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食物观”的视角看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从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想到的


文/黎祖交


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并就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此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2022年全国两会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树立大食物观”,业已从一个“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观念,转化为全国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和相关领域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其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何深刻领会“大食物观”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落到实处,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相关专家学者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鉴于以杂交构树为饲料原料新来源的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作为我国畜禽水产养殖领域的新兴产业在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的构树扶贫工程试点中展现的可喜成果,并可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关专家学者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都曾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渠道发表过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笔者也曾以《杂交构树生态养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题发表过一篇文章。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社会认知度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因此,笔者还想值此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际,基于自己对“大食物观”核心要义的理解,从“大食物观”的视角谈谈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以期对继续推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笔者看来,“大食物观”的核心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科学意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保障多元化食物有效供给;全方位拓展国土利用范围;多渠道开发食用生物资源;多途径保住耕地安全红线;全天候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保护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因此,本文所说的“大食物观”的视角,也包括这六个方面。


↑重庆市云阳县东水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荒山坡上种植的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 沈世华 摄


具体而言,我认为,从大食物观的视角看,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六个有利于”:


第一,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保障多元化食物有效供给


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多元化食物的有效供给,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大食物观”的核心意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放心、价格稳定”。

多年来,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国家有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畜禽水产行业饲料供应总量不足,尤其是蛋白饲料奇缺的“卡脖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杂交构树木本优良蛋白质饲料原料新品种的问世,及其在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的构树扶贫工程试点实验中的良好表现,则为我国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卡脖子”难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由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检测检验和相关专家分析表明,杂交构树作为优良蛋白饲料原料新来源,相较于苜蓿、豆粕等现有畜禽水产养殖饲料原料来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

一是杂交构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均衡。杂交构树全株嫩枝叶的粗蛋白含量达20%,可与“饲草之王”紫花苜蓿(一级苜蓿含量为19%)媲美,并内含18种氨基酸(比豆粕、苜蓿多6种),其中赖氨酸含量为1.36%,是苜蓿赖氨酸含量(0.8%)的1.7倍,蛋氨酸含量为0.43%,是苜蓿蛋氨酸含量(0.2%)的2倍;其蛋白质年亩产量是大豆的 7倍、苜蓿的5 倍;其全株嫩枝叶粗脂肪含量为5.2%、钙含量为3.4%,均高于1级苜蓿草粉(粗脂肪含量2.3%、钙含量1.4%),相当于豆粕粗脂肪含量(1.9%)的2.7倍、钙含量(0.3%)的11.3倍,其叶片的铁含量是苜蓿草粉的67倍,而其叶片的磷、镁含量则比苜蓿草粉和豆粕都要低(其中,磷含量仅为1级苜蓿草粉的40%、豆粕的33%),呈现出高钙低磷、高铁低镁的特点。

二是杂交构树富含生理活性物质,利于无抗养殖。杂交构树嫩枝叶富含类黄酮、生物碱、果胶和生理活性物质,在饲料加工时可以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有效解决抗生素等药物超标问题,加之杂交构树生长过程中很少发生病虫害,不必打农药和除草剂,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养殖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同时杂交构树嫩枝叶消化降解率高,其富含的风味氨基酸和人畜必须氨基酸,还可使畜禽水产品的品相更好、风味更佳。所有这些,都为大幅提高禽畜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健康度以及畜禽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是杂交构树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易于种植,而且长得快、产量高。自然状态下,杂交构树在年极端低温-20℃以内、年降水300mm以上、无霜期180天以上、土壤盐分6‰以下、pH值8以下的环境中均可正常生长,在我国北纬42°以南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均可种植,而且种植方法简单易行,栽种50—60天后,就可以连茎秆带叶子开割第一茬,而且每年可收割3-5茬,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年以上,每亩每年能生产鲜重饲料6—10吨左右。这又从源头上为我国杂交构树的大面积种植、杂交构树饲料的规模化生产、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可持续经营和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品的稳定供给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正是这些特点和优点向世界表明,杂交构树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蛋白饲料原料新来源。

