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误导了,明朝倭寇就是日本人,戚继光是货真价实的抗日英雄

《明史》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

而万历年间编写《虔台倭纂》的官员谢杰甚至发出绝望的惊呼:“海滨人人皆贼,诛之不可胜诛!”

当时一个苏州人被倭寇掳走五十几天后逃生归来,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船上大概两百个海盗,有福建、温州、台湾、宁波人。其中福建人最多,占十之六七。梳着髻的日本人只有十几个。”两百个倭寇中,只有十几个真倭也就是纯正日本人,明史说的“十之三”看来还夸大了。

这么讲的话明朝中后期扰乱中国南方的倭寇大多数都是国人,“倭乱”自然也是中国内部社会矛盾吗?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明朝官吏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把中国海盗在本国的恶行都算成是日本海盗的行为。因为根据明朝定下的斩首制度,斩下“真倭”也就是日本海盗的首级能领到赏钱最多。

所以一些为了获取赏钱的明朝官员和军人就将打死的中国海盗算成是日本人。这种现象不光在当时明朝的南方军队里盛行,在明朝的北方军队里也同样盛行。

倭寇


《明实录·孝宗实录·卷11》中记载,一个叫张茂的军官根本没有带着军队追剿匪徒。他随便找了个满是老弱妇孺的居民点,杀死了上百人后,带走了几十级首级,用这些首级冒充匪徒领取功劳。

张茂是张天祥的舅爷爷,他们之间有着矛盾,所以他告发张天祥。身为朝廷命官的王献臣没有查验清楚事实,就把这些报告给了明孝宗。这也成了后来他被定罪的原因。

王献臣报告明孝宗说,一开始有八个泰宁三卫的蒙古族人,找张天祥索要生活必须的盐和米等物。张天祥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女真进贡的使团就在附近。张天祥随后命人射伤女真使团的人。

靠斩首建立功勋的明军


而后他以泰宁三卫杀伤使团的借口,进攻了一处居民点。

在居民点中,张天祥共杀死了老幼上百人,并将告知他消息的八人灭口。在一番烧杀抢掠后,张天祥将其中二十多人的首级带给上级请功,并获得了两千两白银的奖赏。随后张天祥又以追剿贼寇得力的名义,得到了明孝宗的嘉奖。

但本期重点不是探讨明军杀良冒功,以上那段文字是为什么明朝史料中所记载倭寇中 “假倭”占大多数,“真倭”占少数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因为有日本海盗(真倭)的出现,才会有中国海盗(假倭)。讲到这里,倭寇问题就不是简单国内社会问题。

还有,历史上明朝朝廷对倭寇和中国海盗是有明确区分的,哪怕是勾结倭寇的中国海盗。

首先看在中国的各种史料中,用各种各样的名称来称呼倭寇,例如真倭、伪倭、假倭、装倭、倭贼、倭奴、勾倭、残寇、贼帆、荒夷等。日本史学家石原道博精心搜集中国史籍中倭寇名称的结果,共有二百一十六种称呼。这个事实表明当时作乱的海盗的构成人员与性质是复杂而多样的。

不然明朝干嘛没事吃饱要详细区分,只能说当时作乱的海盗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但倭寇一定是日本人

而文章开头的《明史》“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倭战则驱其所掠之人为军锋。”这句话,真正意思是真倭即真正的日本人,占全体的十分之三,其他十分之七是从倭,即从属于倭寇的人,被倭寇掳去的中国人。

结果这句话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为倭寇中十个里七个都是中国人假扮。

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在《筹海图编卷五.浙江倭变纪》中记载“勾引倭奴结巢于霩徭之双屿港,并逐渐同倭寇合流,倭奴藉华人为耳目,华人藉倭奴为爪牙…倭奴非内逆无以逞狼贪之志,内逆非倭奴无以遂鼠窃之谋,狼狈为奸,共同劫掠东南沿海。”

