实就说明曾经也许有买南北的说法。

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买东西显然要比买南北说起来束缚,因此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用买东西来代指购物。

再回到五行说上,中国古代建筑大都坐北朝南,南方属火,阳气旺盛,北方属水,性属阴。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市场居于东西无疑是最便捷的布局,能够满足百姓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不能单单说其到底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决定,其实际上是中国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实践所形成的,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总结规律,找到最合适、最便捷的生活方式。

总结

东西也罢,南北也好,看似简单的问题,一旦深思熟虑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这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现。

简单的话语,是时间和理论不断验证而来的,绝非空穴来风。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使得我们忽略了其早期的发展。就如同现在我们早已习惯的电力,却不知其最初发明之时的艰难险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