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文明袭来,高楼大厦覆盖农田,中国还有谁有资格称天府之国?

“天府”在古代解释是“蓄聚之富,非人力也”,即物阜民丰,储藏财富的库府宛若天成的沃土,于是“天府之国”代表着衣食无忧、幸福安宁,而构成基础便是粮食,可以说哪里能成为国人的粮仓,它便有了成为天府之国的资格。所以在人们的传统视野里,天府之国应该是那些有着巨大人口承载力和富饶物产的大平原,比如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但实际上, 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工业化进步,天府之国也有了变化,那么谁才是今日中国的天府之国呢?

平坝农场坐落于高原明珠红枫湖畔,是贵州省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

要知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靠气候、土壤、地形和水这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山川与河流的分布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生活质量就有了明显的区别,而拥有最佳自然条件的显然是有成为天府之国天赋的,而经过后天人力营造的,也有成为天府之国的可能。这就是说评价天府之国,不止要看先天的自然条件,也要看后天的耕作开发。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靠气候、土壤、地形和水这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

成都平原:称誉时间最久的天府之国

如果说“天府之国”是代表着衣食无忧、幸福安宁的称谓,那么成都平原无疑是认同率最高的天府。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成都平原一直是“少不入川”的“仙游”之地,同样也是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国。

成都平原一直是“少不入川”的“仙游”之地,同样也是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国。

成都平原是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总面积将近2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海拔约为60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而且土壤肥沃,遍布紫色土和水稻土,耕种发达,物产丰饶。

成都平原所在的四川盆地,四面关山阻隔,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

华西雨屏带处在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过渡地带,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年降水量在1250毫米左右。

此外,成都平原所在的四川盆地,四面关山阻隔,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而成都平原却是坝子、丘陵、河谷自成天地,源自雪山的河水滋养出一片沃土,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又缔造了冷兵器时代的大后方。所以《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的水旱从人,得益于都江堰发挥的调节作用,图为成都平原的水系分布图

当然成都平原的水旱从人,还是得益于都江堰的作用。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也作为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化岷江滔滔江水为滋养沃野的生命之水,经过历代发展,都江堰灌区扇面越发扩大,如今已润泽了60多万公顷的大片土地,让自古水患频频的成都平原,蜕变成为天府之国。“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首忧患的诗圣杜甫难得的清新之作,亦是天府之国的真实写照。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是诗圣杜甫难得的清新之作,亦是天府之国的写照

成都平原的核心区—成都市

宁夏平原:黄河滋养的天府之国

宁夏平原是茫茫瀚海中的一片绿洲,贺兰山庇护下的千年水乡,黄河滋养出的塞上江南,大西北粮仓,在这片瓜果飘香的富饶土地上,质朴的民风始终如一,那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尤其令人向往,至今“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宁夏平原,依然在传唱金川银川米粮川的传奇。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宁夏平原,依然在传唱金川银川米粮川的传奇。

贺兰山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袭,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图引星球研究所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北起石嘴山,南止陇西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面积1.7万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干旱区,宁夏平原年降水量仅在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原本这样恶劣的环境是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但绵亘250公里的贺兰山脉,从西侧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侵袭,也阻挡了酷寒的冬季寒潮,然后涛涛黄河也带来了多达307亿立方米的过境水量。

自秦代开始开凿的秦渠、汉延渠、唐徕渠、昊王渠等引黄水利工程。图引用星球研究所

目前宁夏14条引黄干渠中,仍有11条是以古渠为基础整修,沿用至今。图为唐徕渠

配合宁夏平原平坦且略带落差的地势,让黄河在这里能够全程自流,并促使居住在这里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这里凿渠引水,灌溉垦殖,再配合后世秦渠、汉渠、唐渠的修建,让宁夏平原沟渠纵横,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另外宁夏平原年日照时数多达3000小时,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配合好,所以宁夏平原自古便是稻香鱼肥、瓜果飘香。

承担着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7个市县、34个乡镇、225个行政村、6个国营农场120多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的唐徕渠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江南”离不开黄河水的浇灌。唐徕渠是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自流灌区。

唐代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便有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宁夏平原上的人对黄河赐予的这种福祉在当地流传的民谣里就能看出来:“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而今宁夏平原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的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图引星球

伊犁河谷:西域的天府之国

新疆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兼有南北疆特点,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也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故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作为新疆最富饶的土地,伊犁河谷的富饶来自于水量丰富的伊犁河和这里宽阔的谷地。

伊犁河谷先秦时为塞种人游牧地,汉为乌孙地,受辖于西域都护府。图为伊犁河

伊犁河谷是中国天山水资源最丰富的山段,上游有3条源流,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

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山体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夹峙也让伊犁河谷西部宽东部窄,形似开口向西的“大喇叭”。这“两谷”其实可细分为伊犁河谷、喀什河谷、特克斯河谷、巩乃斯河谷,由于后三者皆为伊犁河支流,所以统称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在中国境内的只是三分之一,但却是整个大伊犁河谷的最精华部分。

伊犁河流出国境的年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700多万千瓦,占新疆水能蕴藏总量的21%。

