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根本不是主旋律好吧....

今年春节档虽然我很疲惫,但却在最差的创作环境下,迎来了久违的创作热情。

这几天文章基本上涵盖了这个公众号各种类型的文章,当然也要特别感谢下王一博的粉丝,给了我一次阴阳怪气的机会。

春节档还剩两部电影没有聊,今天我们来做一下之前几篇都没做的剧情解读,明天那部将会火力全开,写出一篇差评。


好了,就预告这么多吧,我们直接开始今天的推送


流浪地球2

The Wandering Earth Ⅱ


正式开始之前,其实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流浪地球2》的预告片。这个预告片也是我在“春节档购票指南”里面给大家分享的。


其实在这个预告片里面,就已经给大家预示了《流浪地球2》的核心视角,那就是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MOSS”。

在《流浪地球2》的正片当中也不止一次的给了“摄像头”特写镜头,时刻提醒着观众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是谁。


从明线上来说,《流浪地球2》采用的是双线叙事,一条是吴京的飞行员线路;一条是刘德华的科学家线路。

这部电影和我之前预测的不一样,刘德华并非这部电影的反派,并非一个为了让女儿“数字永生”而与全人类为敌的偏执分子。


恰恰相反,吴京、刘德华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类为了挽救自己的计划,吴京代表的是“移山计划”(也就是后面的“流浪地球”计划),刘德华代表的是“数字生命计划”。

对于所有观众来说,“流浪地球”计划是相对具象的,也是在《流浪地球1》里面看到确定执行的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则相对隐晦,在电影当中也是一个违反伦理的一个计划,刘德华仿佛一个“面壁者”,为了给自己女儿一个“完整的生命”而在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升级上做着不懈努力。


这两项计划虽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本质相同,都是人类为了自救做出的不同尝试。


这部电影我刚看完时,其实没有特别的惊喜,173分钟的片长,纵使是双线叙事也会疲劳,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出列”这样的剧情,看下来终归会有一些“强调牺牲”的套路感。


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剧情我非常无语,就是当刘德华孤立无援的在已经沉底的北京抢救服务器时,李雪健坐在那里迷之自信的强调“我相信我们的人”,很离谱啊,在如此重要关头还搞主旋律那一出?这种迷之自信也太上帝视角了吧.....


可是随着刘德华进入数字永生的几段闪回,“光头刘德华”“白发李雪健”这些和《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都无关的镜头出现,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也许那个时候的李雪健已经拥有了“上帝视角”,而所谓“我相信我们的人”,并不是“我相信我们的中国队员”,而是那个他出发前所凝视的摄像头里面的“数字人类”。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视线切回到这部电影的暗线主角“MOSS”,而关于这个角色,在《流浪地球2》当中就有几条非常清晰的指向性线索:

1.周喆直在去联合国宣讲“一万五千年股骨”之前的凝视

在周喆直前往联合国讲话前,秘书整理好材料后,李雪健单独在会议室,有一个凝视摄像头的镜头,意味深长,仿佛在传递什么信息。

2.宁理饰演的马兆的一些特殊表现

关于马兆这个角色其实也非常微妙,他作为图恒宇(刘德华饰)的领导,虽然口头中说着“数字生命计划”是被禁止的,但不止一次默默地支持图恒宇推进计划。首先是给了550C让他得以把自己的女儿意识上传进去,随后又给了他550W让他继续升级女儿的版本,并且真的是等到图恒宇把数据传输完才用电击枪把他击倒。


而更为微妙的地方有两点:

①在去北京抢修服务器,写遗书的时候,马兆画了一个莫比乌斯环。

②在他被关在服务器基站的时候,那个门坏了,他说了一句“又是好巧”


如果说周喆直是猜到了“MOSS”这个人工智能中存在“人类意识”。

那么马兆这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似乎就直接告诉了观众在在“MOSS”当中已经出现了“升维”的情况。


