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画幅与全画幅差距实测系列2:索尼A6400 VS A7M4不同场景模式测试

#头条创作挑战赛#

测试前,我们模拟一下真实的使用场景:

小6和小7两个摄影新人中,小6兜里没钱,买了a6400+适马 E 18-50 F2.8,想着凑合着玩吧。

小7富裕点,买了A7M4 + 适马EF 28-70 F2.8,想着这下能开心地玩了。

他俩的摄影水平在同一起跑线,都是懵懵懂懂,开启了边学边研究的摄影之路。那么他俩用不同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在使用体验、画质有多少差距?在哪些情况下小7的“幸福感”会飙升?在哪些拍摄场景中小6会“望而兴叹”。这就是本文今天解决的问题。

我们就按照小6和小7学习摄影的路线出发。从全自动、程序优先、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挡,这几个模式,相同的场景拍摄相同的物体,来对比其中的差异。

所有拍摄的共同条件如下:

  • 拍摄模式:2秒定时拍摄(避免手抖糊片);
  • 对焦模式:单次AF;
  • 测光模式:多重测光;
  • 对焦区域:点对焦(s);
  • 自动白平衡;
  • 最高画质下jpeg+raw。
  • 关闭人脸识别(避免相机自动优化);
  • 关闭HDR。
  • a7m4防抖打开。其余设置相机默认。
  • 对焦点位置居中,锁定玩偶的右眼。
  • 所有拍摄照片以满足相机显示0 EV时按下快门。
  • a6400搭载的E 18-50 F2.8,使用焦距为35mm,等效全画幅焦距50mm。
  • a7m4搭载的 EF 28-70 F2.8,使用焦距为50mm。
  • 这两个焦距下,两台相机成像视角相同,能避免焦距带来的画质差距。

为了量化两台相机的综合摄像能力,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计算模型(主要是复杂的我也不会[捂脸])。主要目的是测算达到相机显示0 EV时,这两台相机各自需要的综合通光量差距有多大。(不准确的讲,也可以说是反应传感器感光能力强弱,强多少,弱多少的模型)

为此我们作如下定义:

  1. 通光倍数:就是相比较对应的基准光圈值,与当前光圈值的倍数。同理,快门的倍数、ISO的感光倍数意思都一样。
  2. 总倍数:任光圈、快门、ISO三者的倍数乘积,定义为该场景下相机满足拍摄条件0EV时的总倍数。
  3. 差值:相同拍摄场景和条件下,【(A7M4的总倍数-A6400的总倍数)/A6400的总倍数】*100%。差值越大代表两台相机的“感光能力”差距越大。

可以判断出,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谁需要的总倍数越小,就代表着谁的感光能力或者拍摄能力更强。在这次比较前,想当然应该是A7M4是更强的,总倍数是更小的。但本次测试的真正目的是他们之间相差多少的问题。总光倍数的差距,就是它感光能力或者说拍摄能力的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过于简单的数学模型,可能结果不能准确的反应其中的差异,如不满意,请翻篇。评论区手下留情,或给出更好的建议。拍摄测评不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喜欢亲们多多点赞+关注+转发!

下面为对光圈、快门、ISO倍数的定义。

定义光圈倍数算法

定义F2.8为基准倍数1。光圈数值越大,通光量越小,倍数则越小。不同光圈对应的倍数关系如下:(注:通光量(即光圈的面积)与光圈值的倍数关系,约为倍的关系,不理解的请找“度娘”)

光圈

1

1.4

2

F2.8

基准

F3.2

F3.5

F4

F4.5

F5.0

F5.6

F6.3

F7.1

F8.0

F9.0

F10

F11

F13

F14

F16

F18

F20

F22

光圈倍数

6

4

2

1

5/6

4/6

1/2

5/12

4/12

1/4

5/24

4/24

1/8

5/48

4/48

1/16

5/96

4/96

1/32

5/192

4/192

1/64

光圈倍数的计算方法为:F2.8/F4.0/F5.6/F8.0/F11/F16/F22的光圈倍数为前后之间2倍关系,依据这个关系计算中间光圈值的光圈倍数。如F3.2和F3.5、F4.5和F5.0等简称为“中间光圈值”,比如F3.2的光圈倍数为:【上一个光圈值的倍数-(上一个光圈值F2.8的光圈倍数- 下一个光圈值F4.0的光圈倍数)x 1/3】,即1-(1-1/2)x1/3=5/6;F3.5的光圈倍数计算方式与F3.2的计算公式相同,只是乘以1/3改变成乘以2/3。即:1-(1-1/2)x2/3=5/6。

