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这里!教你看懂,体检报告上的心电图术语→

很多人体检做心电图时

经常看到以下词汇:

窦性心律不齐

早搏

左心室高电压

ST-T异常

……

这么多专业的名词

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我们这些外行人不免心情忐忑

总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心电图

是重要的体检项目之一

通过皮肤上的电极

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主要用于筛查心脏疾病


心电图可以

反应心跳的速率和节律

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许多急性心肌梗死就是

通过心电图确诊的

心电图关键时刻能救命!

下面我们来解析心电图报告中

常出现的几种术语


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许多人看到心电图上写着“窦性心律”,会不自觉打个问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实,正常人的心律都是窦性心律,就是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的,窦性心律不齐也是正常现象。

正常人的静息心率在60次/分至100次/分之间。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

如果出现显著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晕厥、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研究表明,健康好心率在60-80次/分之间,长期静息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T波改变

ST段改变

ST-T改变

异常Q波

1T波:

T波改变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情况。T波是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形态钝圆向上。T波改变是指T波变得低平、双向或者倒置。

T波改变可见于各种心脏病,但更多见于许多生理因素影响,如情绪紧张、焦虑、熬夜劳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2ST段改变或者ST-T改变:

ST段改变或者ST-T改变是指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伴或不伴有T波改变的情况,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更多见于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因此,发现ST段改变或者ST-T改变需要进一步评估,排查器质性心脏病。

3异常Q波:

异常Q波分为梗死性Q波(病理性Q波)和非梗死性Q波。前者是由心肌梗死所引起,后者则为心肌梗死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

一般来说,两个或以上导联的异常Q波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无心脏疾病者由于某些因素影响也可在一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以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引起者最为常见。因此初次发现异常Q波,需要重点排查有无心肌梗死的情况。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早搏是心脏的提早搏动,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果这个提早搏动的信号起源于心房,称之为“房性早搏”,如果起源于心室,称之为“室性早搏”。

许多早搏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偶尔会感觉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早搏频发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偶发的早搏可能与情绪波动、劳累、吸烟饮酒、咖啡、浓茶、电解质紊乱或是服用某些药物有关。

频发房性早搏可能发展成房性心动过速、房扑甚至房颤。房扑和房颤需要积极干预,很多脑梗就是由房颤形成的血栓诱发的。而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发展至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扑、室颤导致心脏骤停,更为危险。

因此如果是较为频发的早搏,建议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进一步明确早搏的性质、形态、频率,有无严重的心律失常,以便决定是否需要临床干预。


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的传导发生减慢或阻滞的现象,主要有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

其中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常见,即冲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出现延缓甚至中断。在心电图中由PR间期或是P波与QRS波的关系体现。

单纯的PR间期延长或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年轻人,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如无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为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需要医学干预甚至起搏器植入。


医生提示

心电图千变万化,判读也十分复杂,本文只针对体检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初步解读,未能囊括所有情况。如果您体检中发现常规心电图有异常,如有必要可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延长观察时间,捕捉更多的信号。

最重要的是,要到心血管内科进行评估,医师再结合您的临床实际,为您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本期内容综合自广西健康管理中心、广西疾控、健康报、人卫健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