这段话意思再明显不过,日本海盗和中国海带是相互勾结关系,也并非日本海盗受中国海盗集团雇佣

当然这个合流有一个过程。就中国的海盗来讲大体是三步走:先是海商,再是亦商亦盗,最后是与倭寇合流,只盗不商。

倭寇


明朝有个例子就是有些名叫李光头、许栋的败类开始是海商。李光头,福州人。许栋,广东人。最初因罪被囚在福建监狱。嘉靖十九年(1540),李光头、许栋等百余人越狱,逃往海上。

李光头于是来到倭寇、中国海盗的走私地双屿港,许栋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与李光头合伙。史料载“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其质契。势家护持之,漳、泉为多,或与通婚姻。假济渡为名,造双桅大船,运载违禁物,将吏不敢诘也”。“司其契质”是经商,不是海盗。

再说个有名的例子,就是那个被现在网上吹成中国航海先驱的大汉奸王直,他开始时也不是海盗,只是海商。史料载“王直者,歙人也。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一时恶少,若叶宗满、徐惟学谢和、方廷助等,皆乐与之游。间尝相与谋曰:“中国法度森严,动辄触禁,孰与海外乎逍遥哉?遂起邪谋。嘉靖十九年,时海禁尚弛。(王)直与叶宗满等之广东,造巨舰,将带硝黄、丝绵等违禁物,抵日本、暹罗、西洋等国,往来互市者五六年,致富不赀。”

王直是经商发大财的。据《筹海图编》卷八《寇踪分合始末图谱》载,李光头、许栋等分掠福建、浙江是从嘉靖二十年(1543)开始的。在此之前应视为他们是海商。但这时他们已勾引西番人(葡萄牙人)交易。王直在嘉靖二十三年入许栋伙,并随贡使至日本交易。

明廷为了维护海疆的安全不得不设立巡抚,整顿海防,实行海禁。官员朱纨采取果断的措施,率军攻陷了葡萄牙、日本和中国海盗的据点双屿港,基本消灭了李光头、许栋的势力。

但朱纨后来却被朝廷革职,并被迫害致死。史料记载朱纨死后,“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在海禁渐弛的同时,王直的势力空前强大。首先,他于嘉靖二十七年,纠集许栋的余党,自己作了船主。其次,他于嘉靖三十一年,吞并陈思盼、柴德美等船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再次其他海盗徐海陈东、麻叶等都与他结成疏散的同盟,尊王直为盟主。

这时期,王直的确雇佣了日本浪人作为打手。然后出现史料记载“许栋败没,直始用倭人为羽翼,破昌国而倭人之贪心大炽,入寇者遂络绎矣。”“许二、王直辈通番渡海,常防劫夺,募岛夷之骁悍而善战者,蓄于舟中,泊于双屿、列表。滨海之民,以小舟装载货物,接济交易。夷人欺其单弱,杀而夺之。接济者不敢自往,聚数舟以为卫。其归也,许二辈遣倭一二十人持刃送之。倭人还舟,遇船即劫,遇人即杀,至其本国,道中国劫夺之易,遂起各岛歆慕之心,而入寇之祸不可遏矣。”

但是正因为王直雇佣日本海盗在大陆杀烧抢掠,这些日本海盗回到老家后把这些告诉他们老乡,从而引发更多日本海盗前往大陆打劫,有的日本人接受王直雇佣,甚至有的日本大名为了获取利益直接支持武士加入倭寇行列来华入侵。

杀人放火的倭寇


而王直是否像网上所说在日本势力非常之大呢?