定义快门倍数算法

定义快门为1/100时为基准倍数1。快门数值越小,表示速度越快,通光量越小,倍数则越小。不同快门值对应的倍数关系如下:

快门

1/13

1/25

1/50

1/100

基准

1/200

1/400

1/800

1/1600

1/3200

1/6400

快门倍数

...

8

4

2

1

1/2

1/4

1/8

1/16

1/32

1/64

...

计算方式为:该快门下的快门倍数=快门数值*100。

定义ISO倍数算法

ISO值越高,感光能力越强,倍数则越大,把ISO=100时定义基准倍数1。不同ISO对应的倍数关系如下:

ISO

100

基准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

...

ISO倍数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

计算方式为:该ISO下的ISO倍数 = ISO值/100。

一、相机的全自动模式下,两台相机显示0 EV时,光圈、快门、ISO对比:

全自动模式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160

0.63

4

0.50

500

5.00

1.56

21.88

A7M4 + 28-70 F2.8

1/160

0.63

4

0.50

640

6.40

2.00

分析:按照常理来讲,应该A7M4的总倍数总是小于A6400才对,因为总倍数越大,代表着快门、光圈、ISO产生的通光量总数,但是全自动模式下,由于两台相机的测光、优化不同,会造成实际测试情况与理论不符的现象,因此全自动模式下的总倍数和差值没有参考意义。

左A6400,右A7M4(下同)

a6400全自动模式拍摄

a7m4全自动模式拍摄

(截图为JPEG,用lightroom打开,100%放大截图对比。左图为A6400拍摄,右图为A7M4拍摄。下同)

分析:焦点中心对比。锐度基本相同,只是A7M4自动“美颜”比较强大,玩偶脸部看起来更好看。


二、相机的程序优先模式下,两台相机显示0 EV时,光圈、快门、ISO对比:

程序优先模式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60

1.67

3.2

0.83

100

1.00

1.39

0.00

A7M4 + 28-70 F2.8

1/60

1.67

3.2

0.83

100

1.00

1.39

分析:在程序优先模式下,两台相机的总倍数相同,在这里也基本可以下个结论:就是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拍摄,两台相机相同参数需要的通光量总数基本相同。不信的话,你继续看下面的测试。

这一点与我的预期有些不符,因为在测试前,我猜测两台相机在相同场景拍摄,A7M4应该需要更小的通光总量(或总倍数)就能达到拍摄目的。

左A6400,右A7M4

a6400程序优先模式拍摄

a7m4程序优先模式拍摄

左A6400,右A7M4,中心截图100%放大对比

分析:抛开色调不谈,单纯说锐度的话,依然没什么差距,可能大家发现A7M4截图的整体锐度貌似还不如A6400。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两张照片是使用的相同的光圈来拍摄的,在远离焦点(眼睛)位置的部分,A7M4由于是全画幅,同等光圈下虚化能力会更强一点。因此后期在对比图片时,大家应该清楚要观察的部位。


三、光圈优先模式下,且设置为自动ISO(自动ISO上不封顶)时,两台相机显示0 EV,光圈、快门、ISO数值记录如下:

光圈优先模式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自动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60

