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回应243万存款被挪用!最坏的,往往是所谓的“自己人”!

文 | 观察君

你还别不信,最坏的,往往就是所谓的“自己人”!

前两天冲上热搜的储户243万存款被银行行长挪用,事件曝光后,银行却拒绝赔偿储户损失的新闻,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

这里先简单给不了解事件起因的朋友解释一下,事件的大概脉络,是储户在朋友的介绍下,为了帮助南京邮储支行行长完成储蓄指标,于是先后在银行存进去243万。但是,等急需用钱时却发现,存进去的钱被当时的支行行长给挪用了。


后面这个行长被抓进去了,但是对于储户的损失,银行却拒绝赔偿,甚至还说:是储户没有经常到银行查询“存款”,所以钱丢了,银行没有责任。

面对这样的处理结果,储户肯定是不服的,于是提出上诉,最后法院裁决银行存在责任,应该赔偿储户损失,但奈何银行不要脸,继续提出上诉,打算就这么耗着,算算时间,到现在,银行已经拖了三四年的时间了。

如果不是最近这件事冲上热搜,那银行估计还得继续拖下去。而在不久前,面对舆论质疑,银行终于给出了正面的回应,不过看完回应之后,我想说,这银行的脸皮厚度,估计拿原子弹都炸不穿。


这个就是银行的回应,通篇看下来,都是客套话,像什么高度重视、非常感谢、以客户为中心之类的漂亮话,在回应中大量出现。但就是,不提这钱赔不赔,也没有向储户道歉,我给这篇回应的总结是“假大空”!

甚至,还有点不要脸。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回应中说了,“保护客户资产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与天职”,我真想问问,打出这个字的银行编辑,脸真的不红吗?如果银行真的保护了客户的资产,那这243万的存款怎么会被挪用,被挪用之后,银行为什么不赔偿,而是持续扯皮推诿三四年时间,甚至被全网声讨后,为什么还不敢直面问题?

最后一段话中说的,“待案件终审判决后,将严格执行法院判决”,就更是将“流氓”这两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要知道,在过去几年,储户可是提出了好几次起诉,一审的时候储户赢了,但银行不认可,继续提出上诉,后面储户继续上诉,但银行还是不认可结果。



照这个趋势来看,我估计,只要法院没有裁决银行胜诉,那银行肯定是不会放弃上诉的。说白了,这就是硬耍流氓。储户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也没有那么多社会资源,如何能跟银行长期“对线”,毕竟请律师也是要钱的,每一次开庭,也都要浪费时间精力,普通人哪有精力财力跟银行长期对线?大家说这是不是耍流氓?

透过这件事,我想说,最坏的,往往就是所谓的“自己人”!这些所谓的自己人,嘴上喊着全是责任,但心里想的,全是生意。再给大家说个例子,前段时间湖北打响“汽车价格战”,21万的雪铁龙C6直接补贴9万,很快就引起抢购潮。其他合资车企一看架势不对,很快也进行降价,于是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一股降价风潮。

但大家知道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国内的汽车协会,竟然公开抨击合资企业的降价行为,在公告中说: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市场应该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还说什么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业法则……


这话说得就离谱啊!单看字面意思,不知道的还以为真的是为了整个汽车行业好,为消费者好。但深层意思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说这些合资车企,没事瞎降什么价格,破坏市场,将汽车的价格都打下来了!

那还有,房子降价的问题,这几年很多房企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了促销,于是相继宣布降价,但很快就被叫停了。之前深圳一个楼盘还搞出买房就送60万的活动,但是没搞多久,当地有关部门就介入了,直接叫停,不让卖了,理由是扰乱市场价格。

这几年,我算是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是涨价的,那统统都是利好市场,利好行业发展的,但相反,只要是降价的,那一定是破坏市场秩序的,是要被叫停的。


最后我想说,当银行对储户的权益视若无物时,为什么没有有关部门站出来维护储户的权益,而当普通人房贷一延期时,处理速度却飞快呢?为什么消费者花高价买车、买房时,有关部门不出来说这不好,反倒是降价时,消费者能得点优惠时,一个个却都飞快站出来叫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同意的点赞!


新媒体撰稿人,关注我,了解最新前沿资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