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引发青少年心理健康务必足够的重视,专家解读如何辨别

作为一个父亲,在看完胡鑫宇事件发布会后,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想从青少年心理健康角度跟大家聊聊,希望借此能够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接受财经专访时,就曾表示,需要帮助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全国调查抽样显示,在校的6~16岁学生中17.5%有精神障碍。就在最近,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对8079名12~18岁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3.7%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陆林院士说,如果出现了以下几个典型的信号要特别注意,可能都是心理问题的投

射:

第一, 有厌学情绪或者成绩下降明显

第二, 拖延现象明显,多方引导无用。

第三,不是内向的拒绝与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也开始远离。

第四,易怒,甚至无厘头攻击他人。

第五,睡眠不好,提不起兴趣,出现贪睡或者失眠。

第六,无法抑制厌食和暴饮暴食

第七,过度沉迷网络或游戏。

2021年11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调查了30多万名中小学生,叠加疫情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数据上升,特征表现为四无:

对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对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对媒体曾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特别渴望和社会交往,另外一方面内心又潜藏很多的秘密,特别是内向的孩子。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成绩上,而忽略了情绪发育。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冲动,要给孩子制造释放情绪的出口,比如说刺激一点的体育运动,包括包容他和父母的合理吵架,要允许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等,而不只是只有学习,否则一旦学习出了问题,孩子就可能无路可走。

如果一旦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定尽早积极的就医,甚至配合药物治疗,这不丢人。不知道还有多少胡鑫宇正迷失在路上?真心的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胡鑫宇事件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您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