1.67

2.8

1.00

100

1.00

1.67

0.00

A7M4 + 28-70 F2.8

1/60

1.67

2.8

1.00

100

1.00

1.67

A6400+18-50 F2.8

1/60

1.67

4

0.50

160

1.60

1.33

6.25

A7M4 + 28-70 F2.8

1/50

2.00

4

0.50

125

1.25

1.25

A6400+18-50 F2.8

1/60

1.67

5.6

0.25

320

3.20

1.33

6.25

A7M4 + 28-70 F2.8

1/50

2.00

5.6

0.25

250

2.50

1.25

A6400+18-50 F2.8

1/60

1.67

8

0.13

640

6.40

1.33

6.25

A7M4 + 28-70 F2.8

1/50

2.00

8

0.13

500

5.00

1.25

A6400+18-50 F2.8

1/60

1.67

11

0.06

1250

12.50

1.30

4.00

A7M4 + 28-70 F2.8

1/50

2.00

11

0.06

1000

10.00

1.25

A6400+18-50 F2.8

1/60

1.67

16

0.03

2500

25.00

1.30

4.00

A7M4 + 28-70 F2.8

1/50

2.00

16

0.03

2000

20.00

1.25

A6400+18-50 F2.8

1/60

1.67

22

0.02

5000

50.00

1.30

4.00

A7M4 + 28-70 F2.8

1/50

2.00

22

0.02

4000

40.00

1.25

分析:在光圈优先模式下,在最大光圈F2.8时,自动ISO为100,是初始值。此时总倍数相同,差值为0。可以看出在光线充足至满足ISO为初始值100时,相机需要的总通光量相同。

当光线不足以满足ISO=100时,想要达到0ev值,a6400总是比a7m4需要多高1挡的ISO,总倍数大约相差4-6%。但是相机并没有选择降低快门速度来满足ISO=100,而是选择提高ISO值,哪怕直至ISO暴涨到4000/5000,超过能用的范围时也没有选择降低快门速度来保证画质。

这个原因是光圈优先模式是相机的半自动模式,此模式下相机认为使用者是在手持拍摄,而a6400在焦距35mm(等效全画幅焦距50mm)下手持拍摄,需要的“安全快门”为等效焦距的倒数。即约为1/60。A7m4焦距50mm下手持拍摄,需要的“安全快门”为1/50。低于此快门速度拍摄的话,很大概率会导致拍虚。因此光圈优先模式下,会保证安全快门的情况下,不断的提高ISO值来满足正确曝光。

一般来讲,半画幅相机能接受噪点的最大ISO在3200以内,全画幅在6400以内。我们也可以看出,光圈优先模式且ISO自动时,可用的最小光圈还是不建议小于F16的,因为小于F16手持拍摄时,ISO会暴增,导致画面出现大量噪点而严重影响画质,除非拍摄场景非常亮,使得ISO不会暴增超过可用范围值。当然,在使用ISO自动模式时,也非常有必要关注ISO的自动值是多少。

下面为每次测试中两台相机所拍摄的中心画质对比。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2.8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4.0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5.6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8.0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11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16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左A6400,右A7M4,光圈优先模式下,F22光圈拍摄,中心画质截图


四、手动挡模式下,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

1. 光圈不变测试。光圈固定为F2.8,ISO设置为自动,快门从1/6开始依次倍数递增,直至到最大快门速度。两台相机显示0 EV时,观察光圈、快门、ISO数值关系。主要测试相同快门条件下,两台相机ISO值是多少,差距有多少。这个测试能反应两台相机在正常曝光模式下,同场景同条件下,可用的最高快门速度是多少,差距有多少。也反应能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的能力

2. 快门不变测试。快门固定为1/100,ISO设置为自动,光圈从F2.8倍数递增,直至到F22。两台相机显示0ev时。观察ISO自动值与光圈、快门的数值关系。主要测试固定快门条件下,相同光圈下,两台相机的ISO值是多少,差距有多少。这个测试能反应手持相机的场景下,可用的最大光圈是多少,差距有多少。也能反应拍摄深进深(风光摄影)的能力。因为风景摄影需要更小的光圈来保证前后景物都清晰。

3. iso不变测试。ISO固定为100。光圈从F2.8开始,成倍数递增值最大F22。两台相机显示0ev时,观察快门与光圈值的数值关系变化,主要测试在iso为初始值100时,相同光圈下,两台相机能使用的快门速度值的差异,差距是多少。这个测试能反应相机的最高画质下,所需的光圈与快门的关系。也能反应夜景拍摄能力的强弱。特别强调,并不是只要上了三脚架,就没必要关心快门速度的问题了,特别是拍摄可能会无法避免的轻微移动的物体(比如夜景人像),快门1秒和2秒的差距也不小。因为人会呼吸,总会轻微晃动,快门慢太多的话,也会拍糊。

4. 光圈不变,ISO从初始值100开始,倍数递增至1000。之后一挡一挡递增,直至102400。每次两台相机显示0ev时,观察两台相机的噪点变化,以及可用的最大ISO。这一项是关于这两台主流半幅全幅的可用ISO测试,也可以说是画质测试。由于篇幅关系,这个放在下一篇细说,喜欢的亲们别忘了点赞+关注,以防迷路!