相关资料显示: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杂交构树饲用价值的分析评价报告认为,全株杂交构树可作为蛋白质饲料的来源,饲用价值优于苜蓿;2018年4月27日,农业农村部将杂交构树茎叶增补入国家《饲料原料目录》,赋予杂交构树饲料生产、销售的合法身份;2019年2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杂交构树作为木本饲料列入推动经济林提质增效的示范基地建设范围;2019 年 1 月 29 日和2020 年 5 月 6 日,国家标准委分两批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http://www.ttbz.org.cn/Home/Standard)公布杂交构树饲料加工及饲喂猪、奶牛、肉牛、羊、驴、兔、鸡、鸭、鹅、鱼等的团体标准;2020年9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杂交构树纳入“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新饲草料品种,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2021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在重点产业之一饲草中,明文强调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杂交构树等区域特色饲草资源。

对比试验的数据显示:杂交构树作为一种可提供粗饲料蛋白的树种,在猪、牛、羊及鸡、鸭等畜禽饲养中呈现“一升两降三增”——提升肉类品质,降低饲养成本、降低抗生素使用,增加蛋白含量、增加免疫力、增加养殖收益,作为一种新型粗蛋白饲料,在解决中国人“吃好”问题上将有大作为,市场潜力巨大,值得广泛推广种植。

各地实践也表明,添加杂交构树粗蛋白饲料配置的全价饲料分别用于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养殖和鱼、虾、蟹、小龙虾等水产养殖,其产出的“构树猪”“构树牛”“构树羊”“构树奶”“构树鸡”“构树鱼”“构树小龙虾”等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能均优于用其他饲料养殖的同类产品。如安徽六安市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杂交构树饲料养殖的畜、禽、水产品,就真正做到了生态有机、营养价值高,是市场上现有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他们的产品也因此卖出了好价钱。此外,该公司使用杂交构树饲料比普通饲料价格低,可降低饲料成本10%以上;杂交构树饲料具有普通饲料所没有的免疫蛋白,可代替抗生素防止畜禽生疫病,减少畜禽保健治疗费用70%;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的畜禽粪污资源可以就地还田,降低环保支出80%;其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口碑好,还可减少广告费用。这就使得其综合成本比用普通饲料喂养的更低,利润空间更大。

经第三方专业权威检测机构分别对安徽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别山构香猪肉、重庆云阳东水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构叶黑山猪肉的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被检产品均未检出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而且其营养成分都远远优于普通猪肉产品,尤其是各种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猪肉,其总氨基酸的含量甚至高出近1倍。另据第三方权威机构对河北省魏县林盛公司生产的杂交构树鸡蛋品质检测结果也表明,其营养价值明显高于普通鸡蛋,其中钙含量、DH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普通鸡蛋的7.36倍、2.39倍、2.72倍和1.98倍,而胆固醇含量仅为普通鸡蛋的一半。

相关企业的试点实验还表明,除饲用外,杂交构树的嫩叶可以作为蔬菜的新成员,热炒、凉拌、清蒸、干炸、做汤皆成美味;杂交构树枝条粉碎后做食用菌基料可以生产杏鲍菇等优质菌菇;杂交构树的树叶可以作为茶叶和功能饮料原料的新来源;杂交构树嫩枝嫩叶的汁液还可以作为制作米面、点心的辅料,增加面条、水饺以及各式糕点、小吃的新花样……


↑安徽省六安市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 “构树鸡”李国银 摄

↑安徽省六安市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构树黑猪” 李国银 摄


第二,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全方位拓展国土利用范围


由单一的耕地资源逐步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以确保多样化食物的生产有足够的空间载体,这是“大食物观”在国土利用范围上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众所周知,我国除了有19亿亩耕地外,还有30多亿亩的森林、60亿亩的草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以及数量众多、水面宽广的江河湖库等陆地水域。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只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甚至一度出现“毁林开荒”“毁草造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等不良现象,忽视了对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对人民群众多元化食品的有效供给。

