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高超音速武器将部署日本,新的威胁降临,中国该怎么对付它?

由中国和俄罗斯引领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成了近年来尖端装备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美国虽然在这方面的进展不太顺利,但终归也离“开花结果”不远了,即美国陆军和海军共同开发的LRHW高超音速导弹。据环球网报道,随着LRHW的研发工作进入尾声,美军高层近期宣布未来将在亚太地区部署该弹,已确定日本是部署地域之一。

美国陆军已接收LRHW的发射车

我们知道,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都在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其中陆军和海军选择了合研一款通用型武器,既可由陆地发射车搭载和发射,也可上舰由水面舰艇平台发射。相比之下,美国空军的“心气”更高一些,其牵头研发的空射型高超音速武器AGM-183A,采用与中国“东风-17”导弹相似的乘波体滑翔技术,但由于一连串的试射失利,该项目在2023财年中并未获得拨款,基本可认定项目即将下马并宣告失败。

LRHW使用的是双锥体技术

至于说美国陆军和海军合研的LRHW,则务实地选择了较为低端的双锥体技术。虽说双锥体只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入门级技术,但门槛低的好处就是研制工作风险小且进度快,故LRHW才得以接近成功并有望短期内列装美军。

美国空军的AGM-183A项目基本已宣告下马

按照美军高层公开的信息,采用双锥体弹头的LRHW具备一定的“高超音速滑翔弹道突防能力”,最大射程约为2750公里,比美军主力远程打击手段“战斧”巡航导弹的射程更远,且突防能力大为超出。按照计划,这款导弹将被用于应对中国等国建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所打击的目标是该体系内的重要节点,如防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和机场等。

采用双锥体技术的“东风-26”导弹

从理论上来说,LRHW的射程超过了解放军火箭军大部分中短程弹道导弹,但逊色于使用了乘波体滑翔技术的“东风-17”,射程则远低于同样使用双锥体技术的“东风-26”。不过整体看来,LRHW仍是一款远比“战斧”导弹更难防御的武器,我们绝不能轻视这个对手的出现。

“第一岛链”完全在解放军火力覆盖范围内

不过,即便美军在未来大量列装LRHW,弥补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缺口,也不意味着其就高枕无忧了。原因很简单,美军要解决的不止是高超音速武器的有无问题,其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麻烦在于,没有足够的部署地点。目前美方提出的部署位置是日本九州,未来可能还会向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等地部署。但这些地方都处于“第一岛链”,完全在解放军火箭军各类导弹的射程内,我们连高超音速武器都无需动用,即可对这些发射阵地进行覆盖。

我们的海空战力进步明显

至于说海军型LRHW,可机动部署的水面舰艇确实更灵活一些,但解放军海空部队的战力和打击范围的扩大也是有目共睹的,美军战舰能否“踏踏实实”地发射LRHW,仍是个未知数。

中国在十多年前就用上了双锥体技术

最后还有一点,由于双锥体弹头技术出现较早,中国早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就展出过采用该技术的“东风-15B”导弹,如今更是在诸多导弹上进行了普及,故我们对此领域技术的掌握程度,很可能远超美方。由此想来,中国或已在如何拦截双锥体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进行过相当程度的探索和技术积累,LRHW究竟能对我们有多少威慑力,恐怕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我们或正在探索如何拦截高超音速武器

所以说,LRHW的即将服役确实是美军的一大喜讯,也的确值得我们予以重视,但其尚且不足以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格局带来质的改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