王直开始是募岛夷之骁悍而善战者”,后则“倾赀勾引倭奴门多郎”等,似乎与倭奴(日本人)是一种雇佣关系。可能就是根据这一点,徐阶在《世经堂集》卷二《再答倭情》中所说:“为首者俱是闽浙积年贩海剧贼,其中真倭不过十三,亦是雇募而来。

但王直所雇用的这些倭奴也就是日本人并不听他的指挥,当王直还是海商的时候,这些骁悍的倭奴就遇船即劫,遇人即杀,从而招来更多的倭奴来中国沿海劫掠,形成倭寇。另外,王直即能倾赀勾引大量日本人,那么对给他提供基地的日本大名,也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否则人家是不会支持他的。

像另外的中国海盗徐海、麻叶是另外一种类型。徐海率和泉、萨摩、肥前、肥后、津州、对马等地区的人入寇;麻叶率筑前、和泉、肥前、萨摩、纪伊、博多、丰后等地区的人入寇。

徐海虽然住在日本萨摩,所以仍受萨摩大名岛津家的控制。

上诉那些地方都是来自日本九州岛,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那么王直的主子九州大名在日本国内实力又如何呢?就王直生活的年代而言,当时日本国内实力最强的几个大名基本都在关东、京畿地区

幕后支持倭寇的日本九州大名


连王直的主子九州岛那些大名在当时日本根本就是不入流存在,除了稍强些的大内家。所以说王直是日本海贼王简直无稽之谈,一些人散播的“中国人王直操控倭寇,所以倭寇是中国问题”这类话真是居心叵测。看了上面那些描述,相信智商正常点的人都不会相信这句话。

倭寇这种混杂了相当数量日本武士的武装走私力量,实际上是以日本战国时代军队的战术作战的。因此后来明朝军队在嘉靖倭乱时期总结出来的对日战术,在万历年被直接应用于朝鲜对日战场,连李氏朝鲜也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

倭寇是一支不折不扣日式化武装集团


而丰臣秀吉时代侵略朝鲜的军队,全是所谓的“战国百战精锐”。这也反证了那个时代的倭寇在战术上已经完全是一支日本战国时代的军队

《明实录》记载,倭寇临阵,常以一人舞扇子在前,吸引明军注意力,而后“列蝴蝶阵,挥舞本国扇子为号,一人挥扇,众皆挥舞长刀,刀光闪闪”。

日本战国时代用来指挥打仗的军扇


意思就是倭寇跟明军打仗时候,倭寇的指挥官用扇子指挥阵型。稍微熟知日本战国时代的人都知道当时日本打仗战场司令官都用军扇指挥,最出名的莫过于武田信玄用军扇指挥作战。

用军扇指挥作战是日本古代独有的方式。

倭寇所乘的船也是日本独有的八幡船,八幡船不是说他多高级,就是说这种船一看就是日本的海船。

八幡船日文也叫バハン(bahan)船。其乘员也有叫バハン的。室町时代的《节用集》中,已经有了用“番舶”二字来标记バハン的记载。1603年(庆长八年)日本耶稣会在长崎书林出版的《日葡词典》中,也列有バハン词条,说明バハン船指到其他国家进行掠夺的盗贼船,バハン指乘船到其他国家进行掠夺的盗贼或海贼。

关于バハン的语源,八幡大菩萨的信仰与天照皇大神春日大明神等的信仰一起,在当时日本人中已经固定下来,因此到海上去的日本人打着八幡大菩萨旗帜作为守护神。

16世纪八幡船


日本对八幡大菩萨的信仰


再说倭寇最常使用的兵器——倭刀,也就是日本刀,但当时的日本刀和今天的日本刀完全不同,今天看到的日本刀其实大多数都是江户幕府时代甚至明治维新后才有的款式。

当时倭寇使用的日本传统刀剑中的一种,正式的种类是打刀,而这种打刀在江户时代已经不再使用,准确说是被禁用。

打刀


在嘉靖年间,这股倭寇所使用的刀型最适合混战、突袭的中卷野太刀。其刀刃长度在0.9米以上,全长多为1.5米,甚至长达1.75米的实战用超长双手刀。在日本国内,大太刀被直接归于斩马刀类大型兵器。