“大食物观”的树立,就是要通过对森林、草原以及江河湖海等整个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大大拓宽我国食物生产的空间载体,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创造条件。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杂交构树,因其独有的生物特性和功能优势,恰好可以在拓宽我国食物生产的空间载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向森林要食物方面:可以在国家林业政策法规许可范围内,利用荒山荒地和部分林地种植规模不等的杂交构树饲料林,加工生产杂交构树优质蛋白饲料,并利用林下空间和林区水域适度发展杂交构树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其中杂交构树饲料林面积较大的林区,还可以发展杂交构树饲料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缓解我国蛋白饲料紧缺状况做出贡献。如重庆市云阳县东水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利用当地一座荒山,通过开荒整地,先后种植300亩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全部实行人工采收,当年采收4茬,第二年采收5茬,每亩年产杂交构树鲜枝叶6吨以上,再将其加工成发酵饲料喂养黑猪销售,不仅丰富了当地猪肉市场,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资料显示,该公司生产的猪肉售价比普通饲料喂养的同类猪肉高出50%以上,每头至少多赚1200元至3000元,而且供不应求。据此,该公司还算了一笔总账:300亩杂交构树至少可养3000头黑猪,按每头6000元的保守价计算,可创造价值1800万元,除去所有成本(按3000元/头计),可实现养殖利润900万元。此外,该公司用杂交构树鲜枝叶加工而成的发酵饲料,除自用外,还可以按1200元/吨的市场价对外销售,获取不少收入。

在向草原要食物方面:根据我国草地和天然草原退化的实际和业已开展的恢复建设试验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杂交构树生态养殖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就地或就近发展杂交构树饲料产业,为实施围栏封育的部分牧区切实解决蛋白饲料不足问题,确保牲畜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也为退化草地、草原的休养生息和恢复重建,赢得缓冲时间,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可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在适于杂交构树生长的退化草地、草原区域,按照“林草互补”的原则和适当的林草比例,进行杂交构树种植的试点实验,促进草地、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升级,将退化的草地、草原恢复改造为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草原,在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稳步提升草地、草原的生产力,为保障多样化食物供给做出贡献。有资料显示:据测算,我国天然草原每百亩的生产力为11.5公斤肉、24公斤奶,另有3.5公斤毛,共折合31.4个畜产品单位,仅相当于美国的1/15、澳大利亚的1/3。人们有理由相信,一旦通过种植杂交构树将退化的部分草地、草原恢复重建为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草原,我国每百亩草地、草原的生产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相应缩小。

在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食品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同畜禽养殖一样,面临着蛋白饲料奇缺、水体污染严重、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的构树扶贫工程试点经验则表明:由于杂交构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均衡,还富含类黄酮、果胶和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等作用,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均也远远低于传统饲料,同样适用于水产养殖,而且不会导致水体污染,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普通饲料养殖的同类水产品。如河南省太康县三叶农牧公司在用杂交构树饲料养殖1.2万头猪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尝试用杂交构树饲料养殖部分鱼、虾等水产品,均取得品质好、价格好的可喜成果。据称,当地同类鱼市场价均在10元/斤以下,该公司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的鱼却可达12元/斤以上。安徽省霍邱县杂交构树发酵饲料稻田养小龙虾的试验还表明: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小龙虾,在不使用抗生素和动物源性蛋白质的情况下,小龙虾的免疫力、成活率、增重速度和虾肉品质均显著提高,试验虾稻田的小龙虾不仅从未发病,亩均产量还提高50-60公斤,而且成虾个体饱满均匀,视觉效果和食用口感都很好。这种小龙虾一进入市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


