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大林发动大清洗?毛主席却用“改造”?

#历史开讲#

这两种选择,都有他们对应的理论基础。

毛主席: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毛主席用辩证逻辑,认为一切存在既有他的积极因素,也有他的消极因素,正是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获得了足够的力量 ,既打倒了国民党,又有足够的力量使外国帝国主义不能干涉。


从发挥一切积极因素这个策略中汲取了力量。


所以,又有

毛主席:我们一定要尽力做到:凡是可以多留他一天的,我们就多留他一天,能够争取多留他半天一夜都是好的,甚至留他吃了早饭再走也是好的。

对于统一战线中,要走的人,毛主席取的是这个策略,尽量保留争取每一分抗日力量。


所以,还有

周恩来:我们的朋友遍及全世界,其中包含在某一个问题上一时的朋友。这样,我们人民的力量就壮大起来了。

基于这个原则,就有了这样全新的朋友定义。


这是毛主席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所以,对应的办法,就是取改造的方式,使其积极的因素发挥,消极的因素失去影响力。


比如,对国民党高官战犯,就是取改造的策略,随着时间流逝,消极因素不再有影响力,剩下的就是积极因素,所以,那些战犯最终都是特赦了、并且确实没有了不利影响。


所以,又有这样的效果——对与自己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也宽宏大量,反对他的人会渐渐失掉影响。


而由这个秘诀出发,自然就有这样的结论,

毛主席:为什么要把人家赶走呢?是人多好些,还是把许多积极因素赶走好些呢?还是把积极因素团结起来好。

所以,积极因素肯定是越多越好,所以,自己才能越来越强。



而斯大林的理论基础则在于,

斯大林:它不是从同资产阶级的联合中汲取力量,而是从工 人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革命斗争中汲取力量。

斯大林,是从和对手的斗争中,汲取力量。这个结论是对的,但这是一个形式逻辑、它抛弃了从妥协中汲取力量的方式。


也正是这个原理,所以通过在二战中和德国的巨大、艰苦的斗争中,苏联就发展成为了蓝星上的唯二超级大国。


而大清洗首先在性质上,是一种斗争,自己从斗争中汲取力量,那么反对者也是从斗争中汲取力量的,这个逻辑本身就决定了,从斗争中汲取力量、对双方都是有效的。


所以,自身在斗争中,得到了加强,那么对方也是在斗争中得到了加强,所以就得到这样的结论。

斯大林:是的,是在作斗争。但他是这样 斗争的:他不去消灭右派,因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培植和支持了右派, 保护右派免受左派的打击。

也就是说必须要消灭掉反对派,这样抹掉反对派的力量,才能不使反对派的力量加强。


由此,也就得出了大清洗和肉体消灭的必然做法。


所以,斯大林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论,按自己的理论决定了自己的行动。


问题来了:哪个理论更强呢?


按照辩证法,

1)既可以在斗争中汲取力量,同样也可以在联合(平衡性妥协)中汲取力量。

2)斗争和妥协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的。

而只有正反面兼具,才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改造的做法,毛主席是执行了辩证法、按照的是辩证逻辑。


问题:斯大林的形式逻辑的缺陷在哪里呢?


如果不能消灭对手,那么就必然被对手消灭。这就是它这个形式逻辑的缺陷,当消灭不了对手的时候,自己就会被对手消灭,所以当苏联不能消灭它的对手美国时,它也就被它的对手美国消灭了——苏联解体了。


反之,辩证逻辑,就决定了无需要消灭,就允许了和斗争对象的共存,只需要保证发展自己的力量优先即可、只需要自身先立于不败之地即可,而这是可能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结论已经出来了——毛主席的理论更强!

举报
评论 0