较长的太刀


如何使用这种刀自然需要拜师学艺,古代学习武功可不是现代去什么拳馆、剑馆学习那样容易。我举个例子,叶问拜咏春大师陈华顺为师一共要交12两黄金(相当于今天60万人民币)日本武道也有严格的门派规矩,不是本门派的人要学基本都要收费,而且偷学也是要被找麻烦的,武侠小说常常描述偷学的人会被本门派废掉功夫。

关于倭寇种种特征我不再具体描述,反正史书还记载倭寇说着人们听不懂的语言,这种语言如同鸟语一样。今天大多数人听日语不也是这种感觉吗?

所以说倭寇是中国人假扮的话,那么这个中国人首先要日语八级,然后前往日本,在日本搞个八幡船,回到中国打劫后一直要坚持用日语说话,全程不许说家乡话,全身日本装扮,然后还要在日本专门拜师学习日本剑道和武道。

所以中国人为了假扮倭寇不惜费这么大代价和精力这可能吗?

那么倭寇问题在当时明朝是只局限于属于社会性治安问题吗?

答案不是。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倭寇进攻台州,巡按御史命知事武纬率军前往迎击。倭寇诱敌深入,把武纬率领的明军引进了埋伏圈。

当明军追进包围圈时,倭寇伏兵大起三面夹击,明军溃败,指挥官武纬阵亡。倭寇乘胜攻破黄岩县,大肆屠杀居民,抢掠财物7日后才散去,然后抢掠附近的象山县和定海县周边村镇。

登岸的倭寇


倭寇攻破黄岩县,这是倭寇第一次登岸攻陷中国城市说明这个时期的倭寇已经不是什么单纯的海盗了。黄岩县城被攻破,代表倭寇侵入中国领土作奸犯科,虽然不是占土地,但性质已经比海盗要恶劣多了。据史料记载,这股倭寇里的职业日本军人就有3000人。

战国时代日本军队

战国时代日本军队


上诉只是“嘉靖大倭乱”的开始,在倭寇大举入侵的头几年,江浙地区大量城镇被日本人攻陷,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开始入攻苏州太仓,并分兵四掠。甚至有一支倭寇因为丢失了海船,便在附近到处打劫,甚至攻下了上海县,并且烧毁了当地县衙,接着攻占了吴淞江所、南汇所,分兵溯江逼掠常州府的江阴。

当年五月,海盐县城遭到倭寇攻击,虽未被攻陷,但城楼及数百间民房被焚坏,乡镇受到扫荡。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是苏州昆山人,其亲历了当年的嘉靖大倭乱,在他的书中描述江南地区所受倭寇入侵,以苏州、上海为最;而苏州境内,则以昆山受害最深。

归有光详细描述了嘉靖三十三年的倭患给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特别指出昆山全县,在倭寇的合围攻掠之后“所至荡然,靡有孑遗”的破败景象。“所至荡然,靡有孑遗”,这是形容昆山被倭寇几乎荡平。

1555年1月,倭寇攻至杭州北部塘栖镇时,杭州府闭城戒严,北城武林门外郊关四乡居民,恐惧倭寇的烧杀掳掠,请求进入城门。负责城门门的防务的提学副使阮鹗开门迎纳,前后4、5天时间,进城居民超过10万人。甚至逃难许多逃难民众故乡远离杭州,说明那些人的家乡城防和守兵根本无法抵御倭寇。

肆掠的倭寇


但是杭州府城也谈不上绝对安全,五月二十四日,倭寇再度侵犯杭州,杭州差点被倭寇攻陷,而杭州府城墙高达四丈,倭寇在城外纵火,火焰能够冲上城墙顶部,可见当时城墙外民居的高大和数量之多。

或许有人会说,倭寇既然是日本人,在古代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情况下怎么在中国江南来回穿梭呢?照这个逻辑所以倭寇又是中国人了。