↑安徽省霍邱县杂交构树发酵饲料喂养小龙虾试验基地 沈世华 摄

↑杂交构树养殖产品——构树芽菜、构树茶、构树面、构树鸡蛋 沈世华 摄


第三,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多渠道开发食用生物资源


通过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等多种渠道努力开发新食用资源,实现由传统农作物和传统畜禽等有限的食用生物资源向更丰富的食用生物资源拓展,这是大食物观在食用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基本意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时特别强调“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以满足当今人类多样化食物需求为主旨的现代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完善的工业体系推动下,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与此相适应,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一种时代潮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为拓展人类食物资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对于多渠道开发食用生物资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可以为我国相关领域通过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多渠道开发食物资源发挥示范作用。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生物产业,其源头就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世华研究员团队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在广泛搜集我国南北方400多种野生构树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杂交选育和现代生物技术、航天搭载等手段选育成功的全球首个高蛋白、多用途的杂交构树新品种——“科构101”。正是该杂交构树新品种生命力强、适生范围广等优良的生物特性和蛋白含量高、营养均衡、免疫力强的功能优势及其在试点实验中的良好表现向世界表明,以杂交构树的嫩枝嫩叶为主要原料来源的优质木本蛋白饲料,完全可以作为比以豆粕和苜蓿为主要原料来源的禾本蛋白饲料更具功能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蛋白饲料,在我国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全面推广,进而催生出杂交构树生态养殖这个新兴的生物产业,生产出“构树猪”“构树牛”“构树羊”“构树奶”“构树鸡”“构树鱼”“构树小龙虾”等新的食物品种。也正是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实践探索彰显出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的主导作用。这对于目前正试图通过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的人们所具有的借鉴和示范作用,是可以想见的。

二是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可以促进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发,进而推动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目前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相关技术问题层出不穷,相关产业配套等问题也不少。将来杂交构树生态养殖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后,也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而言,就包括:进一步挖掘、利用构树基因资源,培育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杂交构树专用新品种,做好升级换代储备;深入解析杂交构树饲料养殖生产优质肉、蛋、奶的形成机理;研究开发大规模生物菌酶发酵技术、干燥脱水加工等饲料加工和贮存工艺;研发杂交构树采收加工专用农机具,特别是适合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具;等。同时,积极布局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在食用、饮料、有机肥生产、边际土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等。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只有随着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才能逐步、充分展开,并得到解决。由此也表明,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恰恰是促进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相关技术和配套措施的研发,进而推动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迈上新的台阶,更好保障构建多样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必经之路。



↑杂交构树饲料——青绿料 沈世华 摄

↑杂交构树饲料——颗粒料 沈世华 摄




第四,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多途径保住耕地安全红线


“大食物观”在强调保障多元化食物有效供给和全方位拓展国土利用范围的同时,始终坚持粮食供给是首要任务、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多渠道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这是“大食物观”在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上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时特别强调的一项基本 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我国农村一直以来存在“人畜争地”现象。与此同时,却有大量荒地、瘠地、旱地、沙地、河滩地等边际土地因没有适宜的农作物而闲置,有大量的耕地因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和面源污染导致土壤退化(其中污染严重者甚至失去利用价值),还有部分耕地种植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需要寻找高产优质的农作物进行品种置换。在笔者看来,倘若这些问题能够逐步得到解决,那么我国的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令人高兴的,是由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构树扶贫工程试点实验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可以有效促进边际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效扩大耕地面积。重庆市云阳县属于我国比较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区,耕地资源稀缺。原本的一些耕地处于荒山荒坡,由于多年无人种植,处于荒废闲置状态,失去耕作价值。该县东水蓝公司创始人陈艳从中科院专家处了解到,作为畜禽优质饲料重要来源的杂交构树适于在该地区种植,便将其中坡大陡峭的地方做成梯田,将坡度小的地方找平做成顺坡,全部种上杂交构树。通过3年的努力,原来的荒山荒坡已经成为绿意盎然的良田沃土。面对眼前的变化,陈艳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家再三强调保护18亿亩耕地,如果能将适于种植杂交构树的荒山荒地和石漠化土地都尽可能利用起来,其扩大的耕地面积将十分可观。对此,中科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还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国共有各类适宜杂交构树种植的边际土地3000多万公顷,按60%的平均垦殖指数计算,可垦得净耕地1800多万公顷,如果全部用于种植杂交构树,每年至少可生产10亿吨以上杂交构树饲料,节约1.5亿亩以上耕地资源。