下面看测试数据汇总表格

手动挡:光圈不变测试。光圈固定为F2.8,ISO设置为自动,快门从1/6开始依次倍数递增,直至到最大快门速度。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6

16.67

10

0.08

100

1.00

1.39

25.00

A7M4 + 28-70 F2.8

1/6

16.67

9

0.10

100

1.00

1.74

A6400+18-50 F2.8

1/13

7.69

7.1

0.17

100

1.00

1.28

25.00

A7M4 + 28-70 F2.8

1/13

7.69

6.3

0.21

100

1.00

1.60

A6400+18-50 F2.8

1/25

4.00

5.0

0.33

100

1.00

1.33

25.00

A7M4 + 28-70 F2.8

1/25

4.00

4.5

0.42

100

1.00

1.67

A6400+18-50 F2.8

1/50

2.00

3.5

0.67

100

1.00

1.33

25.00

A7M4 + 28-70 F2.8

1/50

2.00

3.2

0.83

100

1.00

1.67

A6400+18-50 F2.8

1/100

1.00

2.8

1.00

125

1.25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2.8

1.00

160

1.60

1.60

A6400+18-50 F2.8

1/200

0.50

2.8

1.00

250

2.50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200

0.50

2.8

1.00

320

3.20

1.60

A6400+18-50 F2.8

1/400

0.25

2.8

1.00

500

5.00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400

0.25

2.8

1.00

640

6.40

1.60

A6400+18-50 F2.8

1/800

0.13

2.8

1.00

1000

10.00

1.25

25.00

A7M4 + 28-70 F2.8

1/800

0.13

2.8

1.00

1250

12.50

1.56

A6400+18-50 F2.8

1/1600

0.06

2.8

1.00

2000

20.00

1.25

25.00

A7M4 + 28-70 F2.8

1/1600

0.06

2.8

1.00

2500

25.00

1.56

A6400+18-50 F2.8

1/3200

0.03

2.8

1.00

4000

40.00

1.25

25.00

A7M4 + 28-70 F2.8

1/3200

0.03

2.8

1.00

5000

50.00

1.56

A6400+18-50 F2.8

1/4000

0.03

2.8

1.00

5000

50.00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4000

0.03

2.8

1.00

6400

64.00

1.60

A6400+18-50 F2.8

1/4000

0.03

2.8

1.00

5000

50.00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8000

0.01

2.8

1.00

12800

128.00

1.60

分析:看到这个测试结果后,我有点怀疑人生,因为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符,完全不符合常理。想象中,应该是A7M4的总倍数,总是比A6400的总倍数小一些才对,因为A7M4作为全画幅相机,感光能力应该更强,应该是需要更少的进光量就能满足相机的 0ev正常曝光条件才对。然而实际测试的结果却是A7M4的总倍数总是比A6400大一些,但结果表明A6400的“感光能力”可能更强一点,但这明显应该是不可能的吧!因为实在是找不出合理的解释。哪位朋友能合理的解释一下请评论区留言。

至于差值出现了将近25%。我必须相信这个差值是不靠谱的,因为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在表格中可以发现引起产生差值的主要原因是ISO带来的变化。两台相机在光圈和快门速度相同时,满足0EV正常曝光时,需要的自动ISO,每次差了一挡ISO。记住是一挡,不是一倍,是在相机调节ISO时,相邻的两个ISO值。我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与相机自己内置的算法、优化有关,总体来讲,这两台相机的理论“感光能力”应该是非常相近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两台相机的理论“感光能力”相近,并不代表实际画质表现。下面看画质对比。下图全部为两台相机拍摄的中心画质对比