这里我们可以再结合《流浪地球2》的结尾,图恒宇和女儿丫丫所在的房间出现了类似于《星际穿越》一样的时空具象化的呈现。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MOSS”当中,时间已经具象化,图恒宇所处的可能已经是更高维度的世界。


所以在一次次危机当中,出现的预警,它并非那个时间点的“MOSS”真的能够预测未来。

而是身处四维空间的意识体,回到过去给予提示,这基本和“星际穿越”那个推书架推手表差不多的意思。

这一点作为领域专家,早有察觉,所以他说“又是好巧”所以他在临死前画出了莫比乌斯环。


那么接上电影最后的彩蛋,“MOSS”直接告诉所有观众,它参与的危机。

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

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

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

2078年太阳氦闪危机

整部《流浪地球2》就是“MOSS”自导自演的一出纪录片,它向所有观众呈现着一场又一场的危机,所以每一场戏我们都能够看到精准的倒计时。

这部电影不止一次出现了摄像头的镜头,也收尾呼应用了红点摄像头直接对向了观众,这不仅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也是直接告诉观众“MOSS”监视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MOSS“要这么做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电影的剧情而言,摆在人类面前可行性较高的计划只有两个。

一个是”流浪地球“计划,一个是”数字生命计划“。


对比两个计划的可行性和成本,”数字生命计划“当然是比较现实,可行性更高的选择。

所以”MOSS“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它一定会做出最理性的决策,那就是去推行那个”更优解“。


所以它开始干预人类执行“移山计划”,因为这样的计划明显可行性太低,而且“MOSS”也非常明确地意识到,所谓的地下城也只能让一半的人类存活。

唯一可以让全人类都活下来的,只有“数字生命计划”。


这是人类与机器的分歧,人类依旧认为生物性的延续才是火种文明的延续;可是对于“MOSS”来说进入“数字生命”是进入更高维度的世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生命空间。


于是随着事件的发展,"MOSS“从一开始的干预人类推行”移山计划“演变成了想要毁灭人类,来促成人类的”数字永生“。


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出现了一个变量,那就是”图恒宇“,图恒宇以一个人类意识的形态进入到了“MOSS”当中。

于是人类就收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预警”信息,而且这个信息越来越准确,这也就让周喆直意识到了是有“我们的人”在帮助着现实世界的人们,也就让马兆意识到,也许帮助图恒宇真的会给人类更多的机会。


所以马兆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他也不断的提醒图恒宇,去把人的特性传承下去。


那么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是感情,是飞上太空的那一捧玫瑰花,是老婆时日无多也要争取的那一张通行证,是保存文明火种的那一次次牺牲。


流浪地球计划需要100代人,2500年的时间,人类作为生物,所肩负的不仅是本时代的喜怒哀乐,也有整个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所以“流浪地球计划”原本叫做“移山计划”,它看似愚笨,但也是更符合人性的选择。


对于人类来说,科技的进步是服务于人性的,也正是因为有了人性,才让科技有了温度。


我不认为《流浪地球2》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恰恰相反,它是一部和《星际穿越》一样闪耀着人类的感情科幻大片。

我们也许不能让“人类永生”但是我们可以让吴孟达在电影里再次出现,也可以让身患鼻咽癌的李雪健老师再次恢复铿锵有力的声音,这不就是科技的意义和温度吗?


如果说《流浪地球1》还是一部中国的视效大片,《流浪地球2》我认为绝对称得上是真正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在这部电影里,不仅讽刺了人类政治的可笑,也呈现了身处危难时人类之间的团结。

就像是那个“五十岁以上的人出列”那一段里面,我依稀记得,当自愿选择牺牲的时候,电影正中间举手的,是一个日本人。


《流浪地球2》是整个春节档唯一一部我越写越喜欢的电影,它不说教,也不主旋律,甚至里面的吴京都没有《阿凡达2》里面的爹味儿。


当然如果还有人讲一些客观原因给这个片子打差评,我也就只好建议这些人去DY上去搜“吴京国籍”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