二是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可以改良土壤,有效增加优质农田面积。杂交构树作为蛋白饲料原料来源,每年可收割3-5次(条件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每年可以收割6-7次),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不像一年生作物那样年年翻耕,从而大大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减少水土流失;杂交构树根系发达,在表土层呈网络状分布,可以防沙固土,防止坍塌滑坡;杂交构树种植不必喷洒农药、除草剂,也不必大量施用化肥(实现畜禽粪便还田后可不施用化肥),可以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地板结;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畜禽粪便可以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河南省太康县在实施构树扶贫工程中,曾在一般耕地上先后种植杂交构树共3500多亩。现场观察可见,杂交构树根部土壤湿润、松软,土层厚实,三年生杂交构树全株枝叶旺盛,呈现良好生长态势。该县林业局原局长许兵强说,杂交构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和改良作用明显优于一般农作物,全县3000多亩杂交构树从来不打农药,也从来没有使用任何杀虫剂和除草剂,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病虫害,更没有造成对土地的污染和肥力的降低。相反,杂交构树的种植对土壤还存在很好的改良作用,特别是其固氮、增肥的作用明显。

三是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可以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蛋白质产量,提高我国耕地的生产力和对食物安全的贡献率。我国40%以上的粮食是饲料粮,饲料原料种植面积在我国耕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如此,我国的饲料供应仍然紧张,尤其是蛋白饲料原料奇缺,进口依赖率达80%左右。如果将这些进口饲料全部改为自己生产,按照目前我国耕地单位面积年产蛋白质产量,将需要7亿多亩耕地,占用约40%的良田,少产2亿多吨粮食,“人畜争粮”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基于杂交构树蛋白质产量高的特点,结合“粮改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用地享受饲料用地政策,甚至鼓励在现有饲料用地上大面积种植杂交构树,则可以规模化生产蛋白原料。其中在丰产地区种植杂交构树,每亩年产全株嫩枝叶可达8吨以上,折合成净粗蛋白相当于7亩左右的大豆,或5亩左右的紫花苜蓿。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比以前更少的用地生产出更多的蛋白饲料原料,节省下来的耕地则可以用于种植粮食等重要农作物,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做出贡献。

进一步说,如果在国家层面实施以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促进土地改良、扩大耕地面积的“沃土增地”战略,使大量荒山荒地等边际土地和低产田、闲置农田变成杂交构树饲料用地,使杂交构树饲料原料种植享受饲料用地政策,我国耕地问题的解决必将出现一个可喜的局面。


↑杂交构树组培育苗——叶培繁芽 沈世华 摄

↑杂交构树组培育苗——温室炼苗 沈世华 摄


第五,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全天候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正确处理食物自给与适量进口的关系,充分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准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是大食物观在国家安全战略上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时特别强调的一种政治高度和全球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提高油料、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国是世界畜牧、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长期以来饲料原料严重不足,其中蛋白原料奇缺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其对外依存度高达80%左右(其中2020年仅进口大豆就高达10033万吨),并导致进口价格大幅提升(其中大豆进口价格近十年来就翻了一倍)、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对我国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的市场供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在人们食物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扩大,蛋白饲料紧缺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在蛋白饲料供应上实现自立自强,切实改变蛋白饲料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成了摆在养殖行业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比任何时候都更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切实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特别是目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一旦美国等西方进口国停止对我国蛋白原料的进口,将使我国养殖行业全面陷入“卡脖子”的困境。

令人高兴的是,就在我国蛋白饲料面临日益严重的“卡脖子”难题的背景下,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沈世华研究团队成功研发的杂交构树作为一种蛋白饲料原料新来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

相关专家认为,杂交构树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原料新来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为破解我国蛋白饲料“卡脖子”问题做出很大贡献:

一是立足我国国土资源实际,在条件适宜地区大面积种植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大规模发展杂交构树饲料产业。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认为,杂交构树经过十几年选育试种,并在畜禽养殖中试点饲养,获得较完整基础数据,适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具备作为粗饲料蛋白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部门推广种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我国能够种植1000万亩杂交构树做饲料,就可减少约8%—10%的蛋白饲料进口;如果种植1亿亩杂交构树做饲料,就可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紧缺问题,为最终实现我国畜禽和水产品供应自给率的大幅提升提供现实的可能。

