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个骨伤名医:把工作当快乐,用最少的钱治最难的病

3月27日,从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奖回来的孙绍裘,手上抱着一块大大的牌匾,不停地对诊室外等候的患者道歉:“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让你们久等了。”换上工作服,看到采访的摄影师:“来来来,先给我和这个牌匾拍张照片。”

图为孙绍裘为女孩复位治疗中。

“孙院长,我的下巴这老是有点痛,有时张嘴也困难,照片子却没啥问题,您帮我看看。”已经等候多时的女孩向孙绍裘介绍自己的病情。来不及休息的孙绍裘马上对她进行诊断,仔细观察诊疗后说:“你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一点点错位,我帮你复位就可以了,都不用花钱就会好。”

图为孙绍裘在为患者做检查。

“小伙子,你的这个病不是骨头的问题,是肌键的事。没关系,我给你开一点药,便宜得很,花最少的钱吃些药就好。”一名远道而来的小伙子这段时间脚不利索,以为是骨头出现了问题,找到了孙绍裘,听他这样说就放下心来。

1963年,孙绍裘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开着药铺,总是拿着戒尺要父亲背诵汤头歌诀。“克绍箕裘,踵武赓续”,孙绍裘的名字蕴含着父亲的期望。当年父亲孙达武进入湖南省立中医院伤科,拜中医骨伤科泰斗张紫赓为师,成为其门下“四大金刚”之一,享誉三湘,也为孙绍裘树立了榜样。

图为孙绍裘在为病人看片。

孙绍裘对中医的认识非常早,儿时父亲回家探亲,不仅会给他讲自己行医的故事,还每次都带着10本处方,为乡亲们义务看诊。孙绍裘拿着一本中药图谱看父亲救治,自然而然认识了几十种药材。

图为孙绍裘在给患者诊疗中。

1985年,22岁的孙绍裘从卫校毕业,进入石门县中医院急诊科工作。一次回乡路上,他偶然瞥见一辆拖车上坐着一个手绑绷带的病人,立刻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位乡亲砍树时伤了手,正准备去县城医治。

孙绍裘查看一番,初步判断他是关节脱位,于是对乡亲说:“你到县城去还很远,这样,我陪你到我们卫生院照个片,如果是脱位,我就给你复位,这样你就不用再花钱。”

图为孙绍裘的诊室。

乡亲答应了,两人一起到卫生院检查,发现果然是肩关节脱位。孙绍裘把病人体位摆好,脚一蹬手一拉,不过几个呼吸,病人就能活动自如。自此,孙绍裘在当地打响了名头,乡亲们说他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从此有骨科方面的病都找他看。

孙绍裘的桌子上总是垒着几部大部头工具书,以便随时翻看。只要看到他人病痛,他从不吝惜时间精力去琢磨。有一次,他接诊了一个从单车上摔下来而头痛不止的男孩。那时没有做CT的条件,孙绍裘能解决骨头的问题,却一直想不明白病人头痛是怎么一回事,这令他耿耿于怀。

图为孙绍裘向学生传授如何鉴别患者CT片的病理情况。

对病人的愧疚和对知识的渴望,融合为孙绍裘上进的动力。1988年,他前往天津骨科医院中西结合骨科进修。那时观摩参与手术要凭牌子轮着来。孙绍裘靠着每天晚上帮忙拖地、抬盐水、抬病人,硬是得到了不要牌子也可以进去学习的机会。此后,孙绍裘除了吃和睡,基本都在手术室。

图为孙绍裘向别人示范讲解。

充实的一年过去,孙绍裘仍求知若渴,又先后进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读硕士。在实习期里,除了最擅长的骨科,内科、儿科、放射科等所有的轮岗,孙绍裘都沉下心、“霸得蛮”,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图为孙绍裘与父亲孙达武(前排中)等骨科团队合影。

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后,孙绍裘一边学习湖湘张氏正骨术,成为这一古老智慧的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一边组建了神经外科,常年冲在抢救危重症病人的第一线,还当上了副院长。

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将孙绍裘塑造成了一个“全能型”医生。他人很难想象,一个骨伤科医生,既能开颅,又能割阑尾,不仅能连续快速地做8-10次腰穿,就连换药拆线剃头这些活儿都比旁人熟练。一次,有个皮肤癌病人术后突然大出血,孙绍裘穿上白大褂就冲出去止血救人,至今那位病人已健康存活了10年。

多年前,孙绍裘在石门县中医院为一名肘部骨折的小男孩做功能锻炼。由于就诊比较迟,功能锻炼疼痛难忍,小男孩每次看见孙绍裘就跑,极不配合,最后就连其父母也打算放弃。而孙绍裘不厌其烦,又是讲道理又是调整康复方案,最终帮助小男孩完全康复。20多年后,有个病人来门诊看望孙绍裘,正是以前那个小男孩,他一直在老家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已经当上了校长。

图为孙绍裘在为病人诊疗中。

前不久,一名妇女也特意找来,感谢孙绍裘曾经治好了她女儿的扁平髋。现在,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成家立业,自己也有了小孩。外婆抱着小外孙女对孙绍裘说:“孙医生,我找了你20多年了,真的感谢你当年的帮助。”

图为孙绍裘在指导学生。

对孙绍裘来说,中医不仅是家学,更是一门济世的显学。作为湖湘张氏正骨术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设立了湖湘张氏正骨手法研究室和传承工作室,对湖湘张氏骨伤学术流派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图为孙绍裘与他带的博士生交流。

2021年,孙绍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自他门下走出的硕博士已近百人,张氏正骨术也在华夏大地上不断生长扎根。

图为孙绍裘向记者介绍他主编的医书著作。

如今,年近花甲的孙绍裘依旧忙碌。除了每周两天门诊,他还忙着整理张氏骨伤学术流派的资料,将特色技术和重要理论编辑成书。此外,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研发、上课教学、帮助基层医院会诊查房,甚至将中医骨伤科的相关案例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科普中医骨伤科常识等,一个也不落下。

图为孙绍裘下班回家途中。

孙绍裘常年保持一个习惯——步行上班。他说,院内停车位少,把车位留给更需要的人;另外,每天走一走,身子更加硬朗,希望退休以后也能为更多人服务。

“我的老同学问我,都快到退休年纪了,怎么天天还是疲于奔命。其实对我来说,工作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孙绍裘笑着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