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又出圈了,“学霸”人设崩塌,彻底撕开“富养”的骗局

文|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内娱的星二代中,热搜上的最频繁的,应该就是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了。

之前就一直因为穿着、耳钉等事情被舆论推上热搜的黄多多,这次又出圈了,因为网友发现她的“学霸”人设崩塌了。

可一个17岁的孩子人设能有多崩塌?结果还真是有些离谱。

学霸人设彻底崩塌

事情的起因还要说到黄多多和四个朋友决定在网络上经营的公众号,叫做《陪你多读书》

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个账号也是专门为孩子开设的,大致的内容就是为小朋友们挑选故事,并且进行中英文双语的讲述,通过录播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黄多多也提到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小朋友们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以此来启迪孩子们的人生。

可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但是却好心办坏事,在读故事的视频中频频读错字,让人们觉得她的“学霸”人设有些翻车。

当然网友的质疑也属于情理之中,因为一直在打造书香门第的黄磊一家,自己的女儿竟会把“河堤”的“堤”读成“tī”。

如果说这个字容易读错或许还情有可原,但是“闯荡”的“闯”字在压根儿没有多音字的情况下,读成“zhuang”确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更不用说把“一桩”的“桩”读成“zhù”,甚至是小学课本上就会学习的“防御”被多多读成了“防xiè”。

这种读错字的方式确实也是十分的独特,让人感觉其实她不是不认识读音,或者是将读音混淆,而是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字。

网友也提到此时的黄多多已经17岁了,是上高二的年纪,读错一两个或许还可能是马虎,但是这种程度的漏洞,让人实在无法为她辩解。

被营销出来的天才少女

这么多年,黄多多在大众的视野里一直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

2011年,年仅5岁的她就被爸妈带着一起上了访谈类的节目,当时的黄多多就展现出机灵可爱的一面。

后来又随黄磊一起去参加了《爸爸去哪儿2》,在节目里多多作为最年长的孩子,一直都十分懂事乖巧,并且还懂得照顾比自己年幼的孩子,俘获了千万观众的芳心。

当时黄多多的人气就已经是几个孩子之中比较高的了,或许也是因为这样,黄磊才开始营销起自己的女儿。

不仅在节目中各种让多多表现自己的才华,节目结束后也经常在各大社交媒体“晒女”。

黄磊曾还表示自己的女儿简直是个天才,因为多多7岁就能够自己独立地用全英文撰写剧本,并且在多多8岁的时候已经能够自己翻译英文书籍。

之后随着多多年龄的增长,黄磊更是把女儿当做“人形挂件”一样,带着参加各种活动。10岁的时候,黄多多就已经开始为许多动画电影配音了。

不仅如此,黄磊还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与娱乐圈的各种前辈和导演合照,见过这么多大场面的多多也是毫不怯场,完全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但是也有网友指出“明明是孩子的年龄,却这样的成熟,是不是不太好呢?”

在今年,黄磊在媒体上放出了自己女儿用英文与外国同学一起合作舞台剧的照片,引得大家羡慕不已。

但同样是在今年,黄多多因为读错字上了热搜,实在是有些讽刺。

这个事件一出来,黄多多也受到了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讥讽,“都快成年了,连几个中文字都读不顺”、“公众人物要有社会责任感,教人都教不对还是别开课了”、“我家四年级的儿子都不会读错”

在这些抨击之下,黄多多人设崩塌直接冲上了热搜,也有人质疑黄磊这么多年的营销连自己女儿的中文水平都没注意到,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这些评论的冲击之下,《陪你多读书》马上发布了道歉的公告,表示读错字确实是自己的问题,并且会及时改正及时处理。

但好笑的是这条公告中的“地”全部被打成了“的”,让人不禁觉得这一整个栏目组是不是都有些文化贫瘠了。

虽然现在的热度已经随着时间开始稍微减退,但昔日里的那个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天才少女,现在却俨然变成了“绝望的文盲”,这个落差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教育模式造成差异

其实要说这是黄多多的问题也不尽然,毕竟她也只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只不过因为她的家庭和身份才一直处在舆论的前端,一点点的失误就会被推至风口浪尖。

归根结底,是教育模式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黄磊夫妇一直以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任其自由发展,从黄多多小时候孙莉就在社交平台发布女儿的各种日常,打耳洞、涂指甲、染发...

