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63岁交出兵权时,厚着脸皮要赏赐,年过70竟得以善终

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免死铁券。不过这34位拥有明朱元璋赏赐免死铁券的大功臣,得以免死善终的却只有两人,一是巢国公华高,在得免死铁券后一年便病逝琼州,且无后;另一人,则是明朝开国大将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七十岁的汤和寿终正寝,明太祖朱元璋在听闻他逝世的消息后,更是下诏将其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是当年领有免死铁卷得以善终的唯一一人。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每个朝代的开国功臣的结局,明朝的功臣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结局。朱元璋登基以后,更是实行了一系列的残忍手段清除了所有的功臣,但是汤和竟能独善其身,不仅活到70岁还得以善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汤和出生于1326年,比朱元璋大3岁,两人是发小,小时候的朱元璋虽然穷得没饭吃,但他自小就是孩子王。由于元朝的腐败,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当时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并且混上了一个千夫的小官,于是他给朱元璋写信,让他也参加义军。

朱元璋加入义军后,本是小官官的汤和却一点也不摆官架子,反而以朱元璋马首是瞻,他认为这个比他小三岁的发小,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而朱元璋也是不负汤和所望,很快就在义军中打出了自己的威望,汤和则成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

汤和做事谦虚细心,打仗也是毫不含糊,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汤和唯一的缺点就是贪杯,而且喝高了时嘴无遮拦。当年他在常州时因为所奏之事,朱元璋没有准奏,心里因此老大不乐意。

回到家里一人生闷气就多喝了几杯,并且嘀咕道:我现在是坐在屋脊上,想去哪就去哪。当时张士诚可是朱元璋的劲敌,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非常的不高兴,可是一来汤和也是发发牢骚,二来自己正在用人之际,不便于处置汤和,但对汤和却是心生芥蒂。

汤和虽然贪洒,但他却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如果再不小心行事,说不定小命丢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于是在后来的战役中,他勇猛杀敌却从不要求什么?哪怕是有功之后没有任何赏赐他也表现的很坦然,从来没说过一句怨言。但朱元璋也是个记仇的主,虽然最后把汤和封了爵位,可还是当众数落了汤和之前的不是之处。

更为过分的是,朱元璋还把汤和所犯的错刻在了免死铁卷上,让他铭记自己所犯的错。自此汤和更加的小心谨慎,他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小心便会招来杀身之祸,毕竟如今的太祖已不是当年的发小了。

为了保住一家人的性命,在洪武二十一年,63岁的汤和向太祖请求交出兵权,辞官回乡,而他辞官的理由便是: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这话表示他已经不堪重任,无法为太祖效忠,希望能告老还乡。同时为了让太祖放心的让自己离任,他居然厚着脸皮请求太祖多多给他一些赏赐。

而当时跟太祖一起一打天下的功臣除了徐达已过世,其他的兄弟们可都是大权在握,风光无限。而此时的汤和却说自己不堪重任,回家养老等死。这对朱元璋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他手上可是握有兵权的,将来会危及他的江山社稷。

而且汤和主动辞官回乡,也给其他人做了一个表率吗?至于他向太祖要赏赐,那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赏他就是。于是太祖便高兴的答应了他,并赏了他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银等财物,汤和夫人胡氏同样有封有赏,并且还特别表彰了他,甚至还为他在老家修建府邸,不过在府邸尚未修好之前,仍在京城上班。

而就在此时,却传来东南沿海倭寇成患的消息,事实上也是朱元璋为了测试汤和的忠诚度,汤和跟随太祖多年,当然明白太祖对他并不怎么放心,尽管自己已经告老还乡。于是汤和主动奏请为太祖效力,以表示自己是忠于朝廷,忠于太祖的,只要太祖需要他随时都可以效犬马之劳,而他的这一番动作却也让太祖终于放下芥蒂,对他甚是满意。

汤和到东南沿海后,为了防止倭寇先后在沿海建立59所卫所,有效的打击了倭寇,当汤和从东南沿海巡查回来时,朱元璋为他修建的府邸也已完工,于是汤和便带着家人和朱元璋赏赐的金银珠宝踏高高兴兴的回家养老去了。

到老家后的汤和嘱咐家人们要谨言慎行,不要和任何人或官府私下往来,每天除了喝酒别的事一概不参与,不过每年他都会谨遵太祖旨意进京觐见太祖,哪怕是他中风说不了话,还让人把他抬进京城拜见太祖。

太祖还在疑心汤和是真病还是装病,当太祖见到口不能言,无法起身的汤和时,汤和还是强撑着爬起来叩拜太祖。太祖看着眼前陪伴了他60多年的发小,想起当初若不是汤和的指引,哪里会有他的今天呢?

太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握着汤和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虽然汤和不能说话,但他还是不断的点头,自此朱元璋终于放下了对汤和的疑心,他无法再怀疑汤和对他的忠诚,而那时所有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让他送上了断头台。

不久之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享年70岁。当年的他能和太祖成为发小,没有丝毫的利益勾结,完全是兄弟间的相互扶持,但最后却因君臣有别,彼此不再信任。

然而汤和却能在太祖的高压下得以善终,并不是因为其功劳有多大,而是他为人谦虚谨慎以退为进,善于揣摩圣意厚着脸要赏赐,让朱元璋放过了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