左A6400:1/100,F2.8,ISO=125;右A7M4:1/100,F2.8,ISO=160

左A6400:1/200,F2.8,ISO=250。右A7M4:1/100,F2.8,ISO=320

左A6400:1/400,F2.8,ISO=500。右A7M4:1/400,F2.8,ISO=640

左A6400:1/800,F2.8,ISO=1000。右A7M4:1/800,F2.8,ISO=1250

左A6400:1/1600,F2.8,ISO=2000。右A7M4:1/1600,F2.8,ISO=2500

左A6400:1/3200,F2.8,ISO=4000。右A7M4:1/3200,F2.8,ISO=5000

左A6400:1/4000,F2.8,ISO=5000。右A7M4:1/4000,F2.8,ISO=6400

左A6400:1/4000,F2.8,ISO=5000。右A7M4:1/8000,F2.8,ISO=12800。

分析:ISO为1000以内,可以看出两者画质都很好。超过ISO超过1000时,可以看出虽然每次a6400使用到的ISO值都会比a7m4少一挡,但噪点明显比a7m4更多。ISO超过2000时,这个差距越来越明显,直至到a6400的ISO用到5000,对比a7m4的ISO用到12800时,a6400的噪点依然比a7m4更大的多。

相信这就是全画幅比半画幅真正强的地方。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更高的ISO值来拍摄,使用更高的ISO值代表着你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进行手持拍摄。这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优势会很大。比如体育竞技、飞鸟、野生动物等等。


手动挡:快门不变测试。快门固定为1/100,ISO设置为自动,光圈从F2.8倍数递增,直至到F22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100

1.00

2.8

1.00

125

1.25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2.8

1.00

160

1.60

1.60

A6400+18-50 F2.8

1/100

1.00

4

0.50

250

2.5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4

0.50

250

2.50

1.25

A6400+18-50 F2.8

1/100

1.00

5.6

0.25

500

5.00

1.25

-28.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5.6

0.25

640

6.40

1.60

A6400+18-50 F2.8

1/100

1.00

8

0.13

1000

10.00

1.25

-25.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8

0.13

1250

12.50

1.56

A6400+18-50 F2.8

1/100

1.00

11

0.06

2000

20.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11

0.06

2000

20.00

1.25

A6400+18-50 F2.8

1/100

1.00

16

0.03

4000

40.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16

0.03

4000

40.00

1.25

A6400+18-50 F2.8

1/100

1.00

22

0.02

8000

80.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100

1.00

22

0.02

8000

80.00

1.25

分析:在7组光圈数值对比中,发现有三组光圈值下,a7m4比a6400同等情况下适用到的ISO多了1挡,分别是F2.8/F5.6/F8。而其余光圈值同等条件下,两台相机满足0 ev 时,使用到的ISO值是相同的。这样的结果在实际使用体验中,几乎没有什么差距。至于为什么全画幅会有时会用到比半画幅更高一挡的ISO,我们暂且估计是误差造成的吧,我也没有太多和合理的解释。

但相信画质依然会有差距。下面看两者中心画质对比

左A6400:1/100,F2.8,ISO=125。右A7M4:1/100,F2.8,ISO=160。

左A6400:1/100,F4.0,ISO=250。右A7M4:1/100,F4.0,ISO=250。

左A6400:1/100,F5.6,ISO=500。右A7M4:1/100,F4.0,ISO=640。

左A6400:1/100,F8.0,ISO=1000。右A7M4:1/100,F8.0,ISO=1000。

左A6400:1/100,F11,ISO=2000。右A7M4:1/100,F11,ISO=2000。

左A6400:1/100,F16,ISO=4000。右A7M4:1/100,F16,ISO=4000。

左A6400:1/100,F22,ISO=8000。右A7M4:1/100,F22,ISO=8000。

分析:可以看出,在此照明光线的场景下,手持模式拍摄时,当大约满足手持快门1/100时,a6400可使用的光圈大约为F11,而a7m4可以使用到F22的光圈来拍摄,更小的光圈有利于拍摄更大的景深,因此在风景摄影中全画幅的优势更加明显。至于差距的话,核心还是全画幅相机控制噪点的能力。


