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携手独臂船长徐京坤!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向逐梦人致敬

这个寒冬可能大家都觉得有些难过,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似乎都在隐约透露出一股子冬天的肃杀。确实因为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我们都在面对着一场巨浪,但是我想说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浪过后,必将直挂云帆济沧海。就像独臂船长徐京坤,虽然失去左臂,依然与风浪搏斗,不断挑战大海,挑战自我,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

这又何尝不是为这个寒冬中的我们做出的榜样呢?徐京坤不是什么天才,甚至还因为意外导致身残,在大众看来几乎是废了的一个人,却做出了耀眼的成就。因为他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出海磨炼,从环中国海到跨大西洋,最终完成环球航行。所以只要在路上,在努力,在不断向前,终点一定会到达,不管他的环球之旅还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过程。

其实成长的低谷期是所有人都有的一段过程,哪怕是我们的祖国,也是在百年动荡中逐渐前进,最终才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在我们逐渐强大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的企业发展壮大,比亚迪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代表。从1995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到现在成长为一个世界五百强,比亚迪做到了,在惊涛骇浪中成为第一人,徐京坤做到了。

比亚迪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不易太多,相比起来,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点风浪真是微不足道。在国外的汽车行业发展积淀百年之后,比亚迪才开始接触汽车行业,甚至还是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接触这个行业,那个时候日系德系美系甚至是韩系的车都比我们强,我们的汽车工业就像是蹒跚学步的孩子和国外的巨头一起比赛,根本不占优势,就像是徐京坤的成长之路。

那为什么比亚迪最终不仅仅走过了这段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路,甚至在今年上半年直接销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能源销冠。这看起来弯道超车的故事源于19年前比亚迪的一次决定,将自身的电池制造优势结合起来,提前近20年布局新能源汽车,当时比亚迪还只是一个成立8年的小公司而已。

今天,比亚迪已经做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产品覆盖了欧美日韩等老牌汽车强国市场的唯一一个中国品牌。这背后是比亚迪立足研发,从自己的电池技术开始做起,在2000年成为摩托罗拉的电池供应商,而后才开始探索汽车市场,特别是不被看好的新能源市场,并重点投入研发核心的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项核心技术。

持续的技术投入让比亚迪的研发人员数量超过4万人,持续拿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成就,不少的成就是打破国外垄断,像IGBT芯片、SiC功率模块、ISC智能安全控制系统、ESP等等,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技术空白,特别是很多技术其实都垄断于像英飞凌、博世等老牌绝对垄断领域的厂商。比亚迪面临的是开发难度大,技术门槛高,成品市场垄断严重的局面。

支持比亚迪打开局面的是比亚迪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就像坚持不断挑战风浪的徐京坤,一直在努力走向前方。所以比亚迪也在新技术上做出突破,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技术,BSC 2.0,DiSuS-C,更别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三电方面的技术。不仅仅在国内车企,在国际上都能排得上号。

技术的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比亚迪,彼时的比亚迪销量还不足巨头们的零头,而今天的比亚迪已经打入了巨头家门口的市场。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比亚迪的海外乘用车出口12318辆,实现了连续近半年的超20%高速增长。元PLUS在以色列上市两个月就拿下11月单车型销冠,助力比亚迪成为当地市场第三名。而元PLUS的实力来自核心e平台3.0,安全高密度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还有150千瓦的高功率电机,在SUV领域超长的续航水平,有此产品力才能有此佳绩。

而在日本德国等老牌汽车强国的市场上,比亚迪也没有落下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和比亚迪签下10万辆的合同,在日本,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市占率排名第一。目前在全球的6个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比亚迪的足迹。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做出成就,需要的是强大的产品力,就像提到比亚迪能想到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技术等等。

这个寒冬可能是有些冷,也有些难过,但是相比起徐京坤和比亚迪,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成就的梦想都不难。可能有的朋友需要面临从头再来,但是人生漫漫几十年,只是遇到一场寒冬就倒下了,后面的日子还怎么办呢?只有像比亚迪,像徐京坤那样,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最终走出这个寒冬,只要长风破浪会有时,后面才有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大家一起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