原因是倭寇为了收集中国沿海地区的各种情报,大量收买当地人充当其间谍。如黄岩县百姓周保来等人,被倭寇收买成间谌,常常充当其向导。

公元1536年2月,周保来带倭寇进犯乐清。周保来等二人先登岸侦察,倭寇因情况不妙立即离开此地,而“二人留村中丐食被获,置极刑,枭首于海上”又如通州人顾表为人奸诈,成为倭寇间谍,大量收集情报,使倭寇“尽知官兵虚实”色,几乎使漕运中断。

后来明副都御史郑晓悬重赏将顾表为捕荻杀掉。倭寇的间谍进行活动时也非常狡猾,史书形容倭寇“或伏桥下,或栖树梢,或隐庵刹,或潜林甚,夜聚晓散,其踪无常”。倭寇不仅收买乡民为其间谍,还同沿海的大地主相勾结,使他们“外交内伺”,成为白己的情报站和军需。

卢镗刚从福建调至浙江嘉兴之时,就被一股倭寇引入嘉兴城附近可以设伏的地形中伏战败,导致明军光阵亡就有1100人。此战倭寇竟然表现得比卢镗更为了解当地地形。而且明军的军情,各地的人文地理,倭寇都掌握得是一清二楚,显然是当地内奸暗中通风报信的结果。

如同抗战期间,日本飞机中驾驶员可以精准找到国军的位置进行定点袭击,都是因为汉奸用反光镜在地面上暴露了国军的位置。

在这里我辟一个谣言,网传倭寇入侵江南原因是害怕明朝北军,北军正是明军精锐,所以倭寇害怕才不敢去北方。

实际上倭寇已经和北军不止交战过一回,北军当时对倭寇战绩也不咋地。

明朝北军


比如在1554年李逢时、许国率领6000名山东兵与倭寇作战,在新泾桥与倭寇相遇,倭寇利用海水涨潮。连明军退兵重新列阵的机会都没有。于是明军大阵崩溃,士兵争相逃命,死在潮水和自相残杀里有1000余人,指挥刘勇等也随军一同没于水中。

同样当时北军在长城边打蒙古入侵者打得怎么样大家心里也有素,不然也不会有1550年蒙古军包围北京城庚戌之变

倭寇入侵南方完全是在江南有更多耳目,对当地更加了解,并不是害怕北军的结果。后面万历年间明军在朝鲜对日本正规军取得胜利,其中明军也有不少南方人甚至在攻克日军占据的平壤城第一个杀入城内的还是南军部队

究其原因是嘉靖年间整个明军战斗力都不行,有后面的隆庆万历两位皇帝中兴才使得明军脱胎换骨,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顺便说下倭寇从中国掠去的物资、人口等等大部分都是运往日本。当时在日本生活华人数量非常多,比例高达当地10个人里就有3人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是被倭寇掳去当奴隶的。

这段数据出自壬辰倭乱期间潜伏到日本的明国间谍许豫所收集到的情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人民,被虏日本生长杂居,六十六州之中,十有其三,住居年久,熟识倭情。”里面还提到在日本华人大部分源自浙江、福建、广东这三个地方。

而被倭寇掳到日本的华人基本上一开始只能当奴隶,很多人后来才得以摆脱贱籍成为正常人,而萨摩这个地方的华人奴隶数量非常多。

明朝嘉靖时期的浙江总督杨宜所派到日本办事的手下郑舜功在《日本一鉴》记载当时萨摩岛津家的华人奴隶情况: 本(高)洲民居约百家,我民之被驱虏为夷奴者约二三百人。
据郑舜功所述,当时萨摩平均每户日本人有华人奴隶2~3人,可见当时日本社会华人奴隶人数之多。