手动挡:iso不变测试。ISO固定为100。光圈从F2.8开始,成倍数递增值最大F22。

相机

快门

快门倍数

光圈

光圈倍数

iso

ISO倍数

总倍数

差值%

A6400+18-50 F2.8

1/80

1.25

2.8

1.00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80

1.25

2.8

1.00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1/40

2.50

4

0.50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40

2.50

4

0.50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1/20

5.00

5.6

0.25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20

5.00

5.6

0.25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1/10

10.00

8

0.13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10

10.00

8

0.13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1/5

20.00

11

0.06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1/5

20.00

11

0.06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2/5

40.00

16

0.03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2/5

40.00

16

0.03

100

1.00

1.25

A6400+18-50 F2.8

4/5

80.00

22

0.02

100

1.00

1.25

0.00

A7M4 + 28-70 F2.8

4/5

80.00

22

0.02

100

1.00

1.25

分析:可以看出两台相机在ISO=100时,以上相同光圈值下需要的快门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半画幅和全画幅的拍摄经验完全可以通用。特别是三脚架稳定拍摄,可以基本忽略快门速度带来的抖动时,更是如此。

下面看画质对比

左A6400:1/80,F2.8,ISO=100。右A7M4:1/80,F2.8,ISO=100。

左A6400:1/40,F4.0,ISO=100。右A7M4:1/40,F4.0,ISO=100。

左A6400:1/20,F5.6,ISO=100。右A7M4:1/20,F5.6,ISO=100。

左A6400:1/10,F8.0,ISO=100。右A7M4:1/10,F8.0,ISO=100。

左A6400:1/5,F11,ISO=100。右A7M4:1/5,F11,ISO=100。

左A6400:0.4秒,F16,ISO=100。右A7M4:0.4秒,F16,ISO=100。

左A6400:0.8秒,F22,ISO=100。右A7M4:0.8秒,F22,ISO=100。

分析:可以看出相同光圈下画质差距并不明显,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ISO是初始值,满足正常曝光的前提下,半画幅和全画幅的画质差异很小。在ISO为100时,只要满足正常曝光的条件,及时光圈开到镜头的最大F22,画质依然和F2.8的没有什么区别。这也说明三脚架侧面对于画质的影响了,因为只要相机上了三脚架,拍摄静态物体,几乎不用担心抖动的问题,使用iso100来拍摄自然是人之常情。这里,买了相机的亲们,如果还有没有买三脚架的话,好赖给自己配上一个吧,三脚架可以说是必备装备中最重要的装备了。

结论总结:

本章我们全面测试了两台相机在满足自身检测的正常曝光0 EV条件下,所有拍摄模式的拍摄表现。数据化对比了两台相机的“感光能力”,并对比了相同拍摄场景和拍摄条件下,两台相机的中心画质表现。可以初步得出一下结论:

1. 两台相机的“感光能力”相同,也就是说同样要达到0E条件时,抛开误差,或者我也解释不清的情况不谈,两台相机需要的通光总倍数几乎相同。不存在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全画幅只需要比半画幅更少的“进光量”就满足正常曝光(满足0EV)这样的“理想谬论”。

两台相机cmos尺寸对比

两台相机的单个像素对比

2. 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机单论画质表现方面,最核心的差异还是传感器大小和单个像素大小的差异。A7 IV 中的传感器面积比A6400大了2.33倍。

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您使用三脚架来拍摄,且ISO使用的不会很高的情况下(ISO不超过1000),半画幅相比较全画幅的画质差距是不大的,在有限的预算内半画幅多搭配1只镜头,肯定比全画幅多出来的一点画质更有可玩性。

4.如果您需要使用高ISO来拍摄(ISO超过1000),那么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而且是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假如您想要在较暗光线下手持拍摄,那么半画幅相机可能就无法胜任工作了,全画幅可能问题不大。

5. 如果您想要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需要用到更快的快门速度时,可能全画幅也是您唯一的选择,因为不可避免的需要更高的ISO值来保证正常曝光。而高ISO值是半画幅相机的“硬伤”。

以上数据全部来自实测,更有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亲们欢迎评论区留言,我暂且叨叨到这里。

后期文章会全面测试两者同等光圈下虚化的差距、暗光条件下画质的差距等文章。半画幅相机搭载全画幅镜头,画质会不会有提升的问题您也会找到答案。

测试不易,喜欢的亲们点赞+关注+转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