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褚健案(古风)




题“褚健案”(古风)

易淑国原创

天才少年登高庠,卫国安全保家乡。

一封匿名举报信,四载年华锁牢房。

为国铸剑中暗箭,满头青丝变白霜。

科研创业判有罪,蒙冤下狱人心惶。

幕后黑手来何处?公平正义在何方?

恶行如不遭恶报,岂不纵恶更疯狂?

纠错增益报国志,法制民主国运昌。

幸哉褚健度量大,再付心血为国强。


(注:1978年,褚chǔ健年仅15岁考入浙江大学,可谓是少年登科。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他被公派到日本京都大学,成为浙大化自专业中日联合培养第一人。1989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厅级)。

1993年,年仅30岁的他,成为了浙江大学的正教授。31岁成为博导。他获得过9个国家级的科学技术进步奖。2013年50岁被捕之后不久,他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进入了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轮候选人名单。担任过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还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担任总裁,在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在中国,想在学术和商业上都同时,取得非凡的成就是极为罕见的话,那么,他就是那一个。

1993年,他靠贷款自己筹得的20万,白手起家创办了中控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甚至也关系到你我的安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当今社会上的交通设施,工业设施等,许多重要的大型设施,都是由它来控制和指挥的。国防武器装备、石油石化、核电、电网、高铁、三峡大坝等很多重要领域,都要依靠这种“工业大脑”去指挥运转。

然而如此重要的领域却完全被德国西门子等外国公司垄断了!为了改变这一境况,褚健带领中控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单一的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拓展到智慧城市、数字医疗、机器人、建筑技能等新兴领域。产品从低端走到高端,从国内走向了国外。中控的出现,成功打破了当时国内的DCS系统,被国外品牌一直垄断的状况,使国外品牌的价格只剩最初的1/3,为国家节约了,至少400亿元的设备引进投资费用。中控对国家实在太重要了,它甚至被商务部,列为禁止被外资收购的公司。

他还投入巨资,研究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主持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行业标准。得标准者得天下。200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EPA为国际标准。这也是中国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后来连世界上对标准最严格的德国,也将EPA纳入了国家标准。

2010年,有一个新闻引起了褚健的注意:伊朗核电站启用后,遭到病毒攻击,病毒侵入控制离心机的电脑,2000多台核燃料铀浓缩离心机,突然失控炸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看到消息后,他马上让人查明伊朗这批离心机的控制系统。他判断,这个病毒,很有可能是通过攻击离心机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给国家级大型设施造成巨大损失的。很快,查出来是西门子的系统。别人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他一听就着急了,中国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都是用国外的“大脑”,在安全问题上如同裸奔,极端情况下这些装置形同虚设!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的网络战早就悄悄爆发,中国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伊朗!



伊朗离心机事件后,他争分夺秒,带领中控投入巨资,研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他所带领的研发队伍,结合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掌握了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他的团队当时在我国是最为领先的。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的爆料,轰动了全世界!他证实是美国和以色列,用“震网”病毒攻击了伊朗的离心机。这一爆料让全世界都吓了一大跳,褚健却毫不惊讶,他早就考虑到了这一层,并以一己之力维护起了国家安全!然而一心为国拼命的褚健,却万万没想到,早有人盯上了他。

2012年到2013年,有公司要花3000万,买褚健一个无期徒刑,当时褚健觉得是玩笑话没有上心。褚健的妻子还听到过这样的言论:再不扳倒褚健,等他当上院士就难了!2013年,褚健被匿名信举报后,调查组就进驻浙大,查了近两个月,最终出具了34份审计单,但是没有任何他贪污或转移资产的报告。论文抄袭、乱搞男女关系等问题纯属子虚乌有。褚健询问调查结果,领导给了一个“最高级”的回答:“说你有问题没有证据,说你没有问题不好说。”

而在审计结果出来前后,又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举报。全国数百个高校领导,和省厅级以上的领导,都收到了这封举报信。举报褚健论文抄袭、当校长期间贪污数亿、向国外转移资产、乱搞男女关系等。尽力泼脏水。这个时候,他刚刚递交了2013年院士申报材料。在他参加院士答辩初试时,匿名举报信在学术圈子里,又再度遭到了疯传。而褚健,就是在第二轮答辩的前11天被拘捕的。这一连串的事件,令人细思极恐……

中国原本有三家,坚持做中国国产品牌的工业自动化公司:上海新华、北京和利时,褚健的中控。2007年,上海新华没坚持住,被外国企业GE收购了。褚健被捕后,北京和利时的创始人王常力,突然辞去所有职务,远走他方,至今没回国,十分蹊跷。而褚健苦苦保护的中控,也天翻地覆了。

