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为啥被父母打?网友回答太搞笑,挨打和不挨打的人生大不同

好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被父母打过的经历,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可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因为什么被父母打过?

小时候挨打的场面成了我们记忆中的 绝 版 电影。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你小时候因为什么被父母打过?”下面的回答千奇百怪,能把人笑死。

有网友说,挨打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叫故事,或者趣事,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凶险的事故。

来一起看看网友的回答:

为了躲避吃药,我制造了已经出门的假象,然后悄悄躲进房间不小心睡着了,然后我爸妈疯狂的找我到半夜,回去发现我在家,然后一顿胖揍。

小时候带着我那一帮小盆友去爬房,被我妈看见,就拿苕帚打,苕帚把打坏了好几个,然后换成了木头的。

夏天下暴雨,墙角有条超大的蜈蚣,我让三岁的弟弟光脚去踩一踩,结果可想而知,弟弟嚎啕大哭了一晚上,直到早上天亮鸡叫才不哭了,我爸不在家,我妈抱我弟弟哄了一晚上,然后我妈把我胖揍了一顿。

偷了20块请全班吃东西,然后全村人都知道了,我爸妈也知道是我拿的、差点没给淹死。

玩火烧了村里的三座柴火垛,火烧的有三层楼那么高,差点被打死。

我看见电工修路灯,然后自己拿螺丝刀去捅,结果一个大火球,整条路都黑了,差点电死。

放学没回家,去隔壁村不怎么要好的同学家看电视,我全家找到傍晚,把我拉回家绑着手吊着打。

以前表妹两岁的时候来我家里玩,我背着我妈偷偷的把她放在小车上推出去了,结果不小心推到坑里了,然后我就直接把她丢在坑里,回去找我妈了,那时候我也才五岁。

我一次我妈丢了100,以为是我偷的,打了我一顿,结果是我爸爸拿了钱。

把两个月妹妹装书包里背到学校让同学看,我的天,妹妹没被憋死真是命大......

看了网友的挨打经历,是不是很欢乐?看来每个孩子都免不了小时候被打的经历。

我小时候也有两次被打的很惨的经历。

一次是因为我带着一帮同学在我家油菜花地里用纸折的夹子夹蜜蜂,被我爸发现了,回家后就在扫帚里抽了一根竹条,在我身上抽,干疼干疼的。

一次是家里来亲戚了,和亲戚家的弟弟吵架了,妈妈就只说是我的不对,我气不过,离家出走,后来妈妈骑着自行车追过来了,我正走在河边的小路上,妈妈一把抓住我,就是两耳光。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画面还在脑海里,记忆犹新。你小时候挨过打吗?你的孩子挨过你的打吗?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人生区别太大

我们以前的文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调皮捣蛋不听话时,父母用的多的教育方式就是打,打到孩子认错,打到孩子害怕,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殊不知这样的棍棒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被打的孩子,身心都是伤

有位网友说,爸爸和其他叔叔吃饭,聊到了孩子的考试成绩,爸爸听到叔叔的孩子考的比他好,回到家就揍了他一顿,说他不争气,太丢人。

这样的打骂行为,在他成长过程中多次出现。直到 高 考 后,他才告别了挨打的生活。可是从小的生长环境和经历,让他内心特别脆弱,习惯于把错归于自己,常常会有种挫败感。

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对外界充满戒心与警惕,不管年龄多大,不管和谁在一起,永远无法完全放松,没有 安 全 感。经常挨打,还可能让孩子形成撒谎成性、性格叛逆、自暴自弃、报复社会等性格。

打孩子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多时候只是父母的情绪宣泄。而被打的孩子内心会有阴影,那些恐怖的过往,未来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疗愈。

而且生活在 暴 力 之下的孩子,渐渐地也会把 暴 力 当成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当孩子像父母一样举起拳头的时候,大概就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相反,那些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父母给足了孩子爱、尊重和信任,他们的性格更温和、自信、阳光。

孩子不是靠打就能变好的

钟南山院士曾讲过小时候的一次经历。上学时父母给他的伙食费他没交,他用这钱买了零食。后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顿时觉得自己要大难临头,估计一顿打是免不了了。可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动手,而只是问他:“南山,你好好想想,这个事你做得对不对?”钟南山说,父亲这番话,比打他一顿的作用还要大。虽然父亲没有骂他,更没有打他,却让他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去年我无意中发现,儿子用我手机给他转钱充游戏了,刚开始我非常愤怒,准备把儿子揍一顿,后来我冷静下来了,我没有动手,只是让儿子把他的充钱记录一笔一笔抄下来,计算一下总共充了多少,让他想想损失的钱该怎么办。

儿子计算完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充了1千多了,后来在我的协助下,儿子通过平台要回了8百多。

整个过程我没有打骂,只是引导儿子去自己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来儿子告诉了我他充钱时的想法,结果也证实了他的想法太幼稚,根本行不通。

这件事后,儿子认识到了错误,不再玩游戏了,更不会去充钱了。

有用的教育,源于父母的爱和智慧。暴 力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循循善诱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更需要的养分。

寄语:

没有一种爱,需要用 暴 力 表达,它也表达出来的也不是爱,而是情绪的发泄。

好的教育,靠的是爱和尊重。

儿子小时候,带着逛商场,一不留神孩子就找不见了,当时都急疯了,到处找,后来在一个玩具店找到了正在看汽车的儿子,当时就拽住儿子暴打了一顿,问他为什么乱跑,为什么不听话,儿子哭得很伤心。

后来孩子大一些我们再聊起这件事,儿子说他还是很难过,因为儿子觉得是我先离开的,他找不到我才去的玩具店。

也许当时我正忙着看商品,没有留意儿子,可当时的我却不分青红皂白,揍了儿子一顿。

那一顿揍其实是源于我这个做母亲的心中深深的恐惧感,害怕孩子找不到,害怕孩子出意外。没想到我的情绪发泄,给儿子留下了伤害。

用爱作品为 暴 力 的借口,那这份爱,也没有应当存在的理由。愿身为父母的你我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稳定、温柔的爱和 安 全 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