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又发生巨响,门窗剧烈抖动,来源到底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省开封、驻马店、周口、漯河、许昌等地的居民,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听到剧烈的声响,巨响发生时门窗出现明显的抖动,一些民众以为是地震发生了,纷纷出门予以躲避。


实际上,河南省多地去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不单是河南,在安徽、浙江、山东等省近年来也屡屡出现,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形,在网上都会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


大家知道,声音来源于能量在空气中的振动和传播,振动的幅度越大,表明声音的强度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就会越强。“巨响”从源头上,大致可以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所致。


从自然因素上看,像地震、火山喷发、雷电、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都能引发强烈的声响,这些声响都能与当时的天气状况、自然地理特征等相对应,因此排查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我们也比较容易去辨别。


从人为和不可控因素上看,建筑物倒塌、变压器爆炸、工厂爆炸、下水道爆炸、天然气泄漏爆炸、放烟花、高功率喇叭鸣放、飞机或战斗机低空飞行等,也都会引发剧烈声响。


根据此次河南省相关部门的公告,以及很多民众的亲身体验感受,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河南的“巨响”,与近年来多地几乎同一时间段出现的情况,有着很多雷同之处,源头也直指“音爆”现象。

所谓“音爆”,通俗的解释指的是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传播到地面时所形成的爆炸声。其产生原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达到或者超过音速时,其前方的空气会受到强烈的挤压,向积聚起巨大的能量,在剧烈的挤压之下,这些能量在飞行器的后方越聚越多,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充分释放出去。


此时,随着飞行器持续的飞行,飞行器前方的前激波与后方尾随的后激波会“交织”在一起,从而叠加成更大的能量“团”,也被称为暴震声波的“锥筒”,就像是飞行器在拖动着这个巨大的“锥筒”向前推进。这种叠加的激波在缓慢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会传递到地面,当传到我们的耳朵时,对耳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从而我们就听到了“巨响”,“音爆”就此产生。


判断“巨响”是不是“音爆”,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可供参考:

一是来源于空中而非地面。当我们感受到的“巨响”,不是来源于平行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地表位置,而是来源于空中。

二是瞬时的声音强度非常大。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越低,当形成“音爆”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对地表的冲击性就越强,我们听到的声响就越剧烈,特别是瞬时释放的能量,会引发门窗的剧烈抖动,甚至玻璃都有可能被震碎,这一点与普通的雷电等声响完全不同。


三是一般都会形成两次紧凑的巨响。这是飞行器前方和后方形成两股激波的直接反映,虽然能量有时会叠加在一起,但是两个激波释放出能量并传递到地面时,会存在较小的时间差,仔细分辨能体会到两声非常紧凑的巨响,这种特征也是地震、火山喷发、地面塌陷、化工厂爆炸、山体滑坡等所不具备的。


四是区域内多地先后出现。对于超音速的飞行器来说,虽然“音爆”是持续产生的,但对于地面来说,随着飞行器的飞行,冲击波所影响的区域,则是呈“线状”先后出现的,即沿着飞行器的飞行路线,地面的人是陆续听到“巨响”,因此波及的区域较广,同时人们听到巨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我国近年来多地频繁出现的“巨响”,基本上目标都是战斗机在低空飞行、超音速飞行时所引发的现象。随着我国空军力量的越来越强、军事训练和演习的频次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实战化、实时化和常态化,所以今后会有更多的地区听到这种“巨响”,相信很多地区的人们会越来越适应它的存在。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河南多地又发生巨响#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