北京泽博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律师表示褚健无罪。浙大海纳中控公司年产值近30多亿元、拥有4000多员工、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累计上缴税收10多亿元、制定了10余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拥有国际国内400余项专利技术的科技企业集团。

在看守所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他被规定不能见任何人,包括律师。在这期间,他的中控股权变动了6次,实在叫人匪夷所思!集团中前景无限的子公司,中易和也被贱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而这家上市公司,有着外资背景。褚健在狱中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在他不知情时,苦心经营的集团,就这样支离破碎,想挽回都无能为力!中国自主的工业自动化企业,至此全部沦陷!

“褚健案”指的就是上述之事。

他被捕一年多后,检察机关出具了一份起诉书,指控他在1999年至2004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可是褚健2005年,才开始任职浙大的副校长,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授,这项指控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证明了举报信的不实。但是他还是被捕了。

巨贪落网,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他被捕后,却叫很多人痛心,甚至感到失望,浙大800多名师生联名上书为他喊冤。签名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机械工程系教授杨华勇,浙大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浙大海洋学院院长陈鹰等20余位浙大现任教授、中层干部,以及原浙大党委副书记周文骞,原浙大副校长顾伟康,原浙大副校长吴平东等20余位浙大退休领导。

2014年4月,王成、苏君红、周立伟、钟山等四位院士联名致信国家安全委员会,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认为,中控集团“国内最为领先”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研发若受影响而延缓,“后果不可想象”。

中控技术副总裁说:关于公司的分红,他作为创始人至少可以分个几千万,但是我印象中他只拿走了七八十万。他假如贪财,完全可以把这个钱拿走,这是合法的,这个钱就是他的。你可以装,装一年,两年,但是难道说他装了二十年?而看看他的家里,他的父母,只是住在杭州一个普通的小公寓里,谁能想象,亿万公司的老总,竟然是这样简朴的生活条件,他们甚至是坐公交车去看病。


他的案件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案”。

不管他有没有犯罪,他都已经被关了近三年。他一直希望能在法庭上,把问题说清楚。奇怪的是,法院却迟迟不开庭,一拖再拖,而且不合规定地七次延审,律师及家属多次申请取保,可都被驳回了。

褚健的律师周泽为此在阐述为褚健申请取保候审理由时写道,“中控科技集团最近通过网络披露,在褚健被捕期间,由其主持的‘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拖再拖,难以结题,事关国家工业安全的众多重大技术研究一并陷入停滞。褚健至今已被羁押近三年,被起诉到法院也已被羁押长达近一年半而未能开庭,由此已给国家的科技创新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也给中控科技集团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浙江大学阮方民教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褚健的特殊身份,既是体制内的科学家,又是体制外的企业家。这位教授不认可褚健贪污科研人工费的指控。他认为,根据浙大规定,人工费授权由课题组负责人管理与分配。即使负责人分配不均,侵犯的是课题组内部成员个人的经济权益,属于民事侵权;没有侵害国家或者学校公共财物权益,不能按刑法认定为贪污罪。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中心联席主任邓峰认为,检方的起诉意见是认为褚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但单纯强调保护国有资产没有意义。一个企业,以很贵的价格卖出,结果却被搞垮了,国家是得了一点利益,可是企业垮了,员工受损失,社会还要为此承担很大的债务,你能说它改制成功吗?何况中控是褚健贷款创办的。

浙大一位老教授说,“一个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现在天天喊创业、创新,可是你把搞得最成功的那一个抓起来了。试问,谁人不心寒?我不是为褚健一个人呼吁,而是为现在的局面担心。”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法学泰斗、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经济法学会会长刘文华致信中央有关部门,呼吁谨慎对待褚健案,“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2017年1月16日,褚健贪腐案终于开庭,检方变更起诉,指控褚健涉嫌罪名由6项,变更为2项;涉案资金也由原来的1亿3000多万元变为238万余元。法院宣判,褚健被“实报实销”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他已经坐牢3年3个月,这样判,各方都不担责任。超时羁押、让嫌疑人直接坐牢等都可以翻篇了。

一方抓捕,一方喊冤。疑问有:

(一)从2005年至2011年,美国企业及军方高层曾多次向褚健提出想高价收购中控系核心技术公司,均被深知事关国家安全的褚健断然拒绝;2012年2月之后的一年内,褚健的女儿多次接到“让你爸出门小心点儿”的恐吓电话并被频频跟踪;2013年10月,褚健被抓。这三件事有关联吗?

