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瑙纵歌节的传说

景颇族先民与西北氐羌游牧族群有族属渊源关系,目瑙纵歌作为一种祭祀性原始舞蹈,伴随着景颇先民走过了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目瑙”系景颇族景颇支语,“目”指天神目代;“瑙”指祭祀舞蹈的动作。“纵歌”系景颇族载瓦支语,意思是“大家一起跳舞”。不同用途的舞蹈,又冠以不同的称呼。如景颇支中举行战争前的“片布当目瑙”、山官分家时的“贡冉目瑙”,以及载瓦支中举行葬礼时跳的“布滚歌”、用于驱邪赶鬼的“龙雷歌”等等。从目瑙纵歌的发展史来分,则有“章目瑙”(太阳宫目瑙)、“乌目瑙”(鸟类目瑙)、“神京目瑙”(人类目瑙)之分。

德宏州景颇族居住地区,流传着一个关于目瑙来源的、美妙动人的传说:

在很古很古的年代里,人类还不会跳目瑙,只有太阳神的子女才会跳,称为“章目瑙”(章:景颇语为太阳)。一次,太阳神的女儿过生日,便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去参加章目瑙,地球上的万物则推举会飞的鸟类前往参加。鸟类返回地面后,在地面举行了“乌目瑙”(乌:景颇语为鸟),景颇族祖先看了乌目瑙,顿时被百鸟婉转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所陶醉,并且深受启发,于是便创立了景颇人的目瑙。

众所周知,“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在景颇族神话中,则将太阳神称之为“章瓦能桑”,传说就是这位太阳神曾派遣太阳公主“贝佐兰汤”到地球邀请万物前往参加在太阳宫里举行的“章目瑙”。

相传景颇族发源于甘青高原,那里终年积雪,地冻天寒。在这种气候异常寒冷的环境中,太阳不仅无私地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还给人类送来了温暖。因此,景颇族祖先对太阳神特别敬重。在景颇族的英雄史诗中,开天辟地的创世英雄宁冠瓦,便是太阳神的女婿,景颇族传说中另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祖先扎瓦荣礼,也曾娶过太阳宫里的仙女。举行目瑙时竖立在广场中央高大的“目瑙示栋”神牌上,顶端要绘制光芒四射的太阳,“目瑙示栋”旁边搭建有太阳神的专座,景颇语叫“章肯日”,还有象征景颇族山官至高无上权威的“日月牌”,同样也少不了太阳的形象。

一代又一代,景颇人从长辈口中得知,他们最早的“老家”,在异常遥远的、名叫“穆拽圣腊崩”的地方。为了让这些出生在亚热带的景颇子孙,对“老家”留下深刻印象,就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说:“穆拽圣腊崩是一座大山,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边上有大大的草原,天气冷得连烤火身子都不会热乎,水冻成石头一样硬,刀也砍不烂。”于是,景颇儿女对“老家”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以致后来不断有人到西北高原寻根。

景颇人在举行目瑙纵歌前,最高祭师“斋瓦”要将天神“目代”请到目瑙场,“目代”降临大地后由北向南所走的线路,就是景颇祖先迁徙的线路。这是向景颇儿女暗示,目瑙纵歌诞生在北方,你们是北方的子孙!不要忘记祖先启程迁徙的那个拂晓;在举行葬礼中的“送魂”仪式时,则刚好相反,送魂线路是由南朝北走,将死者的灵魂安全护送到北方,叶落归根,安息在“老家”的土地下。生者的信念与死者的灵魂,飞越高山大川,在北方“老家”与景颇山之间频繁往返。

举行“目瑙纵歌”,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后选双日进行,忌单日。解放后,这一传统祭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成为全民的重要节日活动,在“目瑙纵歌”盛会中,整个“目瑙场”里,身着盛装的景颇族群众分男女列队,男子手持长刀,妇女持手帕或花扇,在头戴兜銮,用孔雀毛装饰的“瑙双”引导下,踏着鼓乐节奏,成千上万人围着“目瑙示栋”回旋起舞,歌声此起彼伏,不时鸣枪助兴,甚为壮观,可称世界集体舞之最。跳目瑙纵歌往往通宵达旦,以至连续二至三天才会结束。

来源 :《德宏民族文化艺术论》

责编:雷斑努虞有琪

审核:张崇喜

法律顾问:云南泰恒律师事务所 陈苹、胡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