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省市出新政,“地补”接棒国补,车企预期乐观 新能源能承载车企2023年的“重仓”?

因为2022年末及春节预支消费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车市销量“开门黑”,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滑37.9%,环比下滑40.4%。其中新能源车也结束了持续两年的增长,批发销量同比下降7.3%,环比断崖式下降48.2%。

另一方面,今年1月以来已有包括河南、上海、浙江、北京、四川、黑龙江、吉林、山西、云南、海南、贵州、无锡、沈阳等数十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来刺激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与此同时,目前已经披露2023年新车销量目标的车企,则普遍给出高增长的乐观预期。

给钱给政策

地方接连“帮扶”车市

针对今年1月份车市的“下滑”,乘联会分析指出,“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达到了瓶颈阶段,在2023年新能源车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面临严峻问题。”

因为考虑到“国补”退出的影响,各地先后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来刺激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图“接棒”国家补贴对新能源车的激励。1月以来,已有包括河南、上海、浙江、北京、四川、黑龙江、吉林、山西、云南、海南、贵州、无锡、沈阳等数十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

这些地方政策有的是延长购车补贴时间。比如1月3日,河南公布《关于印发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辆,省、市级财政各补贴一半。

有的是直接给出真金白银的新能源补贴或发放消费券,比如三亚、合肥、郑州、宁波等城市:在2023年2月20日期间在三亚汽车销售企业购置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机动车(包括新能源车和燃油新车,不含二手车),并开具正规发票,新能源车裸车购车发票10万元以下,奖励红包3000元;10万至20万元,奖励红包4000元;20万元以上,奖励红包6000元。沈阳宣布2023年1月10日至2月28日,面向在沈个人消费者,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其中汽车消费券4000万元。1月20日,黑龙江全省发放政府消费券6亿元,强调鼓励省内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引导销售的乘用车实行不高于裸车价格10%的优惠。此外,湖南、云南、山西等省则是出台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扫清障碍。

众多传统车企销量目标

今年增幅在10%-50%

2023年,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众多车企仍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传统车企定下的销量目标同比增幅在10%-50%,新造车企业定下的年增长率普遍在60%以上。

据上汽集团披露,2023年集团将持续在高端智电品牌和海外市场发力,全力冲刺整车销量6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15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的年度目标。一汽集团则定下了实现销售400万辆,同比增长24.8%的目标。东风汽车集团方面表示,2023年企业将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挑战350万辆的经营目标。广汽集团也定下2023年挑战产销同比增长10%的目标。民营车企方面,吉利汽车提出了165万辆的年度目标销量,增长15%。长城汽车目标销量为160万辆,增长50%以上。

新造车企业方面,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称,有信心在2023年销量超过雷克萨斯。2022年,雷克萨斯在华累计销量达18.39万辆,如果蔚来今年的销量目标在20万辆左右,销量目标增幅则为63%左右。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内部信中表示,小鹏汽车计划2023年累计完成交付45万辆。如除去2022年末累计交付的25.87万辆新车,这意味着小鹏汽车今年需完成近20万辆交付,增长65.6%。

最为“惊人”的销量目标来自比亚迪。此前有传言称比亚迪将2023年的销量目标定为400万辆。而比亚迪去年的销量为186万辆。记者向比亚迪相关人士求证时,对方表示,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受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并没有400万辆的提法。

中汽协预计年销量增长3%

市场机构提醒车企别太乐观

虽然车企预期相对乐观,但并不表明2023的车市会“一路顺风”。根据中汽协对2023年汽车市场的展望,预计全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不仅对车市的预期不如车企乐观,市场机构更是提醒车企警惕结构性过剩和头部集中化趋势。今年车市预计最大变量仍在疫情、车企定价策略,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所以,2023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向好,但并不代表多数企业都能乐观到年底。 华商报记者 江小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