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疫情基本结束,但考验并未结束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是完全结束。

“疫情基本结束”,这一说法直指人心。这个结果来之不易。经历3年多的抗疫,我们终于走过泥泞,进入一片开阔地带。

2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对此,中国人感同身受,国际社会也看得很清楚。波澜壮阔的中国抗疫故事,值得我们讲好、品读好,值得我们自我激励,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疫情基本结束”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开端。首先应该看到的是,正如梁万年所言,我国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这意味着防疫也随之进入新形势、新领域。其次,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目前,在我国,感染还处在零星、局部的散发状态。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数例XBB.1.5输入病例。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总结3年多来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是题中应有之义。

“疫情没有完全结束”是一个科学的、理性的判断。3年多的抗疫历史令人尤为盼望疫情完全结束,一切回归正轨,这种心理很好理解。但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地守土有责,把分内之事干好,这是不变的要求。

疫情基本结束,考验并未结束。在这种情境中,个人防护工作,依然不能放松。时至今日,一些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已经不再戴口罩。这种做法并不可提倡。既然病毒并没有像传说的那样“消失”,我们就有继续做好防护工作,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安全环境的必要性。轻言疫情已经结束、不用戴口罩,是不负责任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当然,面对新课题新任务,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忧、患得患失。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中国抗疫经验。

万物复苏时,人间烟火浓。此时此刻,我们的城市与乡村,正在展现3年多来最好的面貌。我们凭借着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精神,走过了最艰险的日子,就一定能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创造更佳成绩。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