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额外休息的8个时机 ,你用了几个?

额外休息是指课程设计时原定的休息时段以外的课间休息。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额外的休息呢?

本文从现场环境、学员状态、活动产出三个方面入手,提供8个额外休息的时机。

图1 额外休息的三个方面


现场环境

培训现场的环境,不但会影响课程的氛围营造,还会影响学员的参与意愿。

下面两种情况,需要进行额外休息。

1.教室里没有自然光或光线昏暗。

2.培训现场为剧院式座位,且座椅柔软。


原因

不合适的光线和座位,对学员来说是催眠,对培训师来说是挑战。但光线和座位这样的物理空间,又很难短时间改变。所以,额外的休息是最简单的改善学员状态的方法。


在《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引导式课程设计》中,介绍了引导式课程设计的五个要素(学员、产出、时间、空间、过程)。其中,现场环境属于“空间”要素的“物理空间”说明了场地、墙面、桌椅、光线和温度等对引导式课程的影响。

苏平老师制作,《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系列第三本


学员状态

学员是培训的主体,他们的状态是培训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进行额外休息。

3.学员们很疲惫。

4.课程内容对于学员们来说比较困难。

5.小组讨论或任务陷入僵局时。

6.某个学习活动后学员们情绪非常高涨,交流欲望很强时。


原因

不管是因为刚下夜班还是处于困倦期(详见《培训中常见的困倦期及策略》 ),当学员很疲惫时,学习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这时,除了做赋能活动外,安排额外的休息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课程内容对学员来说比较困难时,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而提供额外的休息时间,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小组讨论或任务陷入僵局时,通常最直接的感受是“脑子不转了”。这时,安排额外的休息,可以帮助学员们放松,有利于转换思路。


学员情绪非常高涨,交流欲望很强时,如果用“堵”的方式,就会出现开小会的情况。如果用“疏”的方式,让学员们继续交流,又怕耽误太多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课程进度。此时,安排一次额外的休息,就能一举两得。


活动产出

在课程中安排了各种学习活动后,产出的结果和进度均会有差异。以下两种情况下,适合安排额外的休息。

7.学员分享后有大量产出时。

8.小组任务进行中,有的小组已经完成任务,且各组进度相差较大时。


原因

大量的产出,会勾起学员们阅读、比较和交流的兴趣,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在课程中进行,可能会耗时太多。但安排额外的休息,则可以让学员们在休息时回顾和交流产出的内容。


小组任务完成的进度差异较大时,安排额外的休息,可以避免进度快的小组无所事事,也便于进度慢的小组追赶上来。


综上所述,培训时,虽然我们很难改变现场的物理空间,也无法左右学员的状态,但可以参考图2的8个额外休息的时机,调节学员情绪、状态,并达成培训目标。

图2 8个额外休息的时机


更多内容,见《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一书。

苏平老师著作《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系列第四本

从小白到专业的5本培训工具书(苏平老师著作)


往期推荐

从培训小白到专业,这5本书来助力

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这样做,提问不冷场(附原因分析)

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培训中保持能量的六个方法

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如何避免课间休息后“丢人”


#TTT培训师苏平# #授课技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