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之所以叫《狂飙》是源于毛主席的这首词,背后的意义深远

电视剧《狂飙》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看到了,真是剧如其名,一路狂飙到底,关键是,连观众也跟着一起狂飙不能自拔,不管是剧情也好,还是演员的演技也罢,可谓是好评如潮,与电视剧相关的词条,更是连续多日霸榜微博热搜。

有人说,这部剧烂尾了,也有人说剧情还是不够严谨,诚然,这部剧并不是完美的,确实也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总之,瑕不掩瑜,我们也没必要拿着放大镜去看一部电视剧。

有网友看完这部剧,觉得剧名取得不太好,应该叫《大佬逆袭记》,当然这种说法只是调侃,不过,我也看到一位自己喜欢的自媒体作者在写剧评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她说:“相比《狂飙》这个剧名,我觉得《蜕变》或《底线》更适合这部剧:人都是一步步改变的。我们不经意走的每一步,都在决定我们的命数。”

这足以说明,不同人眼里的“狂飙”也是不尽相同的,可能大多数人都把这部剧当成了一部励志剧来看,也有人当成生活剧来看,所以才会有各种生活感悟,但我想说的是,所有说这部剧应该换掉剧名的朋友都没有读懂编剧的真正意义,更没有理解创作人员的用心良苦。

虽然电视剧中有不少搞笑的梗,但这依然是一部严肃的扫黑除恶剧,背后意义深远。

你可知《狂飙》为何叫《狂飙》?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字面意思,导演徐纪周说过,《狂飙》源于毛主席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灵感就源于此:“狂飙为我从天落”。

我们简单赏析下这首词,前两句“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的意思是,六月天,红军征伐腐败的恶势力,人民要用长长的红缨把鲲鹏捆缚,跟《狂飙》这部剧的主题“扫黑除恶”非常契合。

“狂飙为我从天落”句中的“我”指包括作者在内的百姓以及全世界的劳苦大众,赞扬了中国工农群众所掀起的这场革命大风暴,以排山倒海之势清洗了一切污浊,而电视剧《狂飙》也是如此,以同样的气势掀起了一场扫黑风暴,最终清除了社会毒瘤。

《狂飙》已经大结局了,但很多人还没有从剧中走出来,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已经开始二刷,这部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看完之后会让你意犹未尽。

有人喜欢安欣,一如导演所说,他是法治社会的代表,他能让老百姓安心,确切来说,这个人物没有原原本本的原型,但是他身上的理想主义可以映射出很多个人,现实中的无数个安欣凑成了《狂飙》中的安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安欣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而且有很多。

说实话,更多的人是喜欢高启强的,因为安欣太理想化,理想到大家误以为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反派高启强之所以讨人喜欢,除了他出身底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外,还有一点就是张颂文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跟高启强共情,尽管他是一个重视亲情,讲义气的人,尽管他走上这条路有很多无奈,尽管他在某个时刻确实是被逼的,但,当他漠视生命,残害无辜的那一刻起,就足以说明他内心的恶,当他被判处死刑时,流下的眼泪也只是鳄鱼的眼泪而已,要知道,现实中的高启强一定是存在的,这样的社会毒瘤不应该被同情。

除了主角外,还有一些配角也是深入人心,莽村村长李有田,又阴又毒的笑面虎,自私又贪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最终也吞下了自己酿下的苦果,自己死了,儿子也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算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还有贪污的杨健,准备逃跑前,去看望年迈的母亲,非要吃妈妈做的最后一碗面,非要替妈妈扔最后一次垃圾,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纵观全剧,你会发现,恶人身上有柔情的一面,好人身上有致命的弱点。

这是一部老百姓也真正能看得懂听得懂的剧,这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剧,这是一部符合正确价值观的剧,剧中虽然不乏有残酷的血腥画面,但也有温馨暖人的场景,不能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价,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体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