(二) 某检察官在褚健被抓之初就多次表示褚健案是铁案,要被判无期、死缓,股份全部充公。依法治国的今天,在侦查刚开始,更未审未判之时,就下判决结论,是否是先定刑期再“凑”证据?是否比“有罪推定”更有过之?

(三) 某检察官说,褚健案原是由安徽异地审查,但为了保护褚健,留在了浙江。但事实上褚健被抓之后,被匿名转移关押,甚至受到过连维系生命的饥饱都不能保证等非人的待遇,是保护还是迫害?

(四) 褚健被抓之后,9个月不允许律师会见,而就在褚健与世隔绝的9个月里,某检察官利用办案,以追缴“赃款”为由从褚健创办的中易和公司的账上和替褚健股份代持人的账上,扣划了1亿元;并由此造成褚健为研发、生产国家及国家安全尖端技术的中易和公司被迫贱卖;接盘者为此获利数十亿。办案人员是无意为之吗?

(五) 褚健被抓之后,曾经蒸蒸日上的中控系各公司不断离奇地出现资金短缺、严重负债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多次股权易主,谁获利了?

(六)浙大中控是褚健亲手创办的企业,其主要技术Supcon集散控制系统也是他组织亲自开发研制的,即使在改制工作中有所问题,那也是对自己成果的拥有,不存在窃取侵吞之说。若不是他当年有打破外国垄断的宏图大愿,若没有他和他的团队当年的创新和呕心沥血,哪有目前还是国内唯一完全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Supcon集散控制系统,哪有今天浙大中控的辉煌成就和地位?说他侵吞国有资产,更是滑稽,没有他哪有现在这些资产?

(七)浙大海纳在改制过程中的操作和决策都是在浙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当时的政策和惯例,集体决策的结果。其操作多是经过中介机构认定合法的过程,褚健只是在确认其合法的情况下做出的签字,其个人不应该承担当初体制违规的责任,更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不能成为反腐的靶子。如果这样的旧事还要秋后算账,那北大方正、中国联想为什么不抓不查?法律的原则在于公平,不能对一样的事件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结论。

(八)褚健在2005年已经退出浙大中控,说明他没有占有浙大中控产权的故意。从道义来讲,如果发现当初他有不合规定的地方,可以要求他改正,要求他退还既得股份收益,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区别。当初他改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浙大海纳对浙大中控在发展中的体制制约,是为了发展浙大中控,而并非有侵吞浙大海纳国有资产的恶意。

褚健是在浙大广受尊敬的教授校长,他时时教育学子要创业,要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要有理想、有抱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在他自己落得如此地步,对那些勤勤肯肯学习创造的浙大学子,对科学创业界的打击是无法比拟的,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打击是无法估计的。他带领的浙大科技创新团队是全国少有的富有活力的团队之一,打倒褚健对国际控制界竞争对手来讲,真是天大的礼物!

检索2000年以来对褚健教授的不实指控和罗织罪名的信息源,不能排除国外敌对势力有组织的构陷褚健的可能,因为褚健的所作所为,大大的压缩了国外技术垄断的空间,他对国外技术的傲慢态度实在是得罪了很多国际控制巨头,建议国家可以查一查。现在我们自废武功,不知到底是帮了谁?!

褚健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翘楚,是社会和国际公认的有德有能,贡献巨大的能人。是温文尔雅的学者,他不拉关系,不摆架子,在学术界得罪了一些人,这一点不奇怪,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二十年前,他组织开发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垄断,使国外在高端控制仪表的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二。他亲手创建的浙江中控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和系统,2012年产值已达30亿元,为国产化高新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人增了信心,为年轻人立了典范。他行事低调,为人谦和,带领的浙大控制学术团队在国际声名鹊起,学术活跃技术进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在国家高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选择他作为反腐的典型,真是找错对象。

为了办著名“铁案”,将褚健这样的无多问题的知名人士,当成老虎来打,而放任哪些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的真老虎,浪费了这么宝贵的国家资源,我们真的不能这样自废武功,自毁长城,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褚健是被同行嫉妒诬陷?还是被外国势力打压?始终不明。

2017年1月18日,褚健得以重获自由。 他被释放回到了自己创办的中控,在他出狱后,国家居然又拨款给了他2758万,让继续为国家安全努力。他说:“我没有辜负大家的众望,我是廉洁的大学副校长、清白的科学家、称职的教授、视国家利益和道德操守为生命的好人,永远不会改变!请大家不要因为我的个体遭遇而动摇信心,继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踏实工作,只有国强民富,才能抵御敌对势力,才能建设法制国家。”

致敬褚健先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