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备课:三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布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除加减的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

乘减,除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加,乘减,除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

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实行知识迁移法。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计算过程的要点、算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数学问题的发现来源于我们的现实世界,而我们通过数学的 眼光、思维和语言去观察、思考和表达去解决数学问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

所以,解决问题对我们来说——

师生:很重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孩子关注数学问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的价值观、数学品格与关键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

养。】

师:那么,解决问题这个模块在整个的二年级下册分步了这几块。

生:(一)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师:是的,本节课咱们一起来复习八单元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

问题。(板书课题: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除加(减)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知识结构的构建,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同样解决问题的类型

多样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整体性思想教学有利于学生看清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的灵活运

用。】

二、 回顾整理

(教师边引导,学生边回忆口答)

师:读完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之后,我们要做什么整理工作吗?

预设:梳理信息。(板书关键词)

师:是的,梳理好信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依据整理的信息和问题间的联

系,下一步——。

生:分析问题。(板书关键词)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各排回答问题的生长树上挂果实)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问题分析透了,知道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我们就可以


生:列式解答。(板书关键词)

师:说得真好,积极思考的孩子。那这样两步计算的问题是一下子就能算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很关键的——

生:中间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轻松“随意”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在回忆中调整学习状态,

为课堂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 主题式复习

师:好!同学们真厉害,会总结。疫情期间,卫生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瞧,这位同

学在购买卫生工具和消毒用品,哪两位同学能上来角色扮演一下?

(学生上台,角色扮演读题目)

(学生声音洪亮,读题清晰,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集中课堂,学生在积极内驱力下投入

课堂思考与探究。】

1.第一个问题。

师:这副情境图呀,给我们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声读)

师:哪位同学能找出关于第一个问题的信息呢?

预设1:每班需要2把拖把。

预设2:二年级有9个班。

预设3:笤帚一共需要20把。

(板贴信息)

师:同意吗?信息找全了吗?

生:同意。

师:这就是一—

生:梳理信息!

(课件出示)

师:好,信息梳理完毕,接下来,我们要——

生:分析问题。

(板书画箭头表示顺序)

师:哪位同学可以依据梳理的信息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呢?请先读一遍问题并说一说你

的想法。

预设:求“拖把和笤帚一共需要多少把?”,就是拖把的把数加笤帚的把数。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能顺着这个同学地思路,继续分析问题?

预设:笤帚的把数题目告诉了是20把,而拖把的把数不知道,所以应该先求出拖把的

把数。

师:严谨的思考才会有如此精彩的分析,同学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生:听懂了。

师:同学们真会倾听。这位同学说的先求“拖把的把数”还能怎样表达呢?

预设:9个班一共需要多少把拖把?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意思一样吗?

生: 一样。

师:这就是我们找的关键的——

师生:中间问题。

师:再求什么呢?

生:拖把和笤帚一共需要多少把?

师:是,我们的最终问题。先求如何列式呢?

(生回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再求呢?

(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最后不要忘记作答。

(同桌间再迅速交流一遍这道题目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解题思路的理解,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抓住解决问题

的关键点,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2.第二个问题。

师:哪位同学能梳理一下关于第二个问题的信息呢?

(生回答)

师:信息梳理好了,下一步就可以——

生:分析问题。

师:问题问的是谁比谁贵,你的思路是——?

预设:1瓶酒精的价钱减1瓶消毒液的价钱。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先求什么呢?

预设:先求1瓶酒精多少钱?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目只告诉5瓶酒精的价钱,没有告诉1瓶酒精的价钱。

C

A

师:思路真清晰,不光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了不起!如何列式呢?

生:40÷5=8(元)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

预设:5瓶40元,求其中的1瓶,相当于把40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一份。所

以,用除法算式。

师:说得很清楚,同学们能读懂他吗?

生:能。

师:再求什么?

(生回答)

师生:最后记得作答。

四、 比一比:有序思考、解决问题

师:对比发现,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无论是乘加(减)还是除加(减),都要

弄清楚——

预设1:关键的中间问题。

预设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准确掌握有序思考、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1.

小玲有8盒明信片,每盒6张,送给好朋友23张(还剩多少张

明信片?列式计算正确的是( B )。

( 张 ) B.

.

( 张 )

.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分享)

2.

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 一共应付多少元?

一 盒 钢 笔 9 支 , 一 共 7 2 元

1 2

7 2 ÷ 9 = 8 ( 元 )

1 2 + 8 = 2 0 ( 元 )

答: 共应付20元。

3.

前年,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4倍。明明今年10岁, 爸爸前年多少岁?

10-2=8(岁)

8×4=32(岁)

答:爸爸前年32岁。

(学生先独立在学习单完成,并小组合作互评互讲)

(拓展此处只要求分步计算,不做综合列式要求,有运算顺序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复习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进一步掌握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 导图概要总结

除法和减法的两步计算

求出中间问题,用总数÷每份 数(或份数)来计算,再求相 差的数,用减法计算。

除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求出中间问题,用总数÷每份 数(或份数)来计算,再求总 和,用加法计算。

乘法和减法的两步计算

先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求

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先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

算,再求总和,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概要与提炼,把“主线”拎一拎,使学生对分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

解决问题的知识建构更清晰。】

六 、课堂小结

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更准确地运用、创造性

地运用!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板书设计:

每班2把拖把共有9个班 笤帚20把

+20=38(把)

消毒液一瓶3元洒精5瓶40元

4 0 ÷ 5 = 8 1 元 ) 40÷5-3=5(元)

8 - 3 = 5 ( 元 )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