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答一财记者: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出现的风险,一直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3月3日上午,央行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这一话题,回答了第一财经记者的有关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杜川提问)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我们比喻,从‘高血压’变成‘中风’。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以及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对就业、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多重因素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3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说。

为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也被称为“金融十六条”。

截至目前,“金融十六条”发布已3个月,对于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潘功胜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据介绍,2022年9月-12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同比多增4200亿。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同比多增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同比多增2200亿。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同比增长23%。

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金融监管部门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从需求端看,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持续引导实际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到去年12月,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下降了大约140个基点。除个别的热点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城市的首付比例政策下限已经达到全国底线。

从供给端看,推动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全面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弱化金融机构过度避险情绪,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正常融资,将房地产企业纳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的支持范围,保持了房地产市场融资的平稳有序。

同时,推出3500亿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指导金融机构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加快风险的市场化出清。

潘功胜表示,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就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认真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价格过快上涨、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潘功胜强调,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下一步,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