伊犁河作为全长123.6公里,在我国境内只有442公里,西去的河水一直奔流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实际上伊犁河谷在中国境内的只是三分之一,伊犁河作为全长1236公里、且拥有众多支流的中亚大河,在我国境内只有442公里,西去的河水一直奔流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才停住步伐。但就是这三分之一,却是整个大伊犁河谷的最精华部分,是最后承接大西洋水汽之地,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 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方,号称“西域湿岛”。

伊犁河谷的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 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方,号称“西域湿岛”。图引星球科普局

伊犁河谷如诗如画般的河谷草原美景

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昭苏草原组成了伊犁河谷总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的天然草场。

特别是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昭苏草原组成的总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的天然草场,既是伊犁河谷如诗如画般美景的代表,又是其农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同时伊犁河谷还是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一道被公认为世界薰衣草三大种植基地,占据着国内90%的薰衣草精油市场。

伊犁的薰衣草,是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富良野并列的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薰衣草主产地。

普罗旺斯和北海道的薰衣草一年只开一季,而伊犁河谷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使薰衣草花开两季的宝藏之地。

三江平原:中国最东端的天府之国

三江平原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海拔只有35-70米,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在迎来数以十万计的“冷雪峰”之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时称“北大荒”。

三江平原不但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87.64亿立方米,而且土壤肥沃,分布着以腐殖质层“深厚”著称的黑土。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

三江平原不但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87.64亿立方米,而且土壤肥沃,分布着以腐殖质层“深厚”著称的黑土,一般有70厘米,最厚者可达100厘米,肥力很高,主要分布在平原西部微有起伏的漫岗地上,总面积约66.69万公顷,是中国宜农荒地开垦重点地区。此外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所以建国后,在这里先后建立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开垦耕地4600多万亩,“北大荒”已一跃而成“北大仓”。

三江平原的黑土地总面积约66.69万公顷,是中国宜农荒地开垦重点地区。

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建国后这里先后建立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开垦耕地4600多万亩。

其实三江平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天府之国,因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寒冷,丰沛水源来不及下渗,便有了沼泽遍地的北大荒。但在半个世纪垦荒后,三江平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农垦区,是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商品化率为全国最高,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巨大。而且近些年来三江平原的湿地保护也得到了有力贯彻,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

近些年来三江平原的湿地保护也得到了有力贯彻,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

苏北平原:海拔最低的天府之国

江苏省是我国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20米,连全省最高峰玉女峰也仅624.4米;然后86%的面积都是平原,平原占比居全国首位。所以既“低”又“平”的江苏便成了长江、淮河、黄河(历史上曾多次夺淮入海)奔向大海的入海之地。这三条大河携带着巨量泥沙,在江苏的平原上肆意奔流,便淤积出了肥沃的土壤,为发展农耕打下了基础。

长江、淮河、黄河携带着巨量泥沙,在江苏的平原上肆意奔流,便淤积出了肥沃的土壤,为发展农耕打下了基础。

江苏的平原分为三部分: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黄淮平原;长江以北的江淮平原;长江以南的苏南平原。

如果从大的区域来简单划分,江苏的平原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在淮河入海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于黄淮平原;苏北灌溉总渠以南、长江以北,为江淮平原;长江以南的苏锡常平原,则是苏南平原。而相较之下,广义上的苏北平原,便包含了江苏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狭义而言则单指黄淮平原,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北三河以北的东海县和赣榆区等地,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广义上的苏北平原,便包含了江苏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狭义而言则单指黄淮平原。

苏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能够成为粮仓和鱼米之乡,得益于淮河治理的巨大成果。图为苏北水系

苏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按说应该是自古以来的粮仓,但实际上苏北平原能够成为中国重要的“粮仓”和“鱼米之乡”,则是在1951年开始大力治理淮河有了成果之后。因为地势低平,江苏的淮河下游排水历来不畅,特别是在1128年到1855年的黄河南徙夺淮的661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68次,平均2.5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灾害,从1855年至1949的94年中,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48次,平均1.9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涝灾害。

江苏北部地带,有着大片大片的平原田野,在苏北西部,又有洪泽湖、高邮湖、京杭大运河等水系的存在。

让运河、湖面、村庄、田野共同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天地。图片拍摄于初秋的京杭运河扬州高邮湖段

苏北平原由此成为了泛滥平原,连年洪涝,水系紊乱,经济萧条。每次洪水泛滥,常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千万,成千上万的人葬身鱼腹。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苏北平原大兴水利,谨防河湖泛滥与海潮侵袭,使得水患威胁不再,于是在稳产高产农田建设的推进下,苏北平原面貌大变,盛产小麦、水稻、花生、棉花、玉米等农作物,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一些精致的生活福地,就像民间隐藏的小家碧玉一样,散落在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更有一些富饶的土地。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能被称为新时代的“天府之国”肯定不止所述的五个,也有一些精致的生活福地,就像民间隐藏的小家碧玉一样,散落在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更有一些富饶的土地,同样有着迷人的气候风景和丰美的物产,甚至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你心中的天府之国是哪些呢?

上期回顾:古代中国的天府之国在哪里?(上)

备注:本文是《天府之国》系列连载的下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星球研究所和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