仅以养殖业中的牛肉、牛奶业为例。目前我国牛肉自给率只有70%左右,牛奶自给率只有60%左右。其主要制约瓶颈就是饲料供给不足。而经测算,一亩杂交构树的饲料(按照平均6吨/年亩计算)至少可饲养奶牛1头或肉牛2头以上。一旦通过杂交构树的大面积种植有效解决了相关饲料的供给问题,我国牛肉和牛奶的市场供应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二是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适于种植杂交构树的牧区适度种植杂交构树,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并借鉴欧美、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草地农业“高产优质人工草地+高效肉牛、奶牛生产”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杂交构树饲料产业,有效解决牧区饲料短缺问题,提高转化利用效率,增加肉牛、牛奶的产量和品质,尽力满足市场需求,为确保我国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达到85%左右和70%以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选择适于杂交构树种植的区域,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采用土地租赁或土地入股等形式,开展适度面积的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杂交构树饲料(成品或半成品)生产,以满足国内蛋白饲料的需求。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特别指出,杂交构树喜水喜热,还适合在东南亚和非洲种植并制成饲料干粉运回国内,加上运费,其总成本也低于国内生产成本。


↑河南省太康县杂交构树种植基地机械化收割 沈世华 摄

↑安徽省六安市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畜禽粪便处理的厌氧发酵池 李国银 摄


第六,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

有利于保护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保障多元化食物有效供给的基本前提,这是大食物观不可或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大食物观时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时,特别强调“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 提下”。

鉴于杂交构树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在较好满足人民多样化食物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保护好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加快生态治理步伐,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我国是全球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西南、西北一些地区,大都土地贫瘠、干旱缺水,自然基础薄弱,有的还属于严重荒漠化、石漠化和盐渍化区域。在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种植杂交构树,无疑可以助推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此,中科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就在实地调研后表明,杂交构树对抵制地表径流、治理水土流失及阻止土地沙化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保障生态安全。前些年国家“构树扶贫工程”在西南等地的实施也表明,通过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实施生态扶贫和生态治理,不仅可以为当前的脱贫摘帽做出独特贡献,还可以为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二是可以拓宽环境污染防治的途径,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一定作用。首先,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畜禽的粪便可以通过厌氧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或用于沼气发电,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严重困扰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三大难题之一的“环境污染”而言,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安徽六安市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敬利就介绍说,该公司用杂交构树饲料养殖畜禽产品,其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通过水泡粪,在干湿分离后进入厌氧发酵池,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再经过发电机组发电供养殖场使用,沼液通过厌氧发酵后直接还田使用变废为宝,真正解决了过去养殖场一直难于解决的粪便污染问题。其次,杂交构树具有极强的释氧固氮、吸附二氧化硫、滞留烟尘、富集转移多种重金属、减少雾霾和酸雨生成等污染防治功能。如2014年暑假由山东大学9名大学生组成的“微尘调研团”, 经过一个月对济南市区21种常见行道树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数据就显示,杂交构树滞尘能力最强,达到15.52克/平米。由此也表明,为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种植大面积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大力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也不失为通过生物措施有效拓宽环境污染防治的一条新路径。

三是可以优化国土绿化的树种配置,为提高乡村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国土绿化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树种比较单一。杂交构树因其优良的生物特性已被实践证明为国土绿化的理想树种,正好可以通过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引起当地相关部门对于杂交构树的关注,进而将杂交构树作为绿化优选树种,为国土绿化做出贡献。资料显示,2012年,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启动的为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提供科技支撑的课题研究中,杂交构树就被列入低耗、高抗、多功能造林的乡土树种,成为首都平原造林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集成应用及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是可以作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重建的首选树种,为我国矿山修复拓展新的路径。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开采方式落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成为矿山废弃地,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复垦)工作。鉴于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同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一样,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重建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适宜树种的选择则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作为杂交构树生态养殖产业源头的杂交构树所展现的良好的生态恢复和修复功能,自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有资料显示,相关机构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等废弃矿山迹地进行的人工造林试验表明,杂交构树生命力、抗逆力强,而且速生,根系发达,侧根系分布幅冠大,形成网络状,具有很好的固土作用,且抗风防沙功能强,对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抗性也很强,不仅适宜在矿山迹地生长,而且其落叶和根系的根瘤菌具有很好的森林自肥效果,可以作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重建的首选树种。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6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

3.党的二十大报告

4.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留守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视频连线时的讲话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求是》杂志编辑部文章:《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2022.03

8.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3 年 3月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