这类中国普通家庭的父母完全不能够接受的行为,在他们家是自由的。这种教育方式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质疑。

但黄磊一直对外表示从不把黄多多当成孩子,他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具备思想的,并且是有想法和秘密的人,还提到她有她自己的人生。

并且早期的节目中其实就有透露,黄多多一直接受的都不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而是在国际学校接受素质教育。

从小其实就和普通人的孩子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对于进入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说,从小就是以成为一个精英为目标来进行培养的。

这些孩子学习的都是怎么流利地与人交流,年龄大一点就开始用英文沟通。

当国内的同龄人正在一大堆书后面带着厚厚的眼镜刷题的时候,黄多多已经在培养自己的专长并且学会怎样去领导,如何去组织一场舞台剧了。

所以人家压根就没参与到国内严重的“内卷”当中来。

其实有些可悲的是,国内的孩子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他们认识更多的字,会做更多的题,英文阅读和完形填空全都信手拈来,也只是为了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这一根独木桥。

而当他们真正遇到需要运用自己学习了这些年的英文去沟通的时候,不知所措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反应。

反观黄多多,这些孩子千辛万苦想挤出来的资源和机会,却是她与生俱来的。

黄磊一家培养孩子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认识更多的字,考更高的分,而是培养女儿的眼界,提高她的格局,给她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富养到底需要吗?

从黄多多事件来看,很多人都会觉得女孩子一定要富养,但是这个观点其实是片面的。

对于孩子来说,见世面很重要,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很重要,但是这都是父母本身就拥有这些资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盲目地认为富养就能培育出精英的家庭,其实是误解富养的“富”真正的含义。

曾经一位省吃俭用把女儿送到西班牙留学的父亲,因为女儿的生活费使用过于铺张浪费的事情跟女儿耐心交流希望她稍微节俭一些,谁知道直接遭到了女儿的破口大骂“养不起为什么要生”

这种情况下父亲无力反驳,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非要富养孩子的下场就是,女儿不仅没有觉得自己平日里的铺张浪费是不对的,而且看到父亲省吃俭用每日清粥小菜也丝毫没有任何愧色。

物质的富足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将精神和物质的填充达到一个持平的状态,那就会养出一个只知索取却不感恩父母的精神上的“矮子”。

这样到底值不值得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对于这位父亲来说,女儿确实被送到了资源更加优越的地方,接受着更好的教育,但是有些壁垒确实无法逾越的。

因为少了精神上的培养,父母每日只知道辛苦地工作,没日没夜地打拼,感动了自己却忘记了这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

以这个家庭的水平来说,在国内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教育条件,如果父母能陪在孩子身侧,与孩子面对面沟通来丰富情感和精神世界,或许会比送孩子出几次国的效果还要好。

结语

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家长都会因为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物质基础而感到愧疚,而百分之七十的家长都会一直困在认为“女孩一定要富养”的桎梏之中无法挣脱。

但实际的案例显示,不一定富养的孩子就都是优秀的,回到黄磊一家的教育中来看,其实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黄多多确实缺乏一些实际能力,才华也仿佛空中楼阁,如果只靠资源,没有实打实的基础作为支撑也很难在今后的娱乐圈中立足。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达到黄磊一家的程度,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做到像黄磊一样的教育方式。

那些按部就班学习考试然后进入社会的孩子,真的就希望渺茫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优越的条件对于教育来说,其实也不会存在很大的影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样的培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就像爱默生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沸点”。

那要培育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灵魂,就必然不是只给予同样的物质资源就可以达到的了,所以精神上的“富”,才是富养真正意义上的“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