而九州大名岛津义久的汉人医生许仪后,他就是当年广东行医时被倭寇掠去,然后送到九州萨摩

当时岛津义久的孩子正在重病中,而日本医术那时候有限,所以急缺医生,恰好听说他支持的倭寇集团抓到一个医生,正是许仪后。岛津义久便命许仪后治他的孩子,许仪后凭借其高超医术成功治愈。从此岛津义久开始器重许仪后,还给他许配妻子。

岛津义久


尽管如此许仪后这一生再没回到中国。像许仪后这样被倭寇掠去日本的中国人数不胜数,许仪后相比其他中国人而言还算幸运,一些中国人只能被日本人送去奴隶市场贩卖。

链接:岛津义久和明朝关系

奴隶在日本待遇很低,17世纪初期荷兰人记载日本人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随意处死或则责罚奴隶。

所以光是人口贩卖的最终地点是日本,日本就得负倭寇的责任,没有买家哪来买家

文章该分析的都分析完了,另外退一万步讲,嘉靖时期的倭寇集团,从其出发地点、战术战法乃至所作所为,明朝朝廷将其称之为倭寇并无错误。现在有些人纠结其中所谓中国人占多少,日本人占多少,因而不算倭寇。殊不知,中国讲究“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重视文化认同而非血统认同。

因此与其说是“假倭”,倒不如说他们是“假中国人”。就如同八国联军中的英军,即使人数再多也不能算印度士兵,依旧是要算英军,因为他们的主子是英国人。又如同那个朝鲜战争中先高喊“我是中国人,别开枪”再趁机袭击志愿军的华裔美军士兵,不管他汉语说得再6,他也是个美国人。

顺便一说,在2000年代之前的国内有关倭寇题材的文章或则史书,都将倭寇称作为日本海盗,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是日本民族入侵中国的行为。2007年郑伊健演的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对日本武士说你们从明朝时期就屡犯我中国东南沿海


图中橙色部分为倭寇入侵区域


以前那时候倭寇是不是日本人是没有争议的,直到后面一些文章先将倭寇群体里说成十个里九个是华人,一个才是真日本人,再到后来变成“倭寇给中国人打工,倭寇里全是中国人”的论调。以此歪曲倭寇问题成为中国或则汉族内部矛盾

从而数百年在东南沿海被日本海盗迫害的百姓也都变成是国人所为。抗日英雄戚继光、俞大猷、汤克宽等人的功绩也自然要被“降格”。

抗日功劳颇大的戚家军


现在网上不光盛行“倭寇都是中国人假扮”的言论,还有出现大唐文化在日本等诸多论调。这个逻辑又是日本的建筑都是唐式建筑,然后国内为了修筑或则仿照唐朝建筑而仿照日本建筑,从而出现“以倭代华”现象。

这种言论在网上盛行不光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断章取义方式误导众人。还有基于大部分人对日本历史并不真正了解而造成,如果了解日本古代历史还会信这种话吗?

据我所知,在明代,日本就已经不再将中国视作天朝上国。日本室町幕府为了迎合明朝统治者 “天朝上国”虚荣心理 ,以 “贡使”为名进行商贸往来。

日本表面上称明朝为大明、上邦,背地里却把明朝叫支那。比如著名的遣明使策彦周良在路途中做的一首诗“三十年来一鸟过,朝离日本暮支那,木人高唱还曲,穿破尽阎浮萨诃”。

上诉文字已经反映策彦周良内心对中国的不屑。

嘉靖倭乱一开始明军打得确实艰苦,但是在这过程中明军积攒了许多对抗日本人的经验和战术,这些经验和战术化作了几十年后的万历年间明军在朝鲜半岛的抗击日本胜利的动力

明军最终将倭乱平息


参考书目

《明史》

《明实录》

范中义 《明代倭寇史略》

梁晓天 《倭寇战争全史》

(日本)田中健夫《倭寇海上历史》

(美国)《倭寇》

朱尔旦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宁波大学论文 《明代日本、朝鲜的中国认知——以策彦周良、崔溥为中心的考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