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阳”和“再感染”如何区分?康复后如何消杀?最新答疑来了

抗原转阴后又“阳”了,

是没好彻底吗?

“复阳”和“再感染”后有传染性吗?

什么情况更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近期,

有关新冠“复阳”“再感染”等话题

引发不少网友的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

就网友关切带来解读

↓↓↓


“复阳”跟“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


“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


一般的复阳都是发生在康复之后一个月内。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复阳和二次感染发生在“阳康”人群中的概率大吗?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里,发生复阳或者二次感染的概率都是很低的。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到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大家也不用担心。


哪些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可能性大一些?


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高的群体,一类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那么患者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还有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那么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第二类是免疫缺陷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他们二次感染的风险也就比较大。


第三类就是高风险岗位的人群。比如说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那么被传染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需要更加注意。


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它仅仅是一个检出了病毒片段的指标,和我们的体质差异关系不大,所以这方面没有规律可循。


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


确实有。有人可能感染过一次原始毒株,又感染过一次德尔塔毒株,又感染了一次奥密克戎毒株。根据国外报道,感染过两次的确实有很多;感染过三次的就比较少,但是也有。感染四、五次就非常罕见,是一些个案的报道了。因为我们每一次感染都能获得一定的保护,那么再感染的风险都会变小,再感染之后的症状也会减轻。所以总体来说,大家对今后的再感染不用过于担心。


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康复后,

家庭内部应该怎样做好消杀清洁?

怎样消杀效果最好?

李侗曾提醒

消杀不必过度,

开窗通风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

病毒在室温条件下通常不会存活很久,

切忌大量、大面积喷洒消毒液。



新冠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里才能复制,一旦离开人体,室温条件下2至3小时就会失去活性。当然,如果是在卫生间、厨房等通风不好的角落,其可能会存活时间相对较长。李侗曾表示,对于家庭消杀来说,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每天开2至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数量。


对于卫生间、厨房等相对潮湿封闭的房间,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或75%的酒精擦拭。李侗曾特别提示,尽量不要采用喷洒的方式,小范围擦拭就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特别是不要大面积喷洒酒精,一旦遇到明火容易发生危险,一定要合理使用。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半小时后,要记得再用清水擦净,防止对皮肤产生刺激。


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等,可以通过高温蒸煮进行消毒,衣物正常清洗、晾干即可。李侗曾表示,家中即使残留一些病毒,也不必太多担心。“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它刚和这种病毒打过一仗,一般3个月到半年之内,同种病毒不会导致再次感染。”

来源:珍珠海岸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