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水位难破160米,鄱阳湖走低逼近7米!明年夏季才能缓解?

2022年就要结束了,但是对于我国的气候变化来说,长江流域的根本性转变——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

我国三峡水库,鄱阳湖等重点水域,依然是面临到了“少水”的局面。不得不说,今年的长江变化,的确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夏季,秋季,冬季都没有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这不,关于鄱阳湖水体面积持续缩减的消息再次出现,再回头来看看我国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似乎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所以,今年的长江流域遭遇的气候问题还是很严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长江的问题。



2022年不一样的长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不仅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甚至是世界第一大水能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该河流本身是属于水源丰富的河流,并且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由于它路过的区域,包含了我国主要的八省二市一区,所以,也为我国人口密集区域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支撑,其中长江流域最大的水系,主要就是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为最大。

但是,在2022年,长江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



水量出现了大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因为高温,干旱,持续无降雨的发展,导致了该问题的出现。

虽然从历史记载的情况来看,长江水源不充足的情况也有,例如:公元1671、1679、1778和1835年。



但是,在近代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没想到2022年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也算是比较罕见的事情,整个长江流域在2022年遭遇了近60年左右的干旱。

无论是长江主干流,还是长江支流,都是如此,都遭遇了少水的情况。而后续虽然长江出现了大规模的雨水,但是,雨水的发展并没有让整个长江的水源变多。



缓解之后,又出现了少雨的,水位也再次下降了。所以,2022年是一个“不一样”的长江。这不,到了冬季,典型的“枯水”季节又来了。

所以,雨水的减少再次让我国长江面临到了水源问题。

就算是我国长江流域并没有大面积地出现干旱,但是,水在长江流域或主要的水系区域,都是面临困境。



三峡水库水位难破160米,鄱阳湖走低逼近7米

的确,在2022年9月,水利部批复《三峡水库2022年蓄水计划》,正式启动三峡水库第15次蓄水,希望达到175米的蓄水阶段。

要是在正常的年份之中,175米的蓄水早就达到了。但是在2022年,三峡水库的水位一直在160米附近进行徘徊,一直难突破160米。



所以,这次的蓄水要达到175米的可能性并不大了,冬季本身就是枯水季节,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水源来进行补充。

从全国的干旱监测图像也可以看到,长江上游也还是大面积区域出现了干旱的情况。那么更加说明了没有什么雨水。



所以,三峡水库水位难破160米。不过,很多人可能意外,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都缓解了吗?怎么鄱阳湖水位还持续走低,逼近7米了?这有点出乎意料一样?

的确,从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获悉,虽然在12月中旬之前,江西或者整个长江中下流域的水源变得多了一点,缓解了不少地区的干旱,甚至鄱阳湖的水位还会出现提升。

在12月上旬的时候,星子站水位达8.41米,但是这一数值成为12月以来的最高值,过后,由于没有继续的雨水补充,水位就只能持续走低了。

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已经出现了——低至244平方公里,容积7.77亿立方米,达到枯水红色预警标准。



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再次降低,并且逼近7米。这可能也跟鄱阳湖本身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

那就是——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如果没有水源的持续性补充,也是难以提升水位,并且还可能释放更多的水源走。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鄱阳湖应该修建一个“水坝”才对,这样才可能让未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水“可用”。

但是,水坝的问题已经讨论几十年了,支持建设的主要是面对枯水期的水源保障,而不支持的主要是建设水坝会影响生物种群生长恢复,破坏环境,这就是原因。



所以,到底最终会不会建设水坝,这个还需要等待国家高层决定,我们也就是热议一下该不该修建的问题。

那整个长江干旱,到底多久能够缓解,2023年夏季才能缓解了?

其实,对于冬季来说,积极性变化是存在的,冬季我们说了属于“枯水期”,那么雨水必然不多,要想彻底缓解长江干旱,这个可能性不大。



而到了明年春季的时候,“春雨绵绵”也并非是水量较大的时段。如果要想彻底缓解长江的水源问题,可能还是要等到下一个雨水季——夏季,才可能得到彻底的改变。

也就是我们说的2023年雨水期,才可能看到长江不再少水。



至少站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情况来说,只有夏季雨水才是最为丰富的。只不过,我们不希望看到2023年夏季还遇到2022年的情况,那真的就是太难了。

这并不是说没有这个可能。因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更多的极端性气候模式越来越容易出现了,2022年夏季出现极端性的高温,干旱,也就是因为全球变暖是“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人类不彻底改变我们地球的气候模式,改变全球变暖,以后每年都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当然,这并非仅限于我国,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遇到,就如今年夏季,北半球多个国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所以,极端性的气候变化是越来越多了,人类真的要警惕气候变化。

如果世界气象组织说准确了,未来五年我们还有可能首次突破“1.5度”的气候临界点,那也意味着极端性高温,干旱,风暴等现象会更加疯狂,而不是我们说得减少,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