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战前做了周密部署,陶勇部为何伤亡过万?谭启龙羞惭做检讨


老覃在昨天写了《渡江战役,粟裕突然更改作战计划,等不及毛主席答复,就展开行动》一文,讲的是:粟裕在渡江作战之前,早早就把突击渡江、向纵深发展攻势、迂回包围歼敌三者联系起来考虑。他准确地判断出敌人逃窜的方向,并通过精密的计算,安排三野的部队在过江后向指定路线大胆穿插,力争全歼从长江前线败退之敌。

我军是1949年4月20日晚上八点正式发起渡江战役的。

邓小平在战前起草的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把渡江部队分为了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

其中,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9兵团组成,由三野副政委谭震林指挥;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10兵团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组成,由三野代司令员粟裕指挥。

敌人在长江芜湖段的防守最为薄弱,谭震林指挥的中突击集团最先渡江。

战斗打响后,第7兵团的第21军与24军率先渡江。

战争的发展态势,正如粟裕在战前所料。

敌人很快崩溃,一个个魂飞魄散,闻风而逃。

多年以后,有战史专家无比惊叹地说,粟裕大将对于渡江战役的预案就像围棋局后的复盘一样准确。

粟裕运筹帷幄,自信渡江战役以及后续的围歼战役,我军一定会收获丰厚的战果而无需付出太大的代价。

但在5月5日,他却被第7兵团政委谭启龙转达回来的关于第23军的战报所震惊到了。

第23军竟然在渡江战役之后的郎广战役中伤亡了13000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了,第21军与24军是在渡江战役中最先渡江的。

第21军进展神速,渡过江后,根据粟裕的指示,仅用4天的时间,就穿过了浙皖交界之地,直插杭州。

军旅作家薛克扬时任21军61师181团政治教导员,他后来回忆起一件这样的事:部队经过安徽宁国县境内江南铁路一侧时,遭遇了一大批蒋军士兵。这些蒋军士兵挤坐在路边,一个个神情沮丧,毫无斗志,抱着枪、垂着头,一副甘愿当俘虏的模样。他们的旁边还停着三四百辆汽车。

薛克扬感到大惑不解,心想,为啥我们不接收这批俘虏?我们缴获了这批汽车,不是可以走得更快吗?

恰巧,他看到军长滕海清和副军长高志容骑着高头大马走过来,就大胆向他们报告,要求安排一点人手接收这批俘虏。

滕海清没有说话。

高志容解释说:“咱们现在的任务是攻占杭州,二野的部队在后面很快就要赶过来了,这些俘虏就由他们收容了。”

从薛克扬的回忆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蒋军上上下下,已成惊弓之鸟,虚弦可下。

的确,第21军这一路南下,基本就没遭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

5月3日清晨,21军抵达杭州城下。

攻取杭州城,大家都以为会大费一番周章。

但蒋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早已逃得干干净净。

21军因此兵不血刃,在杭州市民一片欢呼中昂然进城。

滕海清把杭州城的警备任务交给61师。

由于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61师师长胡炜戏称自己是“天堂警备师”师长。

但是,他这个“天堂警备师”在杭州城才待了两天,就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要求他们把杭州城的防务工作交给23军。

事情为什么这么突然呢?

原来,5月5日,第7兵团政委谭启龙进入杭州城后,收到了原属7兵团、渡江时配属10兵团的第23军发来的电报,电报上提到:23军在渡江后的郎广战役中伤亡了13000人。

13000人,已经是23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了,堪称伤亡惨重,23军在短期内是很难再继续执行重大作战任务了。

谭启龙想了想,就致电陶勇,要他率领23军归建7兵团,与21军调防,回杭州休整兼警备杭州,而把向浙南进军任务交给21军。

就这么着,23军进入了杭州城,21军前往萧山投入了新的战斗。

随后,谭启龙把23军的具体情况与自己的决定报告给了粟裕。

23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为陶勇。

我们常说粟裕麾下有三大虎将——“叶王陶”,即叶飞、王必成,陶勇。

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可是粟裕的王牌部队之一,听说这支王牌部队在郎广战役伤亡了一万多人,粟裕打死也不能相信。

粟裕已经算定,国民党部队在渡江战役之后已经溃不成军,郎广战役,完全就是一场收容俘虏的大运动,23军骁勇善战,不可能伤亡人数过万。

他致电陶勇,要陶勇做出解释。

陶勇看到老首长追问,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23军的实际伤亡数字是1293人,除去547名轻伤员,实际战斗减员只有700余人。

4月29日,战斗尚未完全结束,他在向兵团首长上报时,就上报了一个整数,说是1300人,怎么到了老首长那儿,会说成是伤亡人数过万呢?

后来经过核对,才知道是谭启龙手下的译电员粗心大意,他在23军上报的伤亡数字1300的后面多加了一个0,变成了13000。

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责任全在谭启龙的译电员。

但谭启龙也大感惭愧,坦承是自己对部队的战斗力缺乏了解。

事实也是如此。但凡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多一点了解,都不会相信在当前的战情下会出现伤亡过万的数字。

为此,谭启龙认真地向粟裕做了检讨。

谭启龙是江西永新人,很早就跟随毛主席干革命了。

第7兵团组建时,他担任政委。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浙江省筹备委员会成立,谭震林任书记,他任副书记。

渡江战役发起后,7兵团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浙江全境。

为了接管好浙江,谭启龙回山东华东局抽调了8000多名干部,一边培训学习,一边南下。

杭州解放后的第7天,谭启龙就把南下干部分配到浙江各个地方工作,他担任了浙江省委副书记,由军队工作转向了地方工作。


老覃前年写的《当过国民党兵的村民,没认出下乡调查的毛主席,大谈起辽沈战役来》一文中,还提到,1953年12月24日,毛主席带领宪法起草小组到杭州组织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得到了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的热情接待。毛主席还在谭启龙的陪同下,游历了浙江的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谭启龙后来还担任过青海、四川的